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苏饮验治宿有痰饮,外感风寒
2023/4/4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读

     参苏饮为解表剂,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者。治证为素体脾肺气虚、外感风寒所致。今天推送通过将经典与临床结合,帮助读者从学方证到临床应用,据证验方、对症用药。照此研习,可增进读书效益,提高临证治疗水平。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编著/傅毅

     药物组成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姜汁炒)、茯苓各 20g,陈皮、甘草、桔梗、枳壳、麸炒、木香各 15g,姜枣引。

    

     图:葛根

     【主治病证】

     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

     【加减化裁】

     体虚不甚,酌减人参;头痛明显,加川芎、白芷;痰多加杏仁、苏子;胸闷去甘草,减人参,酌加瓜蒌、苏梗,重用枳壳;腹痛,加芍药。

     【原方证治】

     感冒发热头痛,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中脘痞闷,呕逆恶心;叶仲坚曰,此咳嗽声重,痰涎稠黏,涕唾交流,五液无主,寒湿稽留于胸胁,中气不固可知矣;四时感冒,伤寒头痛,发热无汗及伤风咳嗽声重,涕唾稠黏,潮热往来。

     【现代运用】

     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

     【助记方歌】

     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

     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外感此方宗。

     亲验病例

     王某,男,49岁。初诊:1999年12月6日。

     素患“慢支炎”,遇冬季易发。一个月前,因受凉,旋即出现咳嗽,伴恶风寒,胸闷,肢体倦怠,纳食少进,动即汗出。遍服消炎、祛痰、止咳类中西药物,效平。近日咳嗽加重,痰多而白黏,兼夹泡沫,胸脘不适,微觉气短。查: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强,印象:慢性支气管炎。舌淡白略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略弦。

     考虑为宿有痰饮,外感风寒,肺气素虚,宣肃失职,治当温化痰饮,解表益气为主。

     参苏饮加减:党参 10g,苏叶 10g,前胡 10g,半夏 10g,茯苓 12g,橘红 12g,桔梗 8g,枳壳 12g,杏仁 10g,苏子 10g,炒莱菔子 10g,鲜姜 2 片,大枣 3 枚。

     5剂后,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胸脘渐舒,纳食增加。

     12月13日复诊:精神佳,食量增,咳嗽轻,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出入,又进 20 剂,咳止纳增,一切如常。

     登场书籍(↓因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波动,图书信息有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显示的情况,此时可通过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图书详情)

     该书是一本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参考方书。书中所录方剂,以经典方为主,旁涉近现代名医之验方及个人所创之方。本书收222首方,从1579首方剂中精选所得,是作者历经四十年家风熏染、自我揣度、跟师学习、院校深造,加之反复应用,多次验证的中医临床的升华;由读书到临床、又由临床到读书的几十年周而复始的探索中提炼而成。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222首古今名方亲验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傅毅◎ 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全部图片为出版社在摄图网购买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