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万里:修是你一生不能间断的功课,它与读书互为因果,却比读书更重要
2023/2/15 19:49:54 悦悦图书



虞万里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上海儒学学会副会长
著有《榆枋斋学术论集》《榆枋斋学林》
《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
《高邮二王著作疑案考实》等
十几岁的时候我买到一本《分类格言精华》,这本书分上、下两卷十六类。上卷为:达观、勉励、劝戒、悖凶、修身、齐家、事亲、处事;下卷为:御人、察物、涉世、从政、治国、存养、惠吉、修道。这书是油光纸,当时都被我翻烂了。
读书与为人,是人的一生必须面对的,我觉得,读书固然不仅要读还要多读,但为人则更为重要。你想修炼自己的话,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因为读过这本书,后来我还买了《蓄德录》。即便现在已经年过耳顺,我在台湾仍买了很多关于励志的书,比如《历代名家苦学录》《中国格言集》《伦理道德故事》《中国格言大辞典》等。
大家会笑我这个年纪还对立志、修身感兴趣。其实修齐治平,治平不一定轮得上你,修齐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过程,而修则更是你一生不能间断的功课,它与读书互为因果,却比读书更重要。
现在有些人书是读了些,修则浑然不知其事,于是自以为有知有识,却尽干些无德无耻之事,说些荒唐不经的话。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修身,那么读书比不读书更糟糕,说白了,会更坏。
我买到的第一本《论语》是《〈论语〉批注》。在农场翻阅的时候,我是按照先“原文”,再“注释”,再“翻译”,最后“批判”这样的顺序看的。一开始我是全部看的,后来觉得“批判”的部分太牵强附会,甚至强词夺理,就不再看这部分文字。本世纪以来,我在台湾买到了五六十种各种注本的《论语》,很多是他们“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物。




赵翼的《陔余丛考》、俞正燮的《癸巳类稿》、王鸣盛的《蛾术编》、成瓘的《篛园日札》、江侠庵编译的《先秦经籍考》、陶鸿庆的《读诸子札记》、胡玉缙的《许廎学林》等书,现在看来可能已经不稀奇了,但倒退四十年去看,即文革后长大来读书的人,恐怕连书名都没有听到过,不要说见过这些书。这里有个故事,当年上海旧书店经常有旧书展销,书展是上海爱书者延颈企盼的福音。旧书展销当日,都是早早在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九点一到开门,全是冲锋陷阵地冲进去“抢书”的。我在一次展销会上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就抢了一大堆,上面这些书都是这次书展的“战利品”,就此也博得了“蝗虫”的雅号。现在回想,是因为我在上图多借阅过这些书,在阅读《清经解》时知道这些书,所以一旦这些书出现在眼前,当然不假思索地“霸占”下来。相反,当年即使进了大学读书,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者赵翼的人,也很可能没读过《诗经》,即使读过《诗经》选篇,也不会知道《南陔》《白华》六篇佚诗,不知道《南陔》,看到《陔余丛考》,自然要先翻一翻是什么内容,值不值得买,这样一蹉跎,当然“佳人已属沙托利”了。








很多人在网上看过我买《清经解》的故事(《我与家藏五部清经解》)。那是我在研究了文字、音韵、训诂之后,觉得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经学。研究经学,绕不过《清经解》,因为这套丛书里收录了清代最具价值的经学著作。我去古籍书店问了约个把月,都没有。后来,经同学的弟弟介绍,说他南通的亲戚家有一套,但要五十块钱。虽然当时我只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还是想着不能错过。于是就买了高价船票去南通,买回了这套书。这是第一套《清经解》。
1987年,上海书店要影印《清经解》,听说我对此书有研究,就让我写一篇前言。一篇前言几千字就可以,但我最后写出了四万字,时间也拖了很长。等到我写完以后,他们的书已经要印了,说来不及了,把我的文章拿过去,撮其要写了一页半的出版说明,就把稿子还给我了。然后说送你一套新印的书,这是我第二套《清经解》。这套书是十六开本,比石印本大,是我几十年来用得最多的,上面插满了签条。
第三套其实是我单位里的,是一套残缺的《皇清经解分经汇编》,比如《论语》著作归在一起,《左传》归在一起。因为是石印本,字也很小,《汉语大词典》的同事们几乎没人要用。后来汉大搬家,出售复本和多余的书籍,残本当然在列,所以我就收藏起来了。
第四套是江苏古籍要印《清经解》,他们听了徐复老的意见,要把我写的长文置于书前作为导言。我当时建议他们重新剪拼道光本,用四拼一的十六开影印。但后来他们还是找了一种石印本放大影印,因为我的文章作为前言,所以也送了我一套。这是第四套。
201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许仲毅社长想重印1988年的本子,我为他们指出了当年哪些地方拼接有缺页,经修补改正,也将我的文章冠首作为前言。他们不付稿酬,也送了一套书。这是第五套。
因为阮、王《正续清经解》按人物先后排列,查检非常不便,我是自己编了索引用了几十年,。台湾在上世纪有艺文和汉京两家书局也分类编辑过《清经解》,但确实编得很乱。近年我受朋友之托,用分类的形式重编《正续清经解》,按照《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四书(附《孝经》)、五经总义、小学这样的类别重新拆分,然后再拼接,书后面还做了书名和作者的索引,用起来很方便。又附有四种《清经解》的册页对照表,也便于利用其它不同版本。记得当年中国书店原想四拼一影印,还印了广告,只是被上海书店抢先占了市场,就此搁置。一晃三十年,最后我编的这套书就由中国书店来承印出版,这实在是一个冥冥之中注定的轮回。因为这套书是四拼一的,共有六十本,总价四万八千块,一般读者买不起也不会去买。出版社给了我一套,我自己又买了一套。一套就送给我们交大的图书馆,另外一套我没有打开,因为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放。《清经解》是我学术生命的灵魂,而这六部大书是我学术经历和足迹的见证。









还要讲一个有趣的买书故事。故事主人公是李云光和张寿平。这要从我接触的第一部台湾学术著作说起,在汉大工作时看到《三礼郑氏学发凡》,因为那时醉心于音韵、训诂和经学,一见这书就很亲切,而这书的作者就是李云光。到1988年我写《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的长文,对郑玄《三礼注》中的汉读异文做统计和分析,觉得段玉裁讲的汉读三分法很有问题,而与李云光《发凡》所统计的结论基本符合,因为所见略同,不免惺惺相惜,所以对《发凡》也更有感情。
在2016年春夏多次逛旧香居的时光里,看到一本有李云光题赠的《发凡》,上书“寿平吾兄教正 李云光敬赠 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寿平”二字勾起了我的联想。我写马一浮、龙榆生这段“龙马因缘”,就是用蒋秋华教授赠我的张寿平辑释《近代词人手札墨迹》一书,撰文时我还不知道张寿平是何许人。等到我在台湾淘书,才发现张氏出过很多书,家中藏品也很多。有书画印章藏品,我想应该是随国民政府迁台人员。
后来在古今书廊买到他的《西德的汉学及其他》一书,读了他的《手翻诗卷认生涯》一文,才知道他与政府迁台毫无关系。他是常州人,日本人打进来之后,他曾去逃难,后来回到常州后,碰到了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本来两小无猜,而今翻觉羞涩,所以他给那女孩写了很多很多情诗。这事居然被女孩的祖母发现了。大概是两家门不当户不对吧,她的祖母就打上门来,大兴问罪之师。要他们断绝来往。于是张寿平母亲流泪劝告儿子,说人家不赞成,不要枉费心思。张寿平看到母亲流泪,一绝念,就远走高飞,飘零天涯海角,到了台湾。这是1946年,他才二十二岁。到台湾后,张寿平碰到了成惕轩,成惕轩劝他参加高考,居然高中,又为他介绍曾霁虹和刘孝推。曾又为他介绍洪京,结成连理。
大约在1950年冬天,他也认识了李云光,曾有诗赠李。据我的考证,李云光赠张寿平《发凡》的时间是“民国五十六年八月”,那时张寿平正在西德中部慰慈堡的马克西米里昂大学执教。如果从台湾到德国慰慈堡的邮递以一个月计,张也正好在从里昂大学去往薄荷姆参加欧洲第十九届国际汉学会议之时。所以这本书应该是先被寄到德国,然后又被张带回台湾的,可以说是经两位名人之手而“周游列国”的一本书。而我,买了这本书,连同前面一本,已有复本,又在台师大书廊上捡到一册破旧不堪的,等大陆黄曙辉筹划影印之后又给我一本,我居然有四本各有故事的《三礼郑氏学发凡》。
因为张的故事牵涉到几位名人,所以再插一个细节:张寿平在常州就读青云中学,而这所学校正是史学大家吕思勉辞去上海光华大学史学系主任后,隐居家乡教书的学校。所以张去南京中央大学,就是吕思勉叫他去考的。因为吕赏识张的才气,觉得他应该去学文学,而中央大学有龙榆生和陈柱尊,龙以词学名,陈则经史子集兼通,著作等身。及张到南京入中大不久,陈即去世,张得到龙的赏识,成为他一生引以为豪的“龙门弟子”。张成为龙榆生的学生,因而与黄永年成了好友。
买新书,淘旧书,书里书外,多有故事,今天所讲的,多是一些有趣的买书故事,至于那些因为阮囊羞涩而买不起,竟“一失手成千古恨”的辛酸往事,等有机会时再和大家分享。
来源:傅杰老师主持的“我的读书经验”名家讲座第七期,本文是节选,可扫下图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
本期讲座回看

▲识别图片二维码进入回看页面▲

猜你喜欢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学习系列讲座
悦悦文化名师讲坛傅杰老师主持的名家讲座“我的读书经验”,每一讲都将由傅杰老师邀请一位国内著名学者,现场讲述自己宝贵的读书经验,分享积累多年的独家书单。在本本典籍交织而成的知识星海里,我们的思想将随灿若星辰的智者一起熠熠生辉!讲座已更新四季,欢迎扫码观看。
荣新江 | 徐俊 | 陈思和 | 陈子善 | 陈尚君
刘康 | 虞万里 | 葛剑雄 | 姚大力 | 傅刚
陆扬 | 王安忆 | 江晓原 | 刘迎胜 | 葛晓音
周振鹤 | 辛德勇 | 扬之水 | 莫砺锋
吴中杰 | 虞云国 | 陈引驰 | 刘永翔
......

《我的读书经验》
主编|傅杰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定价 | 88.00元
悦悦图书旗舰售价| 47.50元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回看页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