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接了武侠的班
2019/3/2 10:00:31卢 卢泓言

    

     今天看到一个大V写文章扼腕叹息,说武侠电影没落了。确实武侠电影的经典是在20年前,《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卧虎藏龙》。这20年基本没有能入得了人心的电影和角色。

     如果话只说到此处,换来长叹一声,那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每一样形式都有它的生老病死,武侠片没落了,几乎同时代的流行音乐也没落了,警匪片和古惑仔也没落了,那个年代整体翻篇了。古龙、金庸、徐克、林青霞、李连杰、张国荣、四大天王,太多能勾起无限回忆的名字,都老了或者走了。创造这些流行的香港和台湾都不是90年代的那个香港和台湾了。绝大部分东西都或迟或早的会消逝。

     可是消逝的永远是形式,本质不会消逝。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他们只是换了个马甲。老百姓喜新厌旧,新和旧都是形式,着迷的永远都是那么几样老东西。

     武侠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功什么教什么恩怨什么朝代,都是形式。

     武侠的本质首先是自由。飞檐走壁,盖世奇功,行走江湖,拈花摘草即可伤人,取大盗首级如探囊取物,我们对此的向往背后,是对自由的迫切渴求。自由是需要能力来保驾的,有能力就有自由。你要妨碍我的自由,当下取你性命。武侠的武,就是那个能力。男生们痴迷的那些绝世武功,背后都是自由。经历了几十年国难几十年动荡的国人,在贫弱的现实里负重而行,对自由是如此饥渴。

     所谓笑傲江湖,其实就是争自由。老子想不理你就不理你,想砍人就砍人,想退出江湖就退出江湖。挡我者死。

     绝对的没有约束的自由是魔头,于是有了武侠的第二个本质,能力与自由的目的,不是砍人,是保护人,让所有人都有自由。武侠的侠,就是这个意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国民到底为的是什么,还是自由。吾国不受欺凌,小民不受剥削压榨,是最基本的自由。

     所以武侠的本质就是两句话。首先是我要自由,要有能力。接下来是可以让所有人都有自由,我用我的能力赋予他们自由。

     武侠的这个魂,在这二十年被什么东西接过去了?

     互联网。

     互联网吹枯拉朽颠覆传统行业和传统社会。那些靠着技术和胆识,引来风险投资,快速积累用户,打出一片天地,呼风唤雨,不靠关系不靠父母不靠政策,纯粹的白手起家,时代精英,国之重器,丁磊、张朝阳、马化腾、马云、张一鸣、王兴这些人,是不是就是这个时代的张无忌、郭靖、令狐冲、东邪西毒?他们掌握的互联网这门新技术,是不是他们的绝世神功?他们最激励人心的,是不是就是在这片大地上开疆扩土如入无人之境的那种自由和能力?

     创业,就是苦练神功,就是闯荡江湖。

     这是第一波。第二波,就是这些创业者构建起来的平台,为所有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武侠梦成真的可能。最初是网络游戏,在这里面你可以毫无顾忌的生杀予夺,拉帮结派,原原本本是武侠世界的翻版。到了后来有了各种的平台,无论你是擅长卖货、码字还是唱歌、作秀,都可以脱离物理世界和传统社会的限制,快速的在虚拟世界里一战成名,从者如云,名满天下,拜将封侯。

     所谓网红,就是侠客。各有各的绝世神功,各有各的恩怨情仇。小镇青年沉潜多年一夜之间凭一曲一技走红大江南北,即是无名小辈寒山面壁练剑十年,功成之日行走江湖一战成名。

     最明显的是社交网络,把互联网的造星效应发挥到极致,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凸显出来。咪蒙,放到武侠里就是女魔头。武功盖世,拿捏人心如捣蒜,引得江湖各派齐手围剿。崔永元,放到武侠里就是洪七公。名满天下,徒众最多,为国为民。

     社交网络给了每个人一个话筒,让他们如此直接的感受到了畅所欲言、言为心声的自由。每一个老百姓对每一次热点事件和人物的点评,都是自己内心对他们的一次审判。每一次发言、点赞、转发都如刀剑,是他们对自己权力的一次使用,对世界施加的一点力量。喷子和键盘侠如同武侠里的毛贼鼠辈,也是江湖的一部分,他们也在享受自己的自由,挥洒自己的能力。即使两派力量针锋相对,双方都自认为在以微薄之力匡扶正义,替天行道。

     社交网络就是最大的江湖。社交网络所赋予人的自由和能力,就是现实里的武侠。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相对于武侠电影的好处在于,它是我们自己导自己演的,它不再是电影里的包装过的理想化的朦朦胧胧的感觉,而是逼真到见血的无情现实。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相对于武侠电影的坏处在于,武侠电影终有剧终的一刻,我们起身离席,把这一场游戏放到脑后,归于现实。而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却无时无刻不在把我们缠绕的更紧,似乎永无终结的一天,我们一直身在其中,做着自己的主演,跌宕起伏,情不自禁,看起来是现实,似乎却是一场永远的梦。

     赏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