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把干部“年轻化”当成“低龄化”
2023/4/1 9:17:19 职场秘叔


公务员群在这里交流做人做事做官经验加入
来源 :办公室生活
近些年,干部年轻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悉,为片面追求年轻化,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甚至有个别地方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

前段时间,我去基层乡镇办事,听朋友说,现在乡镇领导班子大部分都换成了年青同志,30岁左右,年轻干部普遍学历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有朝气、有锐气,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敢为人先,这是优点。但是工作资历较浅,工作经验和协调能力较弱,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给老同志安排工作难以安排下去,经常急的年青领导干部团团转。
01
年纪轻、岁数小是“年轻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少了这个基本义就不能保持干部队伍和党的事业的连续性。但这样理解不等于说年纪越轻越好、越小越好。相反在“年轻化”的含义中还有一个更重要、更关键的意义,就是干部精神精力、能力水平、学识修养状态的年轻化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年轻干部接班,主要是接老同志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班。“年轻化”含义的精神实质和灵魂。如果对“年轻化”的含义把握不准,理解偏颇,那么就很容易将“年轻化”与“年青化”之间划等号,最终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导致“年龄是个宝,其它不重要”的结果。
02
干部队伍年轻化简化为低龄化,也极易导致干部人才的浪费。年轻固然有许多好处,但其不足也显而易见,如不够沉稳老练、缺乏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经验和能力。既缺乏必要的生活阅历,也没有基层工作的锤炼,就轻松成为执掌一个部门乃至负责一个地方的要员,这显然不是一种对人民充分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未必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点此加群
对于单位中流砥柱,业务骨干来说,当他们看到自己因为年龄偏大原因,升迁无望时,也只有躺平了,极大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
凡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干部是一步步培养起来的,只有足够的经历才能让干部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在干部培养上,要充分发挥中年干部的“导师”作用,进一步加快“老带新”的组织格局形成,推动青年干部快速成长,成为行家里手,能够独当一面,促进整体干部效能的提升。
这才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根本目的。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职场秘叔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