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今日头条微访谈聊了14个问题
2018/8/9 21:09:03 卢泓言
今天在今日头条微头条“科技微访谈”和朋友们聊了聊互联网,在此摘选部分内容大家一同探讨。
1.头条网友@Lareinaa提问:能介绍一下这些年你都在做什么吗?你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打工者的时间是被领导、职位、流程捆绑的。个体户的时间是被自己安排的,比如随时想出去散个步,或者去哪里吃个饭,然后想想是不是应该克制一下。所以这几年最主要还是跟自己相处。对自己是谁更了解了。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同情。
2.头条网友@X开O提问:你的文章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印记,所以有人说你写的东西“太玄乎”。你怎么看?
这四十年国民在物质建设上突飞猛进,但精神上没有跟上,所以我们不幸福,而且面临很多的伤害。是需要补课的。如果你的孩子,伴侣,父母告诉你“我爱你”,你会觉得这个爱太玄乎吗?
这个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用科学仪器捕捉,但它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感觉到体验到。人的心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谈到这些东西就觉得太玄乎,可能表示我们在物质属性上进步了,却在精神属性上退化了。如果没有后者,前者就无意义了。
3.头条网友@猫眼智客提问:《人类简史》称宗教是许多人的“虚构故事”,其本身合理性需要打问号。那么宗教解释科技、解释商业行得通吗?
我没看过人类简史这本书。我不知道它如何能证明宗教里故事是虚构的,我猜它仅仅是从某个角度的推测。
宗教是什么?我的个人理解是,它解释人的本性,比如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为什么会不开心。那么用宗教解释科技和商业简直小菜一碟,科技和商业都是人做出来的,宗教解释它们的源头。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在科技和商业上最顶尖的人对宗教抱有很大的兴趣,因为你如果解释不了人,那你如何预测人创造出来的东西?
要推翻某一个宗教其实很简单,你证明人的本性不是它说的那样,这就够了。但几千年来我们都一直在几大宗教所定义的人性里,丝毫没有改变。我们贪婪,愤怒,傲慢,嫉妒,我们需要爱和智慧来拯救自己。《七宗罪》是部经典电影,它表现了这个事实。
4.头条网友@EmacserVimer提问:从2013年专注做自媒体开始,现在哪些变化是出乎你意料的?什么样的自媒体能活下来?
够创意在意料之中,够下作却在意料之外。自媒体是一种工具,它是移动社会化网络所自然长出来的媒体形态。所以它跟所有的工具一样,跟互联网本身一样。那就是放大效率,但改变不了人性本身,因此拉大两极分化。它做了一些好事,也做了很多的恶事。很多人受益,但更多人受害。比如很多年轻人被社会化网络上的信息观点影响成了脑残,我们都会受到影响。
至于什么样的自媒体会活下来。跪着的自媒体会活下来。或者向客户跪着,你要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或者向读者跪着,你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你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形成了健康的系统的深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自媒体会活下来,有所担当。但这部分人肯定少得可怜。
5.头条网友@米阿特提问:如何评价梁建章、 陈天桥等互联网大佬的半退休,这是科技行业的损失吗?
他们走进了人生的一个新境地。为他们开心。向他们学习放下和超越。至于科技行业有没有损失,关谁屁事。科技以人为本。
6.头条网友@w王知北提问:4年前,你说中国互联网还没有伟人。现在你觉得中国互联网有伟人了吗?或者谁最接近伟人?为什么?
我对伟人的定义是,增进人性的光辉而不是人性的丑恶。比如人更加的勤奋而不是懒惰,更加的克制而不是贪婪,更加的谦逊而不是傲慢,更加的平静而不是躁动,给人更多的自由而不是掌控。
现在什么互联网产品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为了赢,无节制的喂养人的缺陷。所有人都被绑架了。产品绑架了用户,这个过程绑架了创业者,所有人都是人性的傀儡。一将功成之时,就是一群人的某种品格被透支殆尽之时。
7.头条网友@冰糖葫芦乒乒乓提问:2006年你曾经写过一篇《生于80年代》,那么现在你如何看待生于90年代这一批人?
智能手机会喂养出更多的精英,但会喂养出多得多的脑残。我们很可能面临老无所依的处境。我跟一些老辈有一个同感,现在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跟当年我们20岁左右比,不懂事,没长大。具体比如,没有耐心,容易被肤浅但花哨的东西吸引,担负不起责任,自以为是,没有定力,缺乏敬畏。
8.头条网友@宇宙最好的张新杰提问:BAT格局的形成有哪些必然和偶然?
我觉得BAT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事,几乎没有偶然在里面。但我们没有能力完全认识到其中的那些必然的逻辑链条。意识到这一点,承认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即使我们能梳理清楚bat格局形成的完整的逻辑链条,它们也不可能被用来预测下一代bat的形成逻辑。因为变化的事太多了。我们不要犯刻舟求剑或者盲人摸象的错误。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但不意味着我们现在有能力去认识清楚它。
9.头条网友@一条鱼提问:全球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中美两级,这两级的区别和关系是什么?两级会有怎样的实力变化?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本身的事,而是国家配套的政体和国力的综合作用。我回答不了这么宏观的问题。
10.头条网友@我叫小馨儿Tina提问:王兴称“一群人质疑拼多多却忘记了早年的淘宝”,如何评价王兴这种说法?
我看见大部分网友和业内人士都理解为王兴在为拼多多叫屈。但据我了解王兴没这个意思。当大众处于一种运动中和情绪中,说话是有非常大的风险的,因为你很难预判情绪会如何理解你的意思。
11.头条网友@盘点科技提问:有一种说法,贾跃亭如果生在美国就是马斯克,你如何看待?
如果我们对因果法则有足够的信心的话,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果法则就是前因必有后果,后果必有前因。这是我们生存和工作的基本法则,没了他我们必定无所适从,整个世界都会乱套。从因果法则出发,应该这样提问:那个叫贾跃亭的灵魂具有怎样的特点,使得他选择出生在了中国而不是其他地方?先理解世界,再试图优化世界。
12.头条网友@水军爱搞机提问:你会尝试进军知识付费卖课吗?如果可能,你想向大家讲什么?
应该不会。我从很多良师益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好东西,他们没有向我收费,如果我再向其他人收费,我害怕这是背叛。有时候我也会跟小朋友们传授一些心得,但如果因此收费,我会觉得那损害了我的诚意。我觉得只有无私的前提下,交流才可能是朴实而不妥协的。一旦涉及到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性就如影随形了。比如有人教你如何实现财富自由,我觉得碰上这种人直接拨110。
所以我从来没有订阅过付费内容。付费的好处是给传授知识的人带来很多的钱,但即使不能带来很多钱,那些最高贵的头脑还是会分享这些东西,因为创造、分享和碰撞是它的内在需求。否则他就不是高贵的,或者它会疯掉。免费的东西里,很多是垃圾,但最高贵的东西必然是免费的,比如阳光雨露空气。
13.头条网友@钒科技提问:你曾说彭蕾为辅陆奇为佐,你认为科技圈还有哪些厉害的“辅”和“佐”?为什么?
我对什么人是辅什么人是佐没什么兴趣。这个说法的核心不在于彭蕾和陆奇,在于辅和佐的区别,用这个区别去审视自己的言行。着眼点永远在内而不是外。
14.头条网友@Stefanie提问:最近有没有跟大佬们交流到什么有趣的问题?
有个人发朋友圈里说,吃了几片蔬菜沙拉后总会想菜叶上有没有虫卵,美国人洗菜叶会认真吗?这个想法正常吗?
我就跟他讲我想过类似的问题。结论是凡是可能发生的事都已经发生了。有没有虫卵对你来说是不可感知且验证成本太高,对于厨师也是如此,于是管理机制里很可能选择把这个细节漏掉。我们吃的沙拉都是自带虫卵的。
一种解决方案是同仁堂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让老天爷监督心来做好这一类事,也就是因果法则,你不做好就会受罚。所以米国的强大归因于各种体制,但一定要承认基督教伦理和其奖惩机制的底层作用。这才是真正厉害的“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帮我们洗掉了沙拉上的虫卵。
更多微访谈内容,欢迎大家上今日头条搜索#对话卢泓言#微话题,直达头条科技微访谈讨论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