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半夏
2022/10/5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言:半夏多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而生半夏辛散温燥有毒,所以临床多使用它的几个“分身”——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这三种半夏制品全都是为了制约生半夏的毒性而经过炮制后的产物,治疗的侧重各不相同。其中姜半夏的炮制过程中姜与半夏的配伍关系还属于相杀,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炮制成姜半夏后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和,是“半夏畏生姜,生姜杀半夏”的灵活运用,颇为有趣。
//////////
药用半夏
《本草纲目》:“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阻肺之咳嗽气逆症,痰多质稠者,常伍陈皮;治湿痰眩晕,常伍天麻、白术以息风化痰;治痰湿内盛、胃气失和而致失眠者,常配伍莪术,和胃化痰安神。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心下痞满,湿热阻滞者,常与干姜、黄连、黄芩等配伍,开痞散结;治痰热结胸,常配伍瓜蒌、黄连;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常与紫苏、厚朴、茯苓等配伍,行气解郁,化痰散结。
半夏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导致的呕吐均可随证配伍,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常伍生姜;若胃热呕吐,则配黄连;胃阴虚呕吐,则配伍石斛、麦冬;胃气虚呕吐,则配人参、白蜜。另外,半夏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毒蛇咬伤,常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

半夏《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异名】三叶半夏、止叶老、三步跳。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羊肉同食。
【用法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食膳与实际应用
半夏以质地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半夏验方
简验贴敷方
治妊娠呕吐

【做法】
姜半夏 20g,丁香 15g,共研细末,用鲜生姜适量榨汁调膏,敷脐治疗妊娠呕吐。
【解析】
这是一个外用的方法,调膏后用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最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2~3 次。方中姜半夏辛、温,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半夏本身是有毒的,在临床中,内服一般经炮制后使用,且一般都有剂量上的要求。而生姜可以解半夏毒,用姜炮制过的半夏,毒性就已经大大降低了,同时本方中我们以姜汁调膏,还是外用,所以就比较安全了。丁香味辛,性温,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神阙也就是肚脐眼,肚脐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脾胃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肚脐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管和神经,而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这非常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和吸收。

登场书籍
《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
本书一共60讲,每一讲一个主题,详细讲解了各种家庭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家中自行操作,包括内服、外用、手法等不同的小妙招。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一起发现中医之效 : 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祁营洲 ◎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膏药图片作者Alesia Kozik,其他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