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未能破的“案中案”,这位复旦名师解决了!
2023/3/20 19:31:51 悦悦图书

    

    

    

     本文为葛剑雄教授在B站的视频文字稿

    

    

     01

     学霸讼棍,联手查案

    

     一个天才学霸帅家默跟小伙伴们历经万难,不改初心,终还一方百姓公道。张若昀领衔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帅家默(影视剧截图)

     该剧豆瓣评分达到7.8,收获了不少历史爱好者和影视剧迷的好评。

     剧情从小人物的视角展开,揭开了明代吏治乱象的一角。剧中还原了当时的人文风俗和市井生活,对明代基层官吏生态和税收制度也有细腻的呈现,完全可以当作一部明朝科普片来看。

    

     帅家默(影视剧截图)

     张若昀饰演的“算呆子”帅家默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但是要论角色的塑造和成长,王阳饰演的大明讼师程仁清令人瞩目。

    

     程仁清(影视剧截图)

     在中国古代,讼师这个职业没什么门槛,不需要学历,也不需要通过专门考试,能代人写状纸、帮人在公堂上辩论便足以胜任。

     因此,这一群体可谓鱼龙混杂。有好的例子,比如大家熟悉的状王宋世杰(童年回忆系列!)。

    

     状王宋世杰(影视剧截图)

     程仁清一开始便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的。听听他的口头禅就知道了,“你给我多少银钱,我便还你多少公道”。初登场的他在公堂上凭借三寸不烂不舌颠倒是非,简直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奸险小人。

    

     程仁清(影视剧截图)

     继续追下去,才发现这个“反派”好像坏的不够彻底。他虽然嘴上不饶人,平时没少给主角团挖坑添堵下绊子,背地里却不仅救了帅家默的命,还自掏腰包替他养了猫。

     观众也逐渐了解了他的过去,明白他是如何从一个正气凛然的学子,到遭人陷害沦为认钱不认人的“讼棍”的。

     后来,他更是勇担重任,星夜兼程搬来大救星,上演了一出激动人心的法场留人的好戏。

     许多人都知道,这部剧是根据马伯庸创作的同名纪实文学改编而成的。历史上的真实结局令人扼腕,好在电视剧的结局还算圆满:正义得到伸张,主角的多年心结也得到化解,热血少年们的一腔孤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

     可惜程仁清遭同窗栽赃作弊,永远不能再次踏入科场,这个遗憾怕是难以弥补的了。

     那么,有些小伙伴忍不住要问了,在明朝当官真有那么“香”吗?

     02

     明朝官员,工资奇低

    

     其实,明朝初年,官吏的俸禄定得出奇的低。比如说洪武二十五年确定的百官年俸,最高的正一品为一千四十四石米,最低的从九品为六十石米,编外人员的俸禄更是低到只有三十六石米。

    

     官员的年俸禄还要负担部分幕僚随从的报酬和一部分办公费。县官一般至少有两房师爷,一房征收钱粮,一房审理案子。这两房师爷的俸禄,照惯例都要县官自掏腰包。这么点工资怎么够用呢?

    

     相比之下,皇子封为亲王以后年俸一万石,是最高官员的七倍,还不包括其他各种赏赐。

     由于官员的正常收入太低,低级的官员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有不少人就动起了贪污受贿的歪脑筋。

     但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出身平民,对百姓的疾苦记忆犹新。他当了皇帝以后,一方面为了打击官吏的贪赃枉法,另一方面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于是采取了空前绝后的严厉手段来惩治贪官。

    

     明朝官员(影视剧截图)

     比如他规定,官吏贪赃要是满六十两,一律斩首。不仅斩首,还要剥皮。人皮中间放着草,挂在州府衙门、大堂上面。所以府、州、县的衙门左边的土地庙,就成了剥人皮的场所,又叫皮场庙。

     朱元璋还采取各种酷刑,比如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等。有时为了震慑贪官污吏,一边让他服刑,一边还要他继续任职,充当反面教员。

    

     朱元璋(影视剧截图)

     尽管朱元璋制定的惩处措施非常严厉,但贪污问题还是屡禁不绝。明朝时期,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养廉银的出台,事情才有了转机。

     03

     养廉制度,解决积弊

    

     清朝入关以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初期的俸禄也是很低的。

     而且由于军事行动频繁,国家开支浩繁,所以朝廷不断地要官员们捐俸、减俸。地方上存留下来公费一律上缴上级部门,还有各种形式的摊派,甚至直截了当地要下面自己设法筹款,各级机构连办公费都没有。

    

     清朝官员(影视剧截图)

     但是官员们哪个人不想过好日子呢?况且,衙门又不能不办公。于是各级官员、各个衙门纷纷自己开辟财源,一方面截留了本该上缴的赋税收入,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向百姓搜刮。

     比如赋税额度虽说不能加征了,但是地方上可以加附加费,其中一种附加费就叫耗羡。

     耗羡是什么意思呢?上级机构要把上缴的银子熔化后重新铸成银锭,这个过程是有损耗的,这种损耗就叫耗羡,或者叫火耗。

    

     又比如说粮食上交,中间也是有损耗的。所以一些官员就想尽办法去提高这些收入,有些地方甚至发展到交的耗羡比正贡还要高。

     这个是没有办法规范的,所以往往成为贪官的一项主要财源。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要进行改革。怎么改呢?就是朝廷除了薪水外,另给官员发养廉银子。

    

     雍正皇帝(影视剧截图)

     这个钱从哪里来呢?其实就是把火耗、把耗羡统一了。在全国范围内规定,在正常赋税征收额度以外加规定的百分比,这个钱不用上交中央,就留在地方上,主要就是给官员们发津贴。

     这个办法一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有一些官员收到的养廉银子的数量,甚至能够大大超过原来的俸禄。依靠这些银子,官员绝对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也不必再为办公费而发愁了。

     通过这样的做法,国库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开支,而是化暗为明,把原来不规范的惯例改成了全国的统一标准,而百姓的负担也没有增加,相反不少地方还有所减轻。贪官再要在耗羡上做手脚,就是直接犯法了。

     所以雍正年间吏治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不能说贪污已经绝迹了,但的确是减少了。

     雍正能够解决长期的积弊,一方面是因为他施行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但更重要的是他切实地解决了官吏们的实际困难,使大多数人能够合法地获得比较高的收入,使地方政府能够合理地保障基本经费,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看来,程仁清在明朝当不成官,也不完全是件坏事啊。

     04

     跟随名师,读中国史

    

     以上明清官员俸禄制度的这些内容,节选自复旦名师葛剑雄教授的首门线上课程——《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

    

    

     历史爱好者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史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葛剑雄。

     葛剑雄是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在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研究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是国内史地领域数一数二的学者。

     这门课程中,葛剑雄教授选取了中国历史的40个重要片断,从浓墨重彩的具体事件出发,把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与细节娓娓道来。而千秋兴亡之道,也无疑在这些关键事件中得到印证。

     哪些看似没那么重要的事件左右了历史的走向?

     哪些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更多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

     当历史的原貌愈发模糊不清,是否还能还原真相?

     对于一段历史的解读,是否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

     “中国”一词由来已久,这两个字最初指的是什么地方?

     赵武灵王身为国君,要臣民改变服装,为何竟会这么困难?

     项羽本可以消灭刘邦,为何却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王莽曾经深得民心,一场改革为何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汉武帝晚年行事几乎与秦始皇无异,为何汉朝却没有走向覆灭?

     唐太宗李世民有什么心病,三番五次要看史官为他记下的实录?

     明太祖朱元璋出动大军查户口,大费周章的原因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理由众说纷纭,真的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吗?

     这些问题,在《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中统统能够找到答案。

     葛剑雄教授口中所述的历史,不是博物馆和史书里被尘封的记忆,而是鲜活的个体生命;既有宏观大视野,也有鲜活小细节。类似帅家默、程仁清这样以自己地方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小人物,也在他的叙述之下熠熠生辉。

     人人都有了解历史真相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可以跟着名师“涨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看破历史真相的能力。

     一部中国史,上下五千年。关注哔哩哔哩@葛剑雄教授,学习有趣又有料的中国史!

     葛剑雄教授B站课程《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火爆更新中,总共40讲的内容,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

    

    

    

     推荐店铺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