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马前卒
2019/2/10 17:30:14卢 卢泓言

1/ 刘先生有一个一贯的主张:“科学是在大灾难面前唯一能拯救人类的东西”。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个主张。假设你遇到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你感化不了他,也没有人在旁边,那唯一有用的就是你的拳头。这是刘先生擅长的事情,把大灾难这个假设加给人类,然后科技顺势成为主角。
2/ 通过改变环境条件,让一般规则失效,让极端规则掌权。刘先生说过大概这个意思,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通过一个设定,让现实生活中最黑暗最邪恶的东西,比如极权,变成最光明最正确的。有人因此质疑刘先生是打着拯救人类的旗号行反人类之实。这是符合历史经验的,以大敌当前为借口,诱导人民交出权利,然后国家进入极权统治。刘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他探讨的是大尺度下的危机应对,跟生活常态不是一回事,生活常态还是要遵循普世价值,比如自由、民主、道德。
3/ 不过刘先生在最近的采访里跨出了惊险的一步,他要把那个限定条件抹掉,让极端规则成为一般规则。下面是他的原话:“我坚信,只要科学和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类一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记住我这个话,这句话很极端,表面听起来很平淡无奇,其实这句话是很离经叛道的,只要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就有光明的未来。就这一个条件,不需要别的条件,不需要什么民主、人的道德提升、人有精神寄托,都不需要,只需要这一个条件,就够了。”
4/ 上面这一段算是全然不加掩饰的赤裸坦白。科技至上,把制度、道德、人权等等都踩在脚下,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为了科技的突破,我们这些小人物可以被关起来,注入各种细菌,然后痛不欲生,穿着白大褂的人隔着玻璃冷冰冰的注视着,给我们测量各种指标,研发更新的药物。二战时日本人的黑太阳731拿俘虏做活人试验,他们的反人类行为放到科技至上的规则里就是合理的。
5/ 只要有科技的突破,牺牲掉你们是可以的,因为掌握更高科技的人有了更大的存活可能。死掉的人被活下去的人“代表”了,“人类文明”也被活下去的人“代表”了,而他们所具有的代表权力只来自他们掌握科技,而“民主、道德、精神寄托都不需要”。一般来说,更聪明就能掌握更高的科技,那么科技至上就意味着“聪明比善良更重要”,而不是比如贝索斯和张小龙主张的“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6/ 比刘先生的主张更令我愕然的,有一群人对这个主张相当认可。有一个连续创业者朋友告诉我:“从动物世界的角度来看,大刘的认知是清晰而正确的,第一是物种延续,第二是强者生存,那么结论肯定会导致道德上的黑暗。”
7/ 刘先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言了一群人。刘先生已经不是一个科幻作家,而是一股要把极端规则运用到现实社会里来的世俗力量。到这里,我可能明白了为什么刘先生在科技圈里拥有如此多的粉丝和如此高的声望。
8/ 一个做投资的女性朋友告诉我,还有一个人做着跟刘先生类似的事,《简史》三部曲的作者以色列人赫拉利。他的主张是算法将统治一切,人类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选择是徒劳的,甚至宗教也是唬人的,上帝和地狱都是不存在的。所不同的是,刘先生是从极端推到现在,赫拉利从现状推到极端,刘先生暴力,赫拉利优雅,两个人的配合堪称完美,这两个人是这几年在思想界、传播圈炙手可热的人物。是偶然吗。
9/ 上面这个朋友一直困扰于一个问题:如果科技掌握了超越政治、道德、宗教的权力,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的态度是:这个可能不存在,他们在误导我们。无论是刘先生的科学还是赫拉利的算法,都还是没有意识和情感的工具,正因为它们是冷冰冰的工具,所以才会在某些性能上超过会被情绪影响的人类。但工具一定是双刃剑,工具一定会被操控,工具需要被赋予目的。正确的问题是,如果科技至上,那么谁会具有超越政治、道德、宗教的地位?答案是掌握科技的那群人。他们将不再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
10/ 关于工具的两面性。主持人朱先生和大明星吴先生都在春晚消失了,这要归功于社交网络,若不是两人绯闻在社交网络上不可遏制的发酵,依他们拥有的人脉和能量,恐怕会是另一个结果。另一面,咪蒙们的崛起也归功于社交网络,情绪像病毒一样蔓延,她们躲在情绪的背后所向披靡。假设今天的咪蒙消失了,借助社交网络和情绪这两样,明天的咪蒙依然势不可挡。社交网络作为一个工具,有多大的正能量,就会有多大的负能量,避无可避。它做什么,完全取决于你给它什么目的。而给予它目的的,都是人心。
11/ 科技和贪欲的联手已经把地球搞得千疮百孔。正是因为没有节制,消费主义,无视道德,不信因果。而有些人却在兜售着太阳消失或者外星人入侵的“大事件”,趁此再把道德法则踩在脚下,让科技再上一层。这是愚蠢还是聪明?是有远见还是麻木?是因为科技不够而致人类被灭亡,还是因为道德不够而误用科技自取灭亡,哪个概率更大?
12/ 科技与贪欲的结合要为现在的地球问题负责。而在问责和反思之时,有人提出了宇宙大灾难,改变了议事日程,把对科技+贪欲这对组合的问责,变成了用科技+恐惧的结合来“拯救人类”。这是不是一次精巧的惊天大逆转。他们知道贪欲在阳光下是没有阵地的,但是恐惧是永远有市场的。科技背后的那群人,他们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权力意志,最想要的就是这样。对吗?
13/ 另一个做投资的大哥提醒说,刘先生的青少年时期在文革中度过。黑暗森林法则几乎等同于文革法则。在一片漆黑的森林里,你不知道在不远处隐藏着谁,他是敌是友,他有多强大的武器,所以你的“唯一”选择是,一旦发现活物,就必须坚决毁灭性打击。在文革中,连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你的“唯一”选择是,不要相信任何人,先把他们出卖掉。刘先生的天才之处在于,把自己经历过的地狱体验,在茫茫无边的宇宙里构建出一个镜像,把曾经的恐惧在那里保存下来,生根发芽。
14/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喜欢刘先生的小说,但不接受他的理念。我想起一个女生曾对我说,她喜欢咪蒙的文章,但不被她左右。咪小姐和刘先生有一点相似:把人性之恶包装成合情合理,让你欲罢不能。咪小姐的道具是情绪,刘先生的道具是大灾难。情绪对准女人,大灾难对准男人。女人臣服于情绪,男人膜拜权力,成为权力意志的走卒。在大灾难这个特定框架下,科技权力至高无上。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是最有效率的制造权贵的工具,当之无愧的成为男人权力意志的最佳寄托。
15/ 支配工具的人性,可以是温暖,也可以是冰冷。马斯克跟100多名科学家联名呼吁不要将AI用于杀人武器。而谷歌名义上遵照此约定,暗地里借外包公司继续用AI训练武器。马斯克将电动车技术开源给竞争者,多一辆电动车,就少一桶石油被燃烧。但更多人死守着自己的专利,攫取最后一丝利润。有的国家研发原子弹是为侵略,有的国家研发出原子弹则立即申明,绝不首先使用原子弹。有的民族大航海发现了新大陆,紧随其后的是黑奴、殖民、印第安人的灭绝。有的民族七下西洋,为了交往与通商。有的人拿起枪去非洲草原上虐杀大象,有的人拿起枪是去誓死守卫这些大象。
16/ 你是相信是冰冷的人性能激发出更大的力量,还是温暖的人性能激发出更大的力量?你觉得并非是纳粹而是由美国首先开发出原子弹,仅是一个偶然?你觉得爱更有力量,还是恨更有力量?你不觉得有人会帮你,可能是因为你极少帮别人。你如果能坚守底线,自然相信会有别人也能坚守底线。你曾经不怕麻烦小心翼翼的拯救了一只蚂蚁,就自然会相信会有某种存在像你拯救一只蚂蚁一样拯救你。
17/ 刘先生说,他没有那种不请自来的灵感。所以刘先生可能是同意的:他想看到什么,于是就真的看到了什么。刘先生说,他相信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很多人相信灵魂不灭。可能这个不同是后面一切不同的原点。
赏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