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清 | 马英九的家训最近很火。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家训?
2023/4/1 19:30:00 悦悦图书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此为马英九的爷爷马大基所撰家训。

     马英九在其哈佛博士论文《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扉页中写道:

     以此纪念我的祖父,并献给我的父母,他们教给我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一家训。

    

     曹锦清: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家训

    

     曹锦清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华东理工大学退休教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著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黄河边的中国》等。其中,《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当年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成为观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翔实资料。

     曹锦清教授将受邀出席4月23日悦悦书店主办的“大学生阅读节”,成为主题论坛嘉宾。

     0

     1

     社会历史之变

     一切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方化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

     为什么要先西方化而现代化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入侵的经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农耕文化,应对不了工业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挑战,要对抗西方,唯一一条出路就是“向西方学习”,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魏源《海国图志》里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西方化而现代化,第一步学习西方的制造业、军工业;第二步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搞戊戌变法;第三步,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全面引进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全盘抛弃的态度。这样一来,我们和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断裂的过程。

     第一阶段大约在2020年完成,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化社会,这是史无前例的。“西方化而工业化”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就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去西方化,回归本土化,再现代化”。所有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历程都要经过这两个阶段。我们现在恰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轨时期。

     历史之变

     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西方化现代化

     第一步:学习西方制造业、军工业

     第二步:学习西方政治体制

     第三步:学习西方文化

     2020 基本完成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去西方化

     第一步:去西方化

     第二步:回归本土化

     第三步:现代化

     这个转型的标志有两个。第一个标志,因为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中华民族终于摆脱了百年的屈辱和自信的丧失,重新修复了民族自信,所以可以回归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第二个标志,因为工业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市场化的工业化,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西方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回归本土文化来寻找解决当代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婚姻家庭这样一个人类生活最核心的问题,亟需传统文化来滋养当代。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回归传统,从家训里面寻找治疗我们当代婚姻家庭疾病良药的原因。

     我们是市场化引领的工业化,和计划经济引领的工业化不一样,市场经济的优势是经济上的有效性,它结合了每一个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努力拼搏的动力,把所有的人都召唤到市场里来,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地位而努力挣钱,这个动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市场经济要比计划经济要更有活力。

     但是市场经济有它的负面效应,第一个负面效应就是赢者赢、输者输,如果一个产业技术落后,整个产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和这个产业相关联的设备、劳动者、技术人员等全部会被淘汰,所以市场经济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旧技术的一场摧毁,和旧技术相关联的人也被摧毁了,这是市场经济在社会方面的粗暴性。

     第二个负面效应在人力方面,市场经济把原来的一个个共同体分裂为一个一个的个人,在市场里追逐他们个人的利益。这样的好处在于个人都自由了,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谋生的自由、婚姻的自由、消费的自由以及其他种种自由。但是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把人与人的关系也高度的个人化、货币化、契约化了,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货币关系、契约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变为冷冰冰的现金交易。

     市场经济带来的这些效应,它可以侵蚀到我们的政治领域,侵蚀到我们人类生成的最重要的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和婚姻领域,即把婚姻理解为契约化,以及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存在。这样一来使得家庭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

     如何让一个家庭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这就是我们当代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当代需要重新召唤从五四以来否定的传统文化的原因,我们要看看古人是如何维持这个家庭共同体的,有什么教训、什么原则、什么意义。

     0

     2

     古今之变:家庭之变

     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妻子只有一个,有钱人可以有妾,但本质上还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广大劳动人民是没有钱纳妾的,更穷的人只能打光棍。

     古代婚姻原则和现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看《礼记》里讲“昏义”,合两姓之好,传宗接代,家庭结合主要是延绵家族,有了子嗣之后可以祭祀祖先、宗庙。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礼记·昏义》

     这里不是指两个青年男女之间为了幸福的结合,所以古代家庭男女结合是一种责任,不是为了爱情和幸福,而是为了延绵家族的继往开来、光宗耀祖,这跟我们现在对家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家庭是一种全结构功能,讲得通俗一点,古代的家庭是功能齐全的大家庭,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生产功能,男耕女织。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主要是供自己家庭消费,所以它既是一个生产单位,又是一个消费单位,它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共产主义的单位,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里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古代家庭的第二个功能是生育养老功能。生养孩子,赡养老人。

     第三,祭祀宗教功能。家庭共同体里相互照顾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需要从祭祀共同的祖先获得共同体价值观。在儒家里,祭祀宗教功能主要体现在祭祖。

     第四,教育功能。古代大家庭里有家训、家规等,家学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说古代家庭是一个全功能的共同体。

     在世界上现存的各个国家的文字里,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字里有像中国文字里那么多的亲属称谓,有人统计过,共有117个。这就证明中国是大家庭,如果是小家庭,称谓是极度简化的。这样的大家庭,没有一定的家规家训是维系不住的,所以它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共产主义的单位。

    

     而现代家庭则不一样,生产的职能已经转移到市场,生产职能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工业转移、商业转移,从家庭内转移到外部去了。

     随着进一步的市场化、收入的提高,我们把很多家庭的生产职能和自我服务的劳动都分出去了,比如说家政。有的人把抚养孩子的职能也转移出去了,交给了保姆,等等。

     生产职能转移出去,留下了一定程度的消费职能。生育的职能虽然被保留下来,但是现代社会生育成本太高,生育率大幅下降。宗教祭祀职能基本被消灭了,通过祭祀而把家庭凝聚起来的功能没有了。

    

     再看教育功能,现在的孩子三岁以后上托儿所、幼儿园,家庭的教育职能被社会化,养老职能也委托给国家,像敬老院、养老院。传统的家庭功能一部分移交给市场,一部分移交给国家,所以现代家庭的职能土崩瓦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而言之,古今家庭之变是功能之变。

     0

     3

     为什么要学家训?

     既然古今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古代的家训呢?

     原因在于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现代家庭的个体化、契约化、货币化已经深深进入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家庭中来,这给这个家庭的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们中国的家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家庭是一个共同体,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进入婚姻之前,两个人的基础是爱情,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稳定婚姻和家庭靠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爱情本质上是一种不稳定的激情,所以如果发生生育、构成一个家庭,维系家庭的主要是责任,是丈夫对妻子和妻子对丈夫承担的责任,是父母对孩子以及孩子对父母承担的责任。

     要维系家庭共同体,每一个人对对方要承担责任,家庭关系摆脱契约化、货币化、个人化,使家庭成为一个休戚与共、患难相依的共同体。这也就是说,如果结合成一个家庭,个体的独立性相对来讲就要弱化,要按照共同体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家庭的稳定需要责任伦理,而不是自由和权利。不能因为借口爱情淡漠、另有新欢而立即解除原有的婚姻,这种自由是任性的、不道德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重读古代圣贤的家训的重要原因,古人维系这个共同体有许多有意义的教义,对我们当代人是有启示的。

     当然,古今有差异,理解阅读的时候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以适合我们当代,我们当代的中国家庭不能走西方那条路,个体化、契约化和货币化使得婚姻分崩离析的例子屡见不鲜。

     维持社会稳定最基本的单位是家庭,家庭的稳定、稳固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但是如今离婚率如此之高,引起社会的普遍焦虑,我们要重新审视古人治理家庭的智慧,来医治我们当代家庭的创伤,让家庭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来抵御市场风险的不测。

     一个人有工作和家庭两个共同体,那么他的身心是健康的,他的生活是幸福的。家庭是一个共同体,共同体的建设就非常重要。家庭共同体的建设也是克服每个人的过度个体化、过度利己主义的很重要的场所,培养起家庭的责任感,通过我们对古代家训的学习和重新领会,对于医疗我们当代婚姻家庭当中的诸多问题、抵御市场对家庭共同体过度破坏是十分有益的。

    

     相关推荐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本期精彩沙龙

    

     猜你喜欢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学习系列讲座

     悦悦文化名师讲坛傅杰老师主持的名家讲座“我的读书经验”,每一讲都将由傅杰老师邀请一位国内著名学者,现场讲述自己宝贵的读书经验,分享积累多年的独家书单。在本本典籍交织而成的知识星海里,我们的思想将随灿若星辰的智者一起熠熠生辉!讲座已更新四季,欢迎扫码观看。

     荣新江 | 徐俊 | 陈思和 | 陈子善 | 陈尚君

     刘康 | 虞万里 | 葛剑雄 | 姚大力 | 傅刚

     陆扬 | 王安忆 | 江晓原 | 刘迎胜 | 葛晓音

     周振鹤 | 辛德勇 | 扬之水 | 莫砺锋 | 吴中杰

     虞云国 | 陈引驰 | 刘永翔 |丁宁 | 郑培凯

     ......

    

     进群和课程咨询,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悦悦文化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资讯

     优质内容分享不错过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点个在看 分享给喜欢读书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悦图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