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邓建国:江河与大海,自我与社会
2023/2/5 19:30:00 悦悦图书



2020年9月13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邓建国教授在2020级新生见面会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就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给新生提出了建议。建议深切中肯,极具指导性,特转发以飨读者……

米院长、涛甫书记、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新闻学院传播学系教师邓建国。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作为新生导师代表跟大家交流。
作为新冠疫情后的第一代大学生 ……现在回首,大家一定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在逆境中能取得好成绩,这是你们莫大的成就,祝贺你们!大家选择了复旦和复旦新闻学院,愿意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为新院增光添彩,这是复旦新闻学院的荣幸,感谢你们!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对新闻学院的历史,想必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我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谨作为新生导师代表跟大家聊聊该如何度过这四年,供大家参考。
第一,努力适应新环境,也请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来到上海和复旦,一些同学可能会遭遇到人生的第一次“文化冲击”。无论怎样都请要珍惜自己的独特性,你的独特性将增加校园和课堂的多样性,会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独特的背景也能让你做出独特的成就。布尔迪厄终其一生都被巴黎知识界的同行视为“外来者”,但他并没有妄自菲薄,反而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研究对象,写下了别有洞见的学术名著,弥补了法国学术界的盲点,他因此也成为了当代法国极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
从复旦开始,你也许会前行很远,但相信我,你走得越远,就会越感念你的起点,是它给了你前行的澎湃动力。正如我们今天我们越研究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越感觉到要回到过去进行“媒介考古学研究”。媒介永远新旧交融——历史支撑着未来,未来延续着历史。因此不要忘记我们的父母和家乡。常跟父母通话,尤其是开学的几周,告诉他们你在学校的近况。媒介即讯息,媒介即存有,家人之间的联系,内容也许并非最重要,形式本身就能提供慰藉和安全感。
第二、广泛体验,开阔视野,认识你自己,回归你自己。
大学不同于高中。高中如江中行船,我们顺着“河堤”自动行进就可以了。而大学如大海,无边无际。我们将去向何方?在未来四年里,我们必须学会独立决定并承担其带来的后果。对,自由意味着责任。
决定是否正确,取决你对自己的了解。符号互动论指出,个体“以他者为镜”映照出自己。因此,在大学中,我们让自己成为人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媒介,去积极接触和和体验身边不同的人、知识和技能,以它们为镜,来了解自己,一方面成长为健康、正直、善良、悲悯、刚毅和幽默的人,另一方面,确定自己的喜好和目标。这一点至关重要。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老师18岁保送进入北大,26岁受邀免试前往牛津大学读博。他在读本科时就具有清晰的目标——从1992年到1998年,他利用老乡关系,对北京的“浙江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的材料,最终写成了《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成为相关领域的译本经典名著,也为他后来的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我想提醒同学们,不要总是去“做他人觉得厉害的事情”,将“他我的实现”视为“自我的实现”,而要在学业上找到自己的真爱,并沉浸于其中,自得其乐。否则,即使我们屡获“成功”,也之会像叔本华所说的:一直在目标未达到时的焦虑与目标达到后的失望之间如钟摆一样摇荡。
第三、学会学习,尽快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内容碎片化和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进入通识课程以及2+2模式的8个方向后,我们的这种感觉很有可能会更加强烈。为应对这种情况,我给同学们四个建议,以降低焦虑感,增强确信感:
1. 正确地理解通识课程。它的目的不在于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而是让大家如搜索引擎一样对这些知识做一个初步的“索引”,这样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让大家高效地接触和初尝大量知识,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最终兴趣;二是通过索引,让我们知道“某处有某知识”,以便于在未来的知识应用中快速地找到它们。
2. 正确地理解2+2以及未来的2+X模式。
我们之所以设立8个方向,是因为这是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有这样的期待。它们与你在进入新闻学院的新闻、广电、广告和传播四个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大家目前的学习应着眼于这8个方向与新闻传播之间的相关性——从8个方向看新闻传播,或者从新闻传播看这8个方向;
3. 如何稳步进入一个学术领域?我建议大家先围绕一个理论、一个学者或一个思想流派,认真阅读一两本相关的经典学术专著、并以其为抓手,并将其越读越厚,由此引申开去,建立自己的“书架”或“知识树”,将碎片化的知识整理分类,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充实和扩展它;
4. 教学相长。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费曼学习法”。理查德·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费曼学习法”的要义是:只有在我们能富有逻辑和明白晓畅地向外行讲述一个知识点时,我们才能说自己完全弄懂了这个知识点。在传播学中有很多的理论名词,同学们以后都会学到,我建议同学使用费曼学习法,多跟自己的父母、室友、男朋友、女朋友讲讲你所学过的东西,让他们能听明白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抽象的理论,同时还能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理论结合实际,践行好学力行。
不要将理论和实践对立起来。新闻传播不仅仅一门手艺,否则大家直接进入媒体跟着师傅学几个星期就够了。新闻还涉及把关、叙事、记者群体职业形象和合法性建构、与社会的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新闻法律与伦理。这些问题都很重要,新闻从业者无力回答,因此需要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研究。
卢因说:“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好的理论更切实际了”(there is nothing so practical than good theory)。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都应该也值得具有很好的新闻传播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并成为将将之才,行之久远。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曾刷屏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作者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的孙萍老师。她就很好地结合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访谈方法和公共议题,写成了这篇既有深度又有热度的好文章。大家可以找来一读。
第五、夯实基本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有人认为,我们已近进入了视觉传播时代,文字功夫似乎不再重要。我完全不同意。海德格尔说技术具有揭示作用,新技术能揭示旧技术。视频的盛行不但没有让文字过时,反而揭示出其更大的重要性。今天好的作品要么原创于文字,要么以文字为脚本,非虚构叙事的再度流行即为鲜明的例子。
实际上,今天所有数字内容的底层都是文字写成的计算机代码,所以文字已如空气和水,是世界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隐蔽而强大。我尤其要强调,是在视觉和情感诉求遍在的今天,文字所代表的结构化的、线性的、理性的、冷静的和逻辑思维方式已成稀缺品,对于培养新传专业同学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至关重要。所以无论你将来学习那个具体方向,文字功夫一定要过硬。
第六,也是最后一点,认识到传播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我们的专业是新闻与传播,毕业之后很多人也将成为职业的和专业的传播者,不仅将具有高超的传播能力,还将掌握强大的传播媒介,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话语权。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我们要时刻铭记为什么而发声,为谁而发声,以及发声带来的巨大的后果。
杜威说,我们不仅通过传播而存在,我们本身就生存在传播中。鱼儿能反思水吗?我们能反思传播吗?通过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获得了内观和反思新闻传播的机会,而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机会。因此,如果我们是最先走出洞穴看到阳光的人,我们有责任回到洞穴中去告诉其他人关于传播的规律和利弊,以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媒介,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作为专业的传播者,我们要将传播的威力用于启发人和鼓舞人,而不是蒙蔽人和欺骗人。
结语
同学们,清华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大学乃大师之谓,而非大楼之谓也;马斯克说,大学从来就不是学而是玩的地方;还有人说,现在的大学毕业即失业,因为大学所学的多是空洞的理论而实践不足。我认为大师与大楼、学习与玩耍、理论与实践并非相互矛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貌似对立的元素彼此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从2007年留校走上大学课堂以来,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有一种强烈的职业幸福感。我喜欢它主要不是因为我能“教”,而是因为我能“学”。因为它,我学而不已,乐在其中。我向学术经典学习,向前辈教授学习,向同辈才俊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向我的学生学习。每次我给同学们上完课,我总是教室里收获最大的人。
学生因教师而成长,教师因学生而圆满。所以,我非常期待我站在你们面前向你们学习的时刻的到来,那将是我再一次感受到“圆满”的一刻。
最后,再次欢迎所有新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你们自己的学园和家园。祝愿大家在复旦的四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良师诤友,学有所成,不负这人生的大好时光。谢谢大家!

来源 |传学有道(邓建国教授个人公众号)

推荐关注
邓建国教授B站账号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