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眩汤治痰饮眩晕(民间中医郭永来经验)
2022/12/1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读
今日所选的眩晕病例,如郭老师所说不是症状最严重的,但病情比较难于辨证。眩晕病患者中,因“痰”和“虚”引起的最多,而此二型又往往混淆在一起,故须细辨。
痰眩汤治痰饮眩晕
作者/郭永来
痰眩汤是尚忘均老先生介绍的一个有效验方。我自得此方以来,凡见此证即用此方,可以说,只要辨证准确,效果是十分肯定的。1990年7月份,沂南建筑公司会记师刘某,年三十多岁,因连日算账劳累,患头晕,前来找我治疗。言自己患低血压有数年,每年夏季都有头晕发生,每次都须服中药好多日才能治愈,脉虚弱,苔淡白有津,全身无力,起则头眩,血压 90/60mmHg。我据此辨证为气虚头晕,用补中益气汤加薄荷、菊花、蔓荆子(因当时她自己说头尚有微痛),3剂。服药两剂后,其夫来请复诊。服药后病增,不但头晕更甚,不敢睁眼,只能侧卧,而且动则呕吐。诊其脉数,有低热,为之肌注安痛定一支,爱茂尔一支,嘱停服前面处方,为开痰眩汤两剂。半月后见于街上,说服药两剂即愈,并赞药效很好云云。
![](/asp/image.asp?m=0&w=gh_9fee51401907&u=https%3a%2f%2fmmbiz.qpic.cn/sz_mmbiz_png/LrWOWc4UxOTPKan1GXMXYpG56IHp4NyjORZXAvmEFX6t4Hedya23NdyX50VFSiczHwX1Cvq1lmrQlknSIEIialvw/640)
图:石菖蒲
【按】此方是《光明中医》杂志上介绍的一个治痰饮所引起的眩晕方。痰眩汤是我起的方名,原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白术、苍术、蔓荆子、白蒺藜、石菖蒲、泽泻 9 味药组成。我主要用此方来治“晕动病”(还有以前称之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梅尼埃病)属痰饮上泛者。此例患者既不是我用此方治疗的第一位,也不是症状最严重的。我之所以举此例,是因为此例患者的病情比较难于辨证。初诊时患者的症状十分像气虚引起的头晕,但服补中益气汤后,不但证情没好,反而更加严重,经重新辨证后,仅两剂即愈。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临床辨证要仔细,二是要随时根据症伏来调整我们的思路,才能取效。我的体会是,眩晕病患者中,因“痰”和“虚”引起的最多,而此二型又往往混淆在一起,故须细辨。
二者区别:因痰引起的眩晕,除头晕而外,还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严重者不敢睁眼;因虚引起者只有头晕,一般是不会出现呕吐等症状的。再结合脉象舌苔,往往十有八九是不会错的。为了便于记忆,我也曾编歌诀一首:二陈去草加二术,蔓荆蒺藜石菖蒲,泽泻涤饮须重用,连服两剂病即除。
用此方时有两点须注意,一是虽然可以随症加减药物,但以尽量少加减为好。二是方中泽泻一般我都用至 30g左右,这一方面是尊《金匮要略》泽泻汤的用法,另一方面也是后世医家的共识。如呕吐较重者,半夏可用至 20~30g,煎药时配用生姜。其他药则用常量即可。
登场书籍
《杏林集叶》
有人说:真正的中医在民间。本书系一位基层中医40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不管您是功成名就的中医专家、教授,还是初出茅庐的“杏林少年”,相信都能从本书学到几招地道的治病绝活。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asp/image.asp?m=0&w=gh_9fee51401907&u=https%3a%2f%2fmmbiz.qpic.cn/sz_mmbiz_jpg/LrWOWc4UxOTPKan1GXMXYpG56IHp4NyjVibibIrHqJxH0iaq0yAeqgArHIBpcjuxlOevq2ZyXia8qlLiaQnIPZBzZKw/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9fee51401907&u=https%3a%2f%2fmmbiz.qpic.cn/sz_mmbiz_jpg/LrWOWc4UxOQ31eibd1bP8rSIgGmTCwyheiaFpxRK1JZ6X5XLAfWdZbN4GkthgNRibNwcDKbeZbBibss95dm6AWGFdA/640?wx_fmt=jpeg)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杏林集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郭永来◎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版权图片,请勿盗用。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asp/image.asp?m=0&w=gh_9fee5140190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HW4ynpBjRrolMxOZtKTiaYgT0HG1BkTeIUjfS0zrwEYVMy6Fj54m58z6pH9yWNOnFkbflRtKVicx0w/640)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