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吴茱萸汤治偏头痛、细菌性痢疾验案二则(叶橘泉经验)
2022/12/10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读:

     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全方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推送选取叶橘泉先生“经方实验三辨录”的吴茱萸汤详辨与验案二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宝贵的学术思想及经验。

     //////////

     吴茱萸汤(《伤寒论》)

     作者/叶橘泉

     【组成】

     吴茱萸 6~12g,人参 6~12g,大枣 6~12 枚,生姜 9~21 片,水煎服。

    

     图:吴茱萸

     一、辨证

     胃脘虚寒疼痛,泛酸嘈杂,干呕或呕吐,吐涎沫或下利。头痛烦躁,肩颈部发硬,四肢厥冷。上腹部膨满痞塞感,有时可闻及振水音。舌苔白滑,脉沉弦。

     二、辨病

     1.头痛,偏头痛。

     2.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3.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

     4.膈肌痉挛(呃逆)。

     5.癫痫。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7.梅尼埃病。

     8.小儿蛔虫病。

     9.妇女妊娠呕吐。

     三、辨体质

     体质偏弱且畏寒,体格偏瘦或中等。属虚证、寒证者。

     【慎用或禁忌】

     胃热较盛或肝阳上亢导致的恶心呕吐,泛酸嘈杂,头痛烦躁,肩颈部发硬者应慎用或禁忌本方。

     【临床加减应用】

     1.头痛,偏头痛:加川芎、藁本、荆芥。

     2.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加姜半夏、砂仁、甘草。

     3.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加石榴果皮、臭椿根皮、艾叶炭。

     4.膈肌痉挛(呃逆):加芍药、柿蒂、丁香。

    

     图:丁香

     5.癫痫:加桂枝、柴胡。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7.梅尼埃病:加桂枝、茯苓、猪苓。

     8.小儿蛔虫病:加使君子、乌梅肉、花椒。

     9.妊娠呕吐:加半夏、茯苓、伏龙肝。

    

    作者七十年临证医案与心得

     1.偏头痛

     张某,女性,39岁,小学教师。1964年7月初诊。

     患者自诉平素患有左侧偏头痛,每感受风寒或恼怒时即发作。且患有慢性胃炎,劳累或遇寒后胃部即感不适或有疼痛发作。近来因工作繁忙,睡眠时间较少,又出现剧烈之偏头痛,呕吐不食,甚至手足厥冷。按其心下部可见膨满感。观其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紧。

     初诊认为是太阴痰厥头痛。采用半夏天麻白术汤 3 剂(配不到天麻),药后症状改善不显。再诊时考虑到患者素有胃病,且伴有胃寒,此乃厥阴头痛也,因而改用吴茱萸汤:

     吴茱萸 9g,东北红参 6g,大枣 9 枚,生姜 12 片。

    

     患者服用一剂即见效,头痛减轻,呕吐纳差及手足厥冷等症亦有缓解。但是患者诉该汤剂味道不佳,服用后自觉恶心欲吐。我嘱其不必按 1 日 2 次之传统服法,而是 1 日分多次或十数次,每次少量频频服用,于是患者又服药 4 剂后渐次治愈。

     2.细菌性痢疾

     黄某,女性,31岁,江苏省句容县下蜀镇人。1971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诉自一年前罹患急性细菌性痢疾以来泻脓血痢、腹痛腹胀、不欲饮食等症状反复发作。曾经用各种抗生素和中药治疗,症状时发时止,不能根治。本次发作已有 3~4 天,显微镜下大便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由当地卫生院介绍来江苏省五七干校中心医务室就诊。

     诊患者体格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大便一日 6~7 次,甚至可达 8~9 次。粪便质地溏薄,夹有血液或黏液,解大便时小腹时觉隐隐作痛,局部加温时疼痛有所减轻。我用手抚摸患者四肢末梢的大小关节,感到局部欠温,轻按其上腹部有膨满感,稍稍重按腹部时,患者连称舒服。舌质偏淡,苔薄白,根部白腻润滑,脉沉细带弦。

     辨证属寒湿内侵,中焦虚弱之下利。投以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 9g,东北红参 6g,臭椿根皮 15g,石榴果皮 15g,艾叶炭 9g,大枣 9 枚,生姜 15 片。

     7 剂后腹泻渐止,遂令其隔日服 1 剂。14 剂后腹泻基本消失,其他诸症亦有改善。后给患者改方为启脾汤,将其研成散剂,每次 3g,1 日 2 次,温开水送服,坚持服用半年后,症状未再有复发。

    

     登场书籍

     《叶橘泉临证直觉诊断学:辨证、辨病、辨体质七十年心得》

     叶橘泉先生,“方证药证”学说倡导者、实践者,杰出的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本书为叶橘泉学术体系“医话三书”之一。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叶橘泉临证直觉诊断学:辨证、辨病、辨体质七十年心得》,叶橘泉◎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全部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