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梗死)
2023/4/10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读

     古人发现在头部针刺,对脑部病症有治疗效果,而且发现某些穴位的疗效与相应的大脑病变有关。西方医学对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研究结果,肯定脑的某个部位有某种特殊功能。既然如此,脑某部出现病损时,在其对应的头皮针刺,效果就会更好。头针是在继承中国古代针刺治疗脑病独特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等知识,通过反复研究及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头针经济、简便、安全,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的头针治疗

     作者/焦顺发

     脑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以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其他如血液凝固性增加及血流减慢也是形成的原因。多数患者发病缓慢,也有急骤者。部分患者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等。由于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大脑中动脉皮层支血栓形成,因血栓的分支不同,也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失语、感觉异常、失用等。多数无意识障碍。

     1.选区:选体征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等。

    

     运动区定位图

     2.治疗:经确诊,待病情稳定后,应早期治疗。疗效与病程有明显关系。病程短者效果相对较好,少数病程较长者也有一定的进步。

     3.疗效:血栓的部位和疗效有一定关系,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的分支血栓形成疗效较好,深支或大动脉干血栓形成疗效较差。

     另外,疗效和皮层功能及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一定关系。

     验案:进行性加重型脑血栓形成,右侧不全偏瘫及失语

     王某,男,63岁,山西省运城市东郭乡东郭大队第4队人。

     主诉:右侧偏瘫3天。

     病史:患者于三天前午睡起后感右手麻木,很快活动受限,到下午即不会写字、不能打算盘。经两天对症治疗,不仅无进步,反而逐渐加重,于1978年9月11日来诊。

     查体:神志清楚,咬字不真,伸舌偏右。右上肢能抬平肩,右手能伸100°,屈指时食指距掌心2cm,拇、食二指不能捏合。右手握力9kg(左手握力30kg),右手持笔困难,写字时,右拇、食、中指将笔夹住,写时手腕不会动,仅靠肘关节来回活动使笔在纸上移动,因此写的字不成样子,见图1。

    

     图1-治疗前写的字样

     肱二头肌反射亢进,霍夫曼征阴性。右下肢力弱,偏瘫步态。血压正常。

     诊断:脑动脉硬化并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右侧不全瘫痪及不全运动性失语。

     选区:选左侧运动区及足运感区,每天 1 次。

     疗效:第一次针刺后,不仅控制了病情的发展,而且体征有明显好转。右手立刻能伸屈正常,握力变成16kg。右手拇、食二指可以捏合,右上肢抬至160°。说话咬字真。第5次针后基本恢复正常,右上肢抬高正常,手伸屈灵活,拇、食二指捏合有力,右手握力20kg。右手写字时,不仅有正确的持笔姿势,而且能用正确的写字方法写出比较好的字,见图2。

    

     图2-针5次后写的字样

     第六次针后说话咬字真,右上肢肌力正常,右握力30kg。右下肢肌力正常。

    

     登场图书

     《焦顺发头针》

     本书由头针创始人焦顺发编著。全书十一章,包括头针概述、头针与神经系统、头针刺激区、头针针刺术、头针临床实践、头针临床疗效、特殊体征案例观察、头针麻醉技术、特殊反应与刺激区的特异关系、头皮特殊变化与刺激。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焦顺发头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焦顺发◎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版权图片,请勿盗用。

     商业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