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终会散去,沟通必将永恒
2023/1/7 19:30:00 悦悦图书

    

    

     它让我们能意识到,待疫情散去,我们应该去更加珍惜和庆幸我们与家人、恋人和朋友还能彼此拥有。

     ——邓建国

    

     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传播系教师邓建国。

     大家都还好吗?有时候相互隔离太久了,我们会慢慢地失去联系,失去对彼此的感觉,失去对这个世界的触感,进而渐渐失去对自己的认知。这时,我们会怀疑他人和世界是否还存在,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活着,是否还是人,是否还有人性。

     于是我们会需要传播/沟通:我们会对外面大声呼喊:Hello,Is anybody out there? 然后苦苦等待从悬崖另一边传来回应。这时,传播的具体信息已经不再重要,它传递的是关系和情感:我在这,我还活着,我们还有彼此。

     同学们,我们每周的网络教学通过一条脆弱的网线相互连接,不仅仅传递了上课的内容,也是为了听到彼此的声音,确信彼此都还安好,都还活着......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城市规划时,街道的路网要密,业态要多,户门和窗户要向外开,以让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和行人能够相互听到、看到、招呼和谈笑,他们彼此传递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一种安全感和共在感。

    

     这时候,沟通本身即讯息;这时候,沟通主要不是为表达某种具体的内容,而是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我还在这里,你还在那里。

     沟通对我们人类的存在如此重要,但我们似乎有一种倾向——在面对面亲身在场时我们却纷纷进行中介化远距离沟通,在被防疫隔离不得不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中介化远距离沟通时,我们又无比思念面对面的亲身在场。我们人类为何会如此矛盾,在"沟通"(communication)这两个字上倾注如此多的希望和如此多的失望呢?

     我翻译的美国耶鲁大学传播学教授约翰·彼得斯的《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Speaking into the Air: 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也许能提供以上问题的答案。

    

     彼得斯在书中写道,“人与人的交流注定充满沟壑”。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沟通/传播,包括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沟通,都无法做到目击而道存(心连心),而都是大众传播、远距离传播、异步传播,都涉及一方对另一方的诠释。彼得斯从物理学(physics)以及形而上学(metaphysics)层面对此进行了论证。

     比如说,电话沟通是共时传播吗?我们一般说电话虽然是中介化的人际传播,但它类似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应该属于同步传播。但彼得斯却认为,不是的,在电话里面,传播是异步的,只不过时间很短,人类的感官没有感觉到。

     与此类似,我们面对面的传播里也存在着非常微小的时间差,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同步传播”。彼得斯想说的是,“心连心”(对话)不是所有传播的理想或根本特征,“对空言说”(撒播)才是,而且它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切实际的幻想。

     彼得斯认为,所有的“同步传播”其实都是异步传播,所有的人际传播其实都是大众传播。我们在交流时,我无法确信你真正理解了我,这个时候,就免不了要猜测。所有的传播都涉及到猜测和诠释,所有的传播就因此充满着风险。但我们要庆幸的是,在生活中,凭着猜测和诠释,你似乎理解了我,我也似乎理解了你。

     例如,我说,我们一块去吃午饭吧,你说好,于是我们一块去。你看,我们通过沟通协调了行动,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多少的风险。一起去吃饭,那吃什么饭?到哪里去吃饭呢?我们其实都在猜测。我们这次猜对了,并不意味着我们明天一定会猜对,更不意味着我们永远都能猜对。而通常,误会就在“我以为我猜对了”的过程中产生了。

     彼得斯说,我们要庆幸,即使所有的人类沟通都是远距离沟通,我们都在靠猜测理解对方,但是我们竟然都能大部分猜对。那么,万一没有猜对,我们也不要懊恼,不要悔恨,不要自叹人类沟通的理想无法实现。

     在书中,彼得斯也认为,之所以很多人都在抱怨人与人不能心连心,是因为我们将沟通的目标树得太高,没有意识到沟通本身就充满了风险。面对一个盛了半杯水的杯子,我们不要总看着杯子是半杯空的,而是要看到里面还有半杯水。我们不妨放弃心连心这一不切实际的沟通理想,珍惜我们能够手拉手(彼此具身在场)的当下。

     在第一版译本中,译者何道宽老师把这本书的题目翻译成“交流的无奈”,很美,但其实彼得斯的意思是说,我们更应该将其称作“交流的庆幸”、“交流的万幸”。

     由此看,在疫情隔离期间,我们不必过于懊恼,而应该将隔离和因隔离我们不得不进行的网络传播视为一次思考人类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 它让我们能意识到,待疫情散去,我们应该去更加珍惜和庆幸我们与家人、恋人和朋友还能彼此拥有,共同在场,而不必去哀叹眼前的他们一直“不懂”你的心。

     在书末,彼得斯说道:对于交流,我们的问题不应该是:我们能够交流吗?而应该是:我们在交流时能够相互爱护,能够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吗?

     疫情终会散去,沟通必将永恒。

     我衷心祝大家平安健康。

     来源 |悦悦文化编辑部

    

    推荐关注

     邓建国教授B站账号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