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苦参
2022/11/23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言:苦参是清热药中的清热燥湿药,性寒味苦(与黄连的苦在伯仲之间),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抗肿瘤、利尿、抗心律失常、调节免疫和神经等多种药理作用。
//////////
药用苦参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
苦参能清热燥湿,用治黄疸时常与山栀子、龙胆草等配伍;治泻痢,可单味煎服,或与木香、甘草配伍同用;治带下色黄黏稠及阴痒,多与黄柏、白芷、蛇床子等配伍同用。苦参能祛风止痒,杀虫,既可煎服,又可外用。蛇床子外用功擅燥湿杀虫止痒。二药伍用,效专力宏,煎汤外洗,治疗皮肤瘙痒、阴部湿痒、湿疹、湿疮、疥癣诸症。除作为药液汤浴外洗,苦参还可配枯矾、硫磺制成软膏,涂治疥癣。另外,近年还发现用苦参治阴道滴虫病有良效。
苦参有显著的清热利尿的作用,可单用或与蒲公英、石韦等清热解毒、利尿道淋药同用。如配伍当归、贝母,即当归贝母苦参丸,可用于妊娠小便不利之证。贝母治热淋,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苦参《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异名】地槐、好汉枝、山槐子、苦骨。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食膳与实际应用
苦参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
苦参验方
药液泡浴方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做法】
苦参 60g,蛇床子 30g,百部 30g,益母草 30g,四味药放在一起,加大量的水煎煮,烧开之后再用小火煎煮 10~15 分钟即可,待温度适宜的时候即可用药液直接擦洗局部的患处,也可以直接把药液倒入到浴盆当中再兑入一定量的温水,等温度适宜的时候泡澡。如果有条件的话,每天可以泡两次,如果没有条件也要每天至少泡一次,每次大概 20 分钟。但要注意的是,洗完之后不要马上去冲淋浴洗掉药水,要让身体上的药液自然晾干。
【解析】
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作用,在男科疾病的治疗上经常被用到,皮肤科则经常会用蛇床子来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的作用,中医学中的“虫”也相当于西医学当中不同的病菌;益母草味苦、辛,性寒,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这四味药放在一起,共同达到的第一功效就是清热燥湿,第二就是杀虫止痒。

登场书籍
《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
本书一共60讲,每一讲一个主题,详细讲解了各种家庭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家中自行操作,包括内服、外用、手法等不同的小妙招。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一起发现中医之效 : 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祁营洲 ◎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