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热门诊爆满 情况比预想来得更快…张文宏:尽量延缓感染时间
2022/12/15 22:32:56 今夜遇见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NzEyNjk3MA==&mid=2247549873&idx=6&sn=3813598c2967d55a41e5981ee7014716&chksm=cf8d6d64f8fae47211a0a581887ac5eb1bc7f549c1a53c9d8f6b09bc33a99fb56dcf2381aabb&mpshare=1&scene=1&srcid=1215Q8fukroRIGSk6RlbpvQz&sharer_sharetime=1671109149088&sharer_shareid=62113f41f9735b79aed42ac044db834f#rd

    

     温情 质感

     关注置顶今夜遇见 免费品读顶尖美文

     广告联系微信readmore68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阳了

     医院一个接一个地满了

     张文宏就提过: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

     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正在到来。

     网上最近热门的话题就是全国各地的“羊”们,分享自己的感染经历。

     大家甚至苦中作乐的编了不少段子:

     感染过后,是“阳过”。完全康复,是“阳康”。多次感染,就是“王重阳”。

    

     早上醒来,可能就成了安陵容,嗓子发不出声:

     宝娟,宝娟,我的嗓子。

    

     办公室直接改成“阴间办公室”。

    

     还有各种买错药的。

     是测新冠病毒,不是测非洲猪瘟

    

     在连花清瘟一盒难求的时候,有人发出了疑惑,明明还有很多存货啊!

     姐们!清醒点,这是兽用的。

    

     还有网友干脆自嘲:

     以前买菜等封控,现在买菜等发烧。

    

     调侃归调侃,但是得病这种事,还是能避则避吧。

     毕竟很多人感染后,难受的让人难以忍受。

     比如前两天,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一名男子感染后,嗓子干疼,喝水都喝不下去。

     喉咙里仿佛放了把刀子,痛不欲生。

     最近几天,越来越多人中招,“发烧”好像已经成了亲朋好友的常态。还没阳的积极备战,提心吊胆地等着病毒来敲门。

     人们调侃称,在北京,如果你身边没几个“阳”了的朋友,那真的反省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在网友的自发投票中,有28万北京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基本1/3都阳了……

    

     很多北京的感染者都是高烧、浑身疼。

     还有很多人咳嗽、腹泻、头痛、喉咙痛、食欲不振、味觉丧失……

     有位网友说,她的一个室友,发烧到40度,身体疼得睡不着觉。

     因为出汗多,还在床上印出一个人形的汗印。

    

     因为感染人数越来越多,症状也相对重,最近北方多个城市的发热门诊,都开始排大长队了。

     有位网友发了张照片,说是北京朝阳医院的发热门诊,排队已经排了一公里,场面相当壮观。

    

     随后,12月9日晚上,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医院的发热门诊。

     发现确实是有很多人在排队。

     甚至有人从当天下午两点就开始排,一直排了6个多小时。

     这大冷天的,发着烧排队6个小时,也是真心不容易。

    

     就在昨天,北京疫情发布会通报:

     仅仅12月11日这一天,全市发热门诊患者就达到了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同时,发布会上还说,最近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也是急剧增加。

     平时每天可能有五六千人打120。

     但现在,却有三万多人打了120。

     远远超出了当地120的承接能力。

     “急救电话的接听资源和急救车调派资源都十分紧张,导致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在呼叫120寻求紧急帮助时,遇到困难。”

     所以北京也呼吁,市民如果是无症状或者是轻症,非必要不打120。

    

     ——这也是我们之前特别担心的状况。

     感染人数骤增,导致医疗挤兑,不但新冠感染者入院难,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大受影响。

     而这种情况,比我们预想中来得更快。

    

    


     而同时,专家们担心的另一个状况也在发生:

     医院里的医护,也有多人感染。

     12月7日,北京一家大三甲专科医院的管理者告诉记者,每天因本人阳性、家人或同事阳性而不能到岗的人员累积达到了700名左右。

     大概是全院职工数的20%。

     所以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

     除发热症状重的医护人员安排轮休外,其他人只要没症状,能上班就上班。

     作为疫情最前线,各家医院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很多人都想,如果这个时候有“新冠特效药”就好了。

     12月13日晚,媒体发布称:

     两款新冠口服药开始网售。

     自全面放开以来,抢药、高价买药成了许多人的日常。

     不是因为药不够,而是因为有些人,心太坏了。

    

     最近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异地购药攻略”

     帖子里,他们将跑腿软件定位修改到广西等地的偏远地区,购买药店布洛芬等再邮寄快递。

     当然,如果购药是为了自救,可以理解。

     可是有不少人是利用平台的便利,以此囤药再高价卖出。

     他们甚至还以此为傲,在平台晒出自己的“战利品”。

    

     但他们不知,这炫耀的背后,有多少人因此陷入了困境。

     就比如抢购最多的广西钦州地区吧。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这里少儿、老龄人口比重很高。

     很多家里的年轻人出来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幼童。

     他们对于网购这些“高科技”很陌生,所以这些药店对他们而言就是唯一的买药渠道。

    

     你以为“挖偏远小城墙角”没什么,但你挖走的可能是别人的救命药。

    

     连花清瘟,现在,身价暴涨,一盒难求,成为被病毒恐慌支配的大众,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药。

     当然其价格也是贵到让人咋舌,一夜间就翻了三到四倍,涨幅高达240%

     平常只要30块钱一盒的48粒规格连花清瘟,现在卖到1020块钱。

    

     这可能还不是最终价格,有的药店会根据需求灵活变动价格。

     如果下单的人多了,还会继续涨...

    

     在核酸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后,抗原成了“香饽饽”。

     很多药店抗原试剂“一盒难求”,电商平台上,一盒20人份的抗原试剂卖到了328元,涨价逾400%。

     即便涨价如此多,抗原依旧难求。

    

     人们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性的良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脆弱的就像是风烛残雪。

     风一吹,就灭了。

     原来疫情3年,最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人心。

    

     当我们经过了三年的强力防御,突然松绑,一时间难免战战兢兢,无所适从。

     当朋友圈里的阳性增多,还出现数?连续?烧,?孩全家感染的情形,让人觉得担心、焦虑、猝不及防。

     ?在慌乱状态中,难免会做出很多?理性的决策。

     有人大量囤药。

     有人陷入极端焦虑,提前大量吃药造成肝脏损伤。

     还有人担心发展成重症,冒着寒风凌晨去发热门诊排长队,结果反而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谁也没有错,大家不过只是害怕罢了。

     但是,越是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冷静、理性的面对一切。

    

    


     为什么有些时候,会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

     无非是大家心里没有底,一窝蜂的跑去医院看病。

     然而,疫情三年,如今的奥密克戎相对于三年前的疫情,毒性已经大大减弱。

     钟南山在报告中提到过:如今的奥密克戎,99%的患者可以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分享自己的“阳性经历”。

     71岁的王石前几天也阳了,但他除了发烧之外,也没什么特别严重的反应,一样的服药、休息,10天左右阳转阴。

    

     65岁的“战兰”整个工作室都中招了。

     她自述自己肌肉酸痛,全身无力。但也是居家吃药休息,情况正在好转,她也在呼吁大家正视新冠病毒,不要过度惧怕。

    

     无论抖音还是微博,都有大量的感染者,在分享真实体验。

     现实情况就是:过程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可能会非常难受,但是在家用药、喝水、休息,基本都能自愈。

    

     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疫情,不必再如临大敌。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完全无视它。

     有些人完全不在乎,甚至连口罩等防护措施都不再佩戴,叫嚣着:“就是感冒”、“早阳早自由”。

     也有些人陷入了更严重的恐慌,大量囤药、不断自测、精神紧张,甚至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甚至提前吃大量药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家人、对脆弱群体的伤害。

     无需过度恐慌,但也需足够重视。

    

    


     张文宏指出,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他建议,尽量延缓个人感染时间,哪怕是1-2个月

     就是因为,第一波大面积感染,人们的恐惧心理最为严重,所以在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的患者涌入医院。

     我们拥有14亿的庞大人口。

     感染人数短时间剧增,但我们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重症医疗资源。

     所以,劝导大家不要大量囤药,将药留给有需要的人。

     年轻人,能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脆弱人群。

     正视了疫情,正视了我们的医疗资源后,最大程度的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真正的考验才正式开始。

     考验医学能力、更考验人性、团结。

     所以,如果症状没有到要去医院的程度,就安心居家、隔离、吃药。

     在保护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

    

     做好防护!

     1、返乡人员

     返乡途中如何来保护自己?

     1、要戴N95口罩;

     2、随手携带消毒液,做好消毒,不要随便触摸受污染的地方;

     3、碰到电梯等需要用手按的接触面,要用一次性纸巾,进屋前把使用后的纸巾折好放到密封的垃圾桶里;

     4、回到家之后,要勤洗手,做好日常通风。

     2、老年人群

     “空气的流通对病毒的稀释非常重要。”老年人要避免被病毒感染,在生活上尤其要做好通风和保暖兼顾的措施。

     北方感染人数上升明显,与冬季有很大关系,南方温度适宜具备通风条件,而北方寒冷,需要保持室内温度,通风次数少,一旦有传染源,病毒浓度易升高。因此,要做好保暖,积极通风。

     “现在老年人最紧要的就是‘躲着病毒走’!逛商场、去市场都要减少,尤其不要去人群密集、还不通风的地方活动。

     老年人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坚持在空旷的户外多运动、多走动,在不聚集的状态下保持恰当的运动量。总而言之,“躲着病毒走”是要放轻松、多遛弯、少聊天。

     3、普通人群

     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感染后,切忌盲目用药,同一症状无需叠加用药,否则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END —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点赞

    分享

     我没见过你

     但我懂你

     一起

     看世间云雨

     亲爱的朋友们,

     推荐一个温暖、质感的所在,

     陪你,感受春去秋来

     只一眼倾心一世

     动人的文字是给你的情书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今夜遇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