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鹏:一个蹬三轮车的人,会有多少人在乎呢?
2022/6/30 6:00:00 阅读行动
一个蹬三轮车的人,会有多少人在乎呢?
儿时,我常思考这个问题。从小区大门到我家,三轮车一路摇着铃铛,没人会朝它望上一眼,那是小区里最清脆、响亮的声音,但就像鸟啼、虫鸣一样,罕有人循着声音去找寻声源。
父亲从不是这座城市中光鲜的一部分,他的生活也始终处于城市烈烈目光中的盲点。
但后来我有了不同的答案。
年初,一位老人时不时就弯着腰、勾着头,扒在我家后院门口,一边从缝隙里往里瞅,一边喃喃自语,“三轮车好几天没动过了”,“门窗紧锁,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他是对门的邻居,和父亲相处得很融洽,平日里若有急事出门,招呼一声,父亲二话不说,就会蹬着三轮车过去。
老爹右手拄着拐杖,往门卫室踱去。路上,遇到了负责这一片区的环卫工和邮递员,接连问道:“你们看到老仇了吗?”“没,好几天没见到他。”“他平常等客人的地方也见不着人。”老爹走得更快了些,刚到门卫室,就急急地问道:“你有看到老仇出门吗?”门卫摇了摇头,“没有,从早到晚都没看到过他。”
老爹又走了回来,用力拍着门窗,高喊道:“老仇——”。恰巧冯叔经过,喊住了他。“老仇前几天回乡下了,家里没人。”“回老家了呀!那就好,我还以为出啥事了,都准备要报警呢。”老爹松了一口气,两只手搭在拐杖上,笑了起来。“他做了疝气手术,不能剧烈活动,在这里没人照顾,就回乡下去了。”“没事就好,这几天见不到他人,我又没他电话,把我担心坏了。”老爹咳了几声,可能是刚才走得太急,岔气了。
几周后我请假回家,遇见了冯叔,才知道此事。父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这段时间的快递都请前楼的居校长代收了。她是母亲生前的领导和好友,和父亲关系也很好。“你去拿的时候,不要跟她说我动手术了,就说我有事回老家了。”父亲反复叮嘱道。他怕别人来看望他,送这送那的,所以他从住院开始,就一直瞒着居校长等熟人。
他是有先见之明的。我刚到居校长家,她就拉住我的手问道:“你跟奶奶说实话,你爸爸究竟怎么了?”“他回老家走亲戚了,过几天就回来。”“真没出什么事吧?多久没看见他了,你不要骗奶奶啊!”奶奶半信半疑,直到我再三保证才松开了手。
没想到,父亲的销声匿迹竟然牵动了这么多人的心。看来,以前他们表现出的视若无睹,并不是不理不睬,而是习以为常。当颠簸个不停的铃铛声突然从生活中被剥离出来,他们平静的心中反而会多出一串颠簸个不停的颤动。
出门办事,回家的路上,一位大伯突然叫住了我,未等我开口,他就说道:“上次你爸把你送到车站的时候你坐在车上,我没看到你的脸,今天还是老张告诉我,我才认出你来。”大伯笑着说道:“你爸爸住院的时候是我女儿帮忙照顾的,他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啊?”“已经能走路了,过些日子就能回来。”“这是微创手术,恢复得快一点。”“你别光顾着聊,都不自我介绍,小仇可能还不知道你是哪个”,张叔笑着走了过来,对我说道:“他和你舅舅是老同学,也是你爸的老顾客。”他往我手里塞了一袋厚厚的手抓饼,“你爸在老家,家里没人做饭,这个趁热吃吧。”
到家后,看着院子里的三轮车,我走上前去,摇了摇铃铛,它发出了一连串清脆的响声。原来,一个蹬三轮车的人,也会有很多人挂念、惦记着。
有人曾把冷漠作为城市的近义词,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情味反而愈发淡薄。而我想,城市应是一个有体温的集体名词,它和每个个体之间既有外在的物质流动,也有内在的能量传输,这样城市与人才能双向认领、互相属于。父亲便是用他的热情与勤劳赢得了街坊邻里的友善与关心,他把一连串清脆的铃铛声挂在刮过小区的长风上,风中就常年有着融融的暖意。
父亲在病好之后,迫不及待地从乡下回到了家里。“我的家在这里”,他很快乐地说道。我渐渐地理解,他所说的家,远不止是一栋房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阅读行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