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蒺藜
2022/12/21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言:蒺藜是一味平肝熄风药,可治皮肤瘙痒和风疹,因此是皮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方药的组方中也应用颇多。现代研究证明,蒺藜全草中含有皂甙、生物碱、黄酮、多糖、基氨酸等化学成分,其活性成分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和治疗性功能减退症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
//////////
药用蒺藜
《本草纲目》:“蒺藜气味苦温,其性宣通,利肝肾。”《名医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痒。”
蒺藜生用味辛,性升而散,长于疏肝经风邪,常用于风热目赤,风疹瘙痒,白癜风等,如治疗风热目赤多泪的白蒺藜散。炒蒺藜辛散之性减溺,长于平肝潜阳,舒肝解郁,常用于肝阳头痛,眩晕,乳汁不通,如治疗肝阳上亢的平肝降压汤。盐蒺藜引药入肾,功偏下焦,如治疗肝肾两亏,视物昏花的石斛夜光丸。

图:蒺藜植株
蒺藜味苦降泄,主入肝经,有平肝抑阳之功。治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者,常配伍钩藤、珍珠母、菊花、夏枯草、草决明等。蒺藜功能疏肝散郁结,入血分而有活血之效。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者,常配伍柴胡、香附、青皮、郁金、橘叶等;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乳岩者,常配伍王不留行等。

图:蒺藜(花、叶、果)
蒺藜又能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为祛风明目之要药,治风热致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者,常配伍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其中蒺藜偏于疏散肝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二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更强。蒺藜辛散苦泄,轻扬疏散又有祛风止痒之功。治风疹瘙痒者,常配伍蝉蜕、荆芥、豨莶草、地肤子、防风等;治血虚风盛,瘙痒难忍者,配伍当归、何首乌、防风等。蒺藜既能宣散外束风热,祛风明目止痒,又能平肝息内风,疏肝行气解郁;地肤子辛苦气寒,走表外散肌肤之风而止痒,入里内清湿热而利尿。二药伍用,相辅相成,散风清热,除湿止痒。

图:蒺藜鲜果
蒺藜也可外用,取适量煎水清洗患处;或研末调敷于患处。
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蒺藜《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干燥,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异名】刺蒺藜、蒺藜子、旁通、硬蒺藜、白蒺藜。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注意事项】血虚气弱者及孕妇慎用。写刺蒺藜、白蒺藜均付蒺藜,写盐(刺)蒺藜付盐蒺藜。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食膳与实际应用
鲜蒺藜以饱满坚实,色黄绿者为佳。饮片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蒺藜验方
蒺藜泡脚方
治疗小儿腹泻

【做法】
蒺藜 50~100g,煎汤泡脚。
【解析】
蒺藜在药店当中都可以买得到,买 50~100g 来煎汤,然后泡脚 15~20 分钟,一天泡 1~2 次。此处我们用刺蒺藜来泡脚治疗小儿腹泻,用的是它活血祛风的功效,目的是最终来调节脾胃以促进运化水湿,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起到止泻的作用。
在中医看来,腹泻大多都是和湿有关,而且有个著名的治疗思路叫“风能胜湿”。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现在地面上有水,就可以让风吹,把水给吹干。

登场书籍
《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
本书一共60讲,每一讲一个主题,详细讲解了各种家庭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家中自行操作,包括内服、外用、手法等不同的小妙招。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一起发现中医之效 : 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祁营洲 ◎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