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知母
2022/10/19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言:知母是临床常用药,在多种中医复方中都有应用。知母性苦寒,具有滋阴降火、润肠滑燥、止渴除烦、利大小便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知母具有改善老年性痴呆、降糖、解热、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功效,是现代医药研究中的热点药之一。
//////////
药用知母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
知母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等相须为用。生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浊,其性走而不守,善清胃家实热,为邪热进入阳明气分之要药,偏于清;知母苦寒质润多液,偏于滋。二者合用,一清一滋,有清热保津之效。
知母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治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常配伍瓜蒌、贝母、胆南星等。若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一般多用川贝母)同用。知母苦寒,质软性润,上清肺经,下泻肾火,兼清胃热;贝母苦寒,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二者俗称“二母”,配伍应用,可育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水亏火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者尤宜。
知母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滋阴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入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合用,可增强其清泄相火、退热除蒸之效。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知母《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异名】羊胡子根、地参、连母、野蓼、蚳母。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用法用量】煎服,6~12g。

食膳与实际应用
知母以身条肥大、质坚实而柔润、嚼之味苦发黏者为佳。
知母验方
知柏代茶饮
治压力增大引起的性功能下降

【做法】
知母 10g,黄柏 10g,五味子 6g,枸杞子 15g,玫瑰花 8g,水煎代茶饮,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解析】
这个代茶饮中知母和黄柏放在一起是从知柏地黄丸中得到的启发,放在一起具有滋肾阴降火的功效。压力增大、肝郁气滞的时候,在滋阴的同时还需要降火,用知母和黄柏就是起到这个作用。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正是因为五味子具有收敛作用,所以这个方子并不仅仅可以治疗性功能下降,对于早泄的人群也有效。以上这个方子是一天的用量,可以加冰糖调下口味,每天服用,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观察疗效,同时建议在服药期间尽可能减少房事,养精蓄锐。

登场书籍
《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
本书一共60讲,每一讲一个主题,详细讲解了各种家庭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家中自行操作,包括内服、外用、手法等不同的小妙招。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一起发现中医之效 : 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祁营洲 ◎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