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破解华为腾讯的数据之争
2017/8/11 卢泓言
本文作者为上海承泰CEO释元
你的成本有多低,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成本有多低,你的理想就能走多远。你的成本有多低,你距离风险就有多远。
商业世界里有诸多法则,但低成本,永远都是硬道理。低成本有很多表现形式,低成本的采购、低成本的运营、低成本的市场拓展、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等等,但最核心的是低成本的资金。
现在几乎所有有资格参与市场资源竞争的企业都在疯狂的降低自己的资金成本。他们需要流量,是为了获取低成本的资金。他们上市,是为了低成本的资金。他们搞科技创新,是为了低成本资金。他们搞大数据,也是为了低成本资金。他们野心有多大,就需要多少低成本资金的喂养。为了降低资金的成本,他们也是择机推出新品,择机推出战略,择机推出使命、目标和愿景。撕逼,绝不是他们的冲动,是他们嗜血的理性的一部分,他们需要择机找人撕逼。
低成本是“可持续”的朋友,高成本是“可持续”的天敌。古人争霸,要逐鹿中原。现在的“中原”不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了,“中原”就是低成本的“资金池”。
江湖素有黑白两道,黑白两道都有资金池。传统的黑道收保护费、拐卖妇女儿童、卖毒品、杀人越货,但是这些下三滥的黑道主营业务在互联网+的时代、在法治时代,因为成本高、代价大、收益低、难持续而渐渐淘汰。这些行径已经无法建立起“资金池”了。历史上最成功的就是海盗殖民、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之类。如今,黑道孤独,就剩下强悍的各种“恐”、各种“独”了,他们的背后也是为了一个“池子”的理想境地。
白道收税,颁布法律,豢养军警宪特,成本不低,也很难持续,国家倒闭也时有发生。所以白道偶尔也会抢劫,民国时的金圆券,不久前印度的“换钞”等,都是。
如果说黑道孤独,月黑风高。那么白道就是寂寞,曲高和寡。国民党的党产永远说不清楚,货币战争的阴谋论也永远有人相信。白道的“池子”总的来说,在历史上,在世界范围,都相对成功。
总结下来,有一个经验,合法是低成本资金池的第一要素。
所以江洋大盗的归宿是招安,商界巨子的理想是红顶。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好,还有很多路可以走,做房地产,挖煤开矿,收购院线,生产手机、新能源汽车或者火箭卫星,或者干脆申请一张金融牌照。不过,这些都需要许可、牌照。
有了牌照还不够,因为有牌照的也还有很多人。有牌照的玩家,竞争的方法就聚焦在了创新上。几乎没有人满足于科技金融,一瞬间大家都开始更痴迷于金融科技:科技的创新成为低成本资金池的另一要素。
科技的竞争,其核心是数据的竞争。
互联网世界有无数的应用和平台早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了,消费者却越来越进入个人数据碎片化时代。个人数据留存在不同的平台上,不同的平台将用户数据无偿的据为己有,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与其他平台背着消费者,将他们的碎片数据拼接起来,分析他们的需求弱点,诱使他们更多购买平台的商品和服务,以此支持着他们高额的资本市场估值,或者干脆利用消费者数据,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直接建立低成本资金池。
消费者数据不仅需要明确所有权,更需要明确平台使用消费者数据所获利益的归属问题。你拿我的数据赚了钱,你应该跟我分。
华为说已经获得用户授权,就算用户没有被误导欺瞒,这也是不够的。这些授权需要保护的不仅是消费者数据本身,还包括数据收益权。
使用消费者数据所带来的收益应该与消费者共享,目前这种数据利益共享的市场规则没有建立起来,处于灰色地带,各家都在抢占这个数据利益的战略高地。
所以,准确的说,牌照+数据是目前建立低成本资金池的最有效的路径。
在利益驱使、垄断心态和数据立法缺失的背景下,华为和腾讯、阿里和顺丰对撕这类事件还会发生。
目前格局远没有确定,乐视、万达、明天,倒下的巨人还会增加。甚至可能全军覆没,未来的市场,会崛起一批大大所说的“干净的人”。
利用消费者在平台上消费时留存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平台卖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是大数据技术最常见的应用。这种应用将消费者在平台上留存的数据视为平台所有,任意使用,甚至在用户并不知情的情况跨平台买卖用户数据,将用户数据视为一种商品,一种垄断的资源,一种控制、诱导用户的工具。
平台方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常常不是销售和利润的反映,而是对在平台上留存的数据的价值评估,这样的思维也成为绝大部分投资人投资决策时笃信的重要逻辑。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在平台上留存的数据其实是消费者在消费时创造的,使用这些数据需要消费者的授权,使用这些数据所带来的收益应该与消费者共享,包括平台方那些来历不明的资本市场的估值。
买的不如卖的精。在用户对数据隐私、数据权益无感无知的情况下,骗取用户的数据授权,用于用户并不知情的领域,更是一种欺诈行为。正是这种数据价值的欺诈模式支撑着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市值“高歌猛进”。
我们现在可以随心所欲的将自己在招商银行账户里的存款转入我们在中信银行开设的账户中,但是无法将我们在淘宝账户上留存的数据划转到在京东开设的账户里。资金早就可以自由流动了,而消费者个人数据如不能流动。
这不绝是技术问题,这是一个数据权益归属的问题,是个人数据被平台非法垄断的问题。去年欧盟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数据携带权,就是如果我不选择做一个新的服务商的会员,原来的服务商需要把我的数据转移给我新选择的服务商,并同时限时删除我的数据而不得继续保存。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城市建设、制造业发展的奇迹。人民币贸易项下的自由兑换创造了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奇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政策创造了房地产的创富神话,法人股国家股的上市流通也开启了资本市场的牛市。但是曾经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这些如今都多少有些“泡沫”了。现在我们需要找到新的仍被“束缚”着的战略经济要素继续推动我们的创新发展,这个未来的力量就只有“数据”了。
互联网的发展大部分时候都是让消费者更快更好体验的在线消费、花钱,很少会有平台帮助用户更快更好体验的在线工作、赚钱。近几年开始有一些悄然的变化,直播、内容付费等就是未来的方向,收入在哪里,信用就在哪里。原来的收入都在线下,信用就都在线下,原来的互联网只让用户花钱花时间,用户没有在线信用,要看他们的信用还要回到线下看他的房子、车子……,所以喧嚣的互联网金融都是闹剧,最多就是线上获客,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只是分析用户的线下信用。
只有用户留存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成为用户数据资产,用户的数据行为成为数字劳动,可以创造可持续在线收入时,用户的信用才会转移到线上。
这样的线上信用才会支持一个公开透明、合法健康的“资金池”。
未来,我们将有机会进入一个个人数据自由流动的时代,消费者的“数据跳槽”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大范围更好效率的资源优化配置。
做一个帮助消费者带着数据跳槽的平台,正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一年前,我们完成了让数据根据消费者个人意愿跨平台流转的产品设计,一个真正意义的个人数据银行,这是让用户获得自己的数据红利的基础。近一年来,我们尝试运用AI和数据技术帮助消费者实实在在赚到钱。我们期望改变数据红利由平台垄断独享的局面,这势必引起各平台市场价值的重估。
我呼吁大家真正的关注这个事情,这是行业得以尽快透明健康发展的必需。
本文作者释元。
上海承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个人数据智能资产化理论的创立者,曾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货币银行专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冯涛主导上海联创对承泰做了A轮融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