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遍世界七大洲数十个国家,葛剑雄:廿载四极,且行且思
2023/3/13 19:30:00 悦悦图书


“千年之交,我踏上了南极。并在南极度过了我的56岁生日;2011年又探访北极;1996年,曾登上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在我70岁生日之际,又探访了非洲之极——乞力马扎罗山。于是,就有了这本《四极日记》。”
——葛剑雄
葛剑雄教授于 乞力马扎罗山

葛剑雄教授于 南极长城站

葛剑雄教授于 北极点

葛剑雄教授拍摄于 阿里冰塔林

关于“四极”
南极:
葛剑雄先生于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13日,参加了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到了南极长城站,在那里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和千年之交——2001年的元旦。
北极:
2011年7月9—23日,他又跟随破冰船抵达了“北极点”,而不是北冰洋或者“北极圈”,是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北”了的地方。
西藏阿里:
1996年6月16日—7月17日,葛剑雄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地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和随团翻译,跟随一个美国人的考察队,深入西藏的阿里地区,协助开展考古资料、数据的收集工作。考察队从拉萨出发,克服途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和困境,走北线横穿西藏腹地,一路上惊险不断,探访常人到达不了的古格王国遗址,甚至爬上了著名的“干石洞”,一探究竟。
乞力马扎罗山:
而“乞力马扎罗纪行”,是葛剑雄先生在他70岁生日之际,送给自己的“生日纪念旅行”。

葛剑雄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全国政协常委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史》(主编,第一卷作者)、《中国移民史》(主编,第一、第二卷作者)、《人在时空间》《我们应有的反思》《葛剑雄文集》等。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学术考察、社会活动及个人旅游涉足全国各省市区及台、港、澳地区,世界七大洲数十个国家,著有《走向太阳:阿里考察记》 《剑桥札记》 《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葛剑雄南极日记》 《走非洲》《北极日记》等。

葛剑雄:《四极日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本书特色
全书行文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将作者亲历南极、北极、阿里、乞力马扎罗山的点滴和感想记录下来,文笔轻快活泼,而不失学者的严谨。
葛老师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所理解的学者做学问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时,曾说过,他认为的旅行意义,首先,旅行是作为个人的一种乐趣,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满足个人的一种好奇心。另外,旅行实际上就是一个实践、一个考察,就是古人“知”跟“行”的一部分。
葛剑雄先生通过参与专业的考察,丰满了作为学者的学养和知识拓展、积累,同时满足了个人对旅游、对人生的乐趣的追求。
四极体验
“任何到达了世界之极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自由,认识时间,看见天地,敬畏生命”
——《四极日记》
当天早八点的史地所楼道里,灯亮了一半,空气安静而平和,办公室的门半掩着,敲门进去,葛老师已经坐在椅子上,一边翻看着一本书,一边吃着早餐。
闲聊过后翻了翻《四极日记》,谈起扉页上的这几句话,葛老师笑着说:“登四极的体验,自然是与众不同的。
比如说在南极我度过了千年之交,其实没有多少人有资格能过千年之交的,千年寥寥几次而已,而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有资格过千年之交的人又能到南极更是少之又少。
再比如去北极点,正常情况从俄罗斯过去一艘船两百来个人,而要到北极点,不仅需要天气特别好、船长技术特别高、冰层选点停靠特别准,才能正好停到九十度的点上,所以几种因素碰到一起的机会就更少了。
而阿里地区,现在可以乘飞机过去,但在二十年前,十个到过拉萨的人恐怕很少能到阿里,到了阿里还能继续走下去的可能又只有十分之一。
所以,种种偶然之下的必然,登四极于我而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可遇而不可求吧。“

葛剑雄:《四极日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在千年之交的早上,葛老师看了新千年的第一次日出——虽然“天气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周围也十分平淡”。很多处于历史时刻的人本身对于自己的处境也许不会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的认识,这种时刻来临的时候往往还来不及准备,而事后回想起来才猛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处于后人也许会期待向往的某个瞬间中了。
“对于扉页四句话——其实对这些概念能有所理解感悟,关键还在于自己的思想、心理。人的追求无外乎是物质、精神的,但是这两者往往又不是纯粹的,而是有形无形交织在一起的。有了四极的体验后,我是真切地感受到:真正的哲学,或者说我们称之为真理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己怎么调节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照片的故事
“好大的冰山”
葛老师回忆起在岛上拍摄企鹅的经历,到了晚上,科考的事情闲下来了之后,他和科考队的队员们就会到冰盖上寻找企鹅、海豹、景观——但是这很需要耐心,既不能扰动它们,又要能拍到,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
“那天我记得我和同行的唐师曾,在海边踩着水站着,等企鹅等了很久了,但它们老是不远又不近,于是他转头就要走了。
但是,就在他还没有上岸的时候,一只企鹅‘啪’就跑了出来,正好对着冰山,张开了翅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在那以后,这只企鹅再也没有对着冰山张开过翅膀了。我给它配了文字‘好大的冰山’,这张照片也许从专业角度来说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我最满意的,但绝对是最令我难忘的。”

千年之交的生日
千年之交的生日,葛老师是在南极度过的,他摩挲着眼前的这张照片,眼中满是怀念地回想起十七年前的这个瞬间。
“这是人家帮我拍的,在南极长城站的千年之交过生日。是厨房自己给我做的蛋糕,其实当时运气也比较好,我到了才没几天就过生日了——如果到的时间太长了,物资没那么多就做不出来了,说实话,人的一生有一次能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特殊的时间过一个令人感动的生日,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十分感慨。”

“雪龙号来了”
“这是当地小朋友的两幅画,我一直反对的,是极端的生态主义。必要的科学考察和旅行,会促进人类去了解并保护自然,地球对于我们而言之所以相比于其它星球有着不同的意义,本质上在于有人的存在,不了解它也就不存在意义。之所以人类能发展到今天,正因为人类在不断改变自然,而改变和破坏严格上讲没有明显区别。本来一些地方没有人,但是后来有了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造成失衡,但是长久以来只要人有意识,就可以找到一种和自然相处的和谐关系。”
追求与满足
人其实不断在追求的过程中才可能走向更加的完满,但是在几次登极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些许的遗憾,在登乞力马扎罗山的时候,葛老师并没有完成登顶。
“登山之前我和女儿有商量好,两个人两个向导,互不拖累,但是事实上一直都在互相照顾。到了将近五千米的地方,没办法继续了,我的女儿当时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我的向导年纪比较大也比较有经验,他就问我还要不要继续,我和他说,算啦,就这样好了。”
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与爱女同行,与亲情同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事先周密安排,临事适可而止,结果岂不圆满!”此刻的他,作为一个父亲和女儿的亲情已然成了比登顶更自觉的事情——人的追求或许有不同,但不同的追求与身份,没有轻重之别。
当谈到还有没有继续登顶的想法,葛老师很坚定,“当然有,世界上乞力马扎罗登顶的最大年龄纪录是80多岁,我还有时间、有可能。今年我还要去阿里,不过即使完全重复之前的旅程,心态感受也会完全不一样了,二十一年,我的年龄也许有衰老的一面,但心态也会有成熟的一面;而当地交通条件改善了,拉萨到阿里现在有了飞机,我想曾经那种走了五天的感觉,当晚像梦境一般的体验怕是再也不会有了。”

对于葛老师而言,每一次旅行、每一次登极的尝试,都是在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乃至和自己相遇,因而没有一次不是新鲜的。很多事情也许没有办法完全照着自己的意思走,即使周密计划一切,旅途中也会遇到意外。
“人这一生如果什么事情都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那么其实我们也放弃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这是我不愿意的。严格来讲,四次登极,没有一次是满意的,但反过来讲,每一次也应该都是满意的。我们只是需要追求尽可能的完满,然后接受现实,收获下次可能的、更大的完满。”

葛老师为我们朗读了自己写的一段文字,也可以算作是二十余年登四极的感悟,这是他在南极,为一座纪念碑起草的铭文——
“圣哉斯域,天地之极。亘古洪荒,既纯且洁。千年之交,顾后瞻前,文明进化,宜慎宜惕。自然人类,相依相惜。四海一家,生生不息。”
来源:复旦EMBA海西办公室 稿件/杨自强;编辑 / 冯文涵;图片/《四极日记》书本插图

相关推荐
葛剑雄教授B站课程——
《葛剑雄讲中国史》(上)(下)!



推荐店铺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