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商代人的“神龙”信仰——《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新书分享会
2023/3/27 19:30:00 悦悦图书


时间:4/1(周六)15:00-16:30
主题:商代人的“神龙”信仰——《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新书分享会
地址:志达书店-活动空间(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525号复华科技楼1.5楼)


新书简介

《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索了上古至商代的“神兽”形象,如龙、虎、凤等的造型、意义及其演变过程。中编则关注商代各种非兽形的崇拜对象,如天、帝、祖等。下编探讨了商代人心目中抽象的信仰对象:天地、四方、五色、神明,并梳理了它们在后世所经历的哲理化过程,揭示了后世中国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 “易”“道”等概念如何衍生出来。如是,本书完整地重构了商文明的信仰世界,证明了其在华夏精神文化史中实占据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

揭示中国人信仰起源的一种可能,探寻“最早的中国”。 迥异于考古学界主流的“郑洛中心观”,作者提出中国的青铜文明独立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商文明亦诞生于这一地域,后来北方的殷人南下打败早商国家,吸收了早商文化,亦自称为“商”,是为“殷商”。商文明既是早期中国多元的上古信仰互相融合的“终点”,又是后世各种思想传统的“出发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至巨。

不只有血腥和暴力!“拯救”刻板印象中的商文明。商王朝只是一个阴森而残忍的野蛮王朝吗?商代只有人祭、人殉、酒池、肉林吗?如果没有相应的精神世界,商代人如何创造出空前绝后的青铜文明?商王朝又如何超越地域性的夏王朝,融合其他族群,成为中国第一个地域广大的混合种族王朝呢?本书回答了这些问题,描绘了商代精神文化的多元、丰富、开放,展现出商文明被湮没已久的另一种面貌。

做“白纸”上的侦探,重建上古史框架。作者最大限度地穷尽考古与文献材料,遵循“白纸原则”——不预设任何理论,直接与材料对话。在此基础上,超越碎片化考据,如侦探梳理线索一样,以逻辑拼合证据,重建上古史框架。
作 者

郭静云(Olga Gorodetskaya)
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博士,曾任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长于艺术史、 思想史及世界上古文明互鉴研究。作为一位在莫斯科出生却倾心于中国上古文明的犹太裔学者,郭静云不仅对中国先秦的考古材料、传世文献极为熟谂,且极具想象力和思考力,尤为可贵的是,拥有一种世界文明史的宏大视角,并以此审视中国上古文明的形成历程,提出了颇多颠覆性见解。其著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提名奖。
嘉 宾

郭立新
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中山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考古发掘领队。长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考古与研究。著有《长江中游地区初期社会复杂化研究》《峡江地区古代族群互动与文化变迁》等。

活动内容
商只是一个阴森而残忍的野蛮王朝吗?
商代只有人祭、人殉、酒池、肉林吗?
如果没有相应的精神世界,商代人如何创造出空前绝后的青铜文明?
商王朝又如何超越地域性的夏王朝,融合其他族群,成为中国第一个地域广大的混合种族王朝呢?
郭静云教授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尽可能为我们描绘出商文明被湮没已久的另一种面貌。

“夔龙”在商代人的信仰世界中居于中心地位,它管理万物死生,沟通天地。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饕餮纹,本来刻画的就是人们被夔龙吞噬后在龙体内实现再生的过程。对夔龙的崇拜是我们进入商代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而夔龙在后世的形象变化,亦是上古信仰被后代改造乃至歪曲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次活动,郭静云女士将解读青铜器上的“龙纹”密码,为我们展示一个与印象中迥异的商朝的精神世界。
2023年4月1日(周六)15:00,志达书店联合上海古籍出版社,邀请作者郭静云教授及嘉宾郭立新教授畅谈《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的创作故事,探寻中国人信仰起源的一种可能。
参加活动
报名请扫下方二维码


加入悦悦文化会员,了解更多详情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