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枪案续:我所理解的荒野生存
2019/3/16 20:02:35 卢泓言

昨天一场伤亡过百人的持枪屠杀,杀手一边扫射一边把实况在网上直播,而这样的事发生在与世无争的新西兰。有个投资人朋友对此的第一反应是:硅谷大佬最后的乐土开始塌了。于是我想把与此相关的一个更大背景写下来,即,当地球大部分地方都处于极度的愤怒和恐惧时,该怎么办。
一次闲聊时问一个老板,你的钱放哪里。他说,大部分钱都换成金子,但并不是因为金子会升值。古话讲“盛世藏玉,乱世藏金”。因为金子稀缺,其天然价值不需要谁来背书,随时可以用来换东西,而钞票在乱世就是废纸。那是2009年,我第一次切身接触到精英的恐惧。他们是科技和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同时对这些东西以及背后的机制报以悲观。
近两年听到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尤其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和硅谷的科技精英。一种可能是,越是下层的人,越是无知无觉的活着。越是上层的人,对世界如何运转越是了解,就越是悲观。把一个人的认知当作一个球体,球体越大,它跟外面的接触面积越大,表示人能感知到的未知和不安越大。末日生存,早已在西方世界成为一个主题,一门生意。
末日灾难可以分为两种,天灾和人祸,天灾比如行星撞地球,人祸比如战争、动乱和瘟疫,目前看来,人祸比天灾的可能性大得多,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扫射。而天灾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必然成为人祸,天灾是一种不可抗力,它能把人类所构建的脆弱的系统瞬间打破,比如交通、秩序、礼仪、法律,把人置于一种恐惧的蛮荒状态,这就是人祸,人要开始面对最原始的丛林生存,动物规则。
所以我理解的末日生存,相当程度上就是动物世界的生存。昨天的新西兰,持枪射击的是虎狼,被击中的是羔羊。
这个世界脆弱吗?当然。就今天,在也门,在叙利亚,在委内瑞拉,倒回去几年几十年,在阿富汗,在越南,在柬埔寨,在伊朗伊拉克,非洲,都曾经战火纷飞,人命如蝼蚁。我们生活在中国,有70年的和平,是无比难得的事情。而如果居安不思危,危就必然在不期然间降临。
弱者会面临危难,强者也会面临危难,这也算是公平。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和硅谷的科技精英,他们的担忧之一是,当AI和机器人普及,美国30%的人失去工作,而政府和社会的调解机制没有能跟上或者可能失效,而同时美国社会有3亿条枪,那么会发生什么?或者更直接一点,苍蝇大小甚至纳米大小的杀人机器人量产的那一天,掌握这些科技的人可能做到杀人不留痕迹,或者黑客攻破系统而大开杀戒,会发生什么?
我听到一个老板提起过两三次,生化危机是人类可能面临的大问题。像基因编辑和生物细菌之类的“创新”,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创造出某种变异的物种,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并且交互传染,因其类似“僵尸”的攻击性和传染性而迅速搞乱人类社会,就像美国大片《我是传奇》的景象。西方已经搞出来的转基因鱼,个头更大肉更多,可是也有了一个新特征,它在饥饿时会攻击并吃掉同类。
如果类似僵尸的生物肆虐,可能是相对比较好的状态。因为僵尸与人类形成对立,人类迫于外部威胁会在内部形成合作的欲望,同心协力打倒僵尸,重建社会。不过更多的更麻烦的末日危机可能来自于人类内部的斗争。看看那些崩塌的社会,相互之间不再信任,只靠枪和拳头,把这种情况上升到更大的区域甚至地球村,就是所谓的末日。
所有的末日生存都可能分为两个阶段。当人类数量减少到一个限度以下,人类发现只有彼此信任合作才可能生存的时候,那是进入向上的阶段,人类开始重建秩序。而在向上阶段之前,几乎必然存在一个向下的阶段,也就是信任破裂,人类在恐慌绝望中靠相互掠夺以求活下来的阶段。度过了向下的阶段,熬过临界点,才到达向上的阶段。我所讨论的是这个向下的阶段。
我看到的几乎所有末日方案都有比较明显的bug。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美国、瑞士、新西兰三个地方存着金子,由当地的金融和保安部门监管。不过他同时说,在秩序井然时期建立的方案,在秩序瓦解时期,很可能完全不起作用。那些监管金子的人,在那个时候完全可以随时把这些金子据为己有。在末日时期,人就是动物,在文明社会里约束人的法律和道德,在那时可能完全失效。
也有人告诉我,有全球级的富豪在新西兰修建地下粮仓,以求在末日时在地下堡垒里生存上几年。地下堡垒的好处不仅仅可以防暴乱也可以防核。不过类似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这个地下堡垒不被更多人发现,不被负责监护它的人绑架为己所用,如何确保自卫团队之间的信任。就算这种堡垒可行,那也只属于全球最顶级的政商权贵,范围太小,就算对于上亿美金身价的上市公司创始人,实操起来恐怕也是捉襟见肘。
在末日方案里,新西兰是一个最常被提到的地方,因为它地处偏远,与世无争。就算发生核战争,波及新西兰的可能性是相对小的。这是一种角度,但另一个角度,在全球进入战乱的时代,最能自我保护的两个国家是具有核能力并且综合实力最强的美中。而我接触的大部分人认为,中国更为安全,即使在和平时期美国的犯罪率也要高很多,美国有三亿条枪以及控制力相对弱的政府。
昨天发生在新西兰清真寺的枪案,提醒我们一点,互联网把地球真正变成了地球村,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也会有愤怒。枪案杀手之一,一个澳洲白人,说他选择新西兰是要告诉所有人这个地球没有安全的地方,并且他会攻击所有非白人。愤怒最容易寻找的发泄口是种族,也就是你跟我长得不一样,你的习惯跟我不一样。在混乱恐惧时期,你跟我长得不一样,会成为最本能的不信任和最直接的攻击原因。离开自己的土地去到另一个族群之中,无论曾经那个族群多么和善那片土地多么安宁,都是一件危险的事。
有一个前Facebook的产品经理,在美国买了一个岛屿,储存太阳能发电机和电池,储存水和食物,弹药,招募志愿者组建民兵。也有人购买废弃的火箭发射塔,把地下部分改造成堡垒。诸如此类。也有人把末日藏身设施作为商业模式,比如一个地下堡垒,把床位按照一定的标价出售。也有人建造可以移动到地球任何角落埋进地下的“地堡”,自带空气过滤系统,据说还能扛核爆。
他们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当你拥有一个堡垒或者藏身之地,就拥有了在人人觊觎的东西,你如何确保能守住而不是被更强的武力夺取。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科技日渐发达,武器日渐先进,要保护一个东西的能力必须远远大于要摧毁一个东西的能力。面对一群比苍蝇更小的甚至纳米级的机器人,如何躲避。
如上思路都难免堕入“富人的烦恼”。富人会担心如何把财产转化为末日能用上的东西,比如金子和粮仓,比如水源,接下来就必须担心如何去保卫它们,然后就是弹药和军队,再然后就是如何驾驭这些军队和弹药,再然后富人本人必须变成军人,成为弹药高手,肉搏高手,否则如何可以应对末日情境,那些手里有枪的人盯着你,那些在你身边的人可以举起枪取你代之。
这是一条充满bug,让人殚精竭虑的路。可能大部分精英都很难在这条路上全身而退,也许有1%的人胜出,但就像创业一样,谁能保证自己是那最后的1%。这条路最大的bug,在末日状态下,拥有人人觊觎的东西,是最危险的事,所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而没有别人觊觎的东西,才是安全的。我们讨论末日,核心是活下去,而不是活的如何好,或者称霸,这在末日时期不是一个理性的目标。
人的生存需要几样东西:空气,水,食物,没有天敌。如此一来,穷人的末日生存可能性不比富人更难。如果要独占一个固定的水和食物的来源地,那就引来敌人。而穷人没有选择,不可能独占固定的水和食物源,那就没有敌人。这样一来,就必须依靠大自然能提供的不稀缺的广泛存在的水和食物来源。
穷人的末日方案,同时也是所有人相对安全的末日方案就指向了一条:丛林。这里有遍布的泉眼和溪流,还有植被,是天然的水源和食物源,同时又不可能被独占,又易于隐藏。位于高原的丛林更好,因为高原是地球水的源头,水源被污染的可能性小,空气稀薄,不易于人类剧烈行动,于是人类能造成的破坏就小。高原丛林远离中心城市和各种基础设施,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小。如果能在高原丛林里修建地下设施就更好。
这个方案的bug在于地表丛林有可能消失,地球成为不毛之地。现在看起来,在我们有生之年,若非极端的武器摧毁和地球生态系统破坏,还是可以有部分高原丛林留存下来。那么接下来的末日生存就指向了一条:在高原丛林里不依靠任何现代工具活下来,像动物那样,或者只凭一把刀和一身衣服活下来。
《荒野生存》是部好电影。那个主人公在现实里确有其人,因为受不了“文明”社会里人与人的相互欺骗压榨,一个人主动去到荒野生存。看这部电影时,我们是不是有意识到,当人类按照目前的轨迹下滑,我们有一天真的会被迫的开始荒野求生。那个主人公因为误食了有毒的植物而死亡,看起来,荒野生存真的不容易。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