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不负诸葛亮
2019/8/4 11:28:25卢泓言 卢泓言

    

     初一时语文老师叫我们把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名字写在自己课桌上。我写的是诸葛亮。因为他绝对正直而又绝顶聪明。不过也一直有个心结: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自负才智,逆天而行”。几度出兵中原,未建寸功,劳兵伤财,活活累死。

     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四句话。“王佐奇才。儒家气象。伊吕之间。管乐之上。”前两句虚,说的不错。后两句实,我一直不大懂。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诸葛亮的功绩跟这两位是差不多的。可是伊尹辅助商汤打败夏桀,开创商朝500年。吕尚相继辅佐文王、武王消灭商纣,开创周朝800年。诸葛亮显然没有这两位的功绩。那么“伊吕之间。管乐之上。”这个评价是不是夸张了?

     最近无意中看了些史料。感觉明白了诸葛亮。这个人可能比伊吕更伟大。

     东汉末年,皇帝是弱鸡。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各路英雄都是要武力统一全国,这是必由之路。但如何用武力,统一后怎么办。比的是一套解决方案。

     曹操和诸葛亮分别代表两套方案。

     挟天子而令诸侯。再自己取而代之建立新王朝。这是曹操的解决方案。

     以辅佐刘氏、复兴汉室为旗帜。即使大权在握也不会私废天子,恪守本分。这是诸葛亮的解决方案。

     曹操是挟天子。诸葛亮助天子。是一大不同。虽然都是拿着天子当旗帜以师出有名。可是曹操只是拿天子当工具。诸葛亮是真心实意想复兴汉室。

     于是就有了下一个不同。曹操实力巩固后就不拿天子当回事了。自封魏王,拿汉献帝呼来唤去。儿子曹丕最终把汉献帝废了,自封皇帝。

     诸葛亮则不同。刘备临死托孤,给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行,你就自立为王。刘备是不是真心不好说。可诸葛亮后来确实大权独揽。不仅把刘备用来制衡他的老对头李严贬为庶民,刘禅也尊诸葛亮为“相父”。军政大师无论巨细,都诸葛亮说了算。诸葛亮完全有实力像曹操那样干,可他没有干。

     这就是解决方案不同。曹操是“庸者下,强者上”。老子统一了北方,坐江山凭实力,应该的。诸葛亮是“恪守本分”。刘禅再庸,做臣子的都要尽忠职守,护其周全,不能篡位。

     表面上看,这两位都失败了。三国归的是晋。曹操死后,他的子孙也没坐得长,也被篡位了。诸葛亮死后,他辅佐的“汉室”也亡了。

     但看本质。曹操输了,诸葛亮未必。你看,曹操的解决方案是“强者取而代之”。曹操父子取代了汉室,司马懿父子就取代了曹魏。

     曹操这个方案一开始就注定了会不能自救。你怎么对人,人就怎么对你。曹操后代在司马懿父子手里受尽凌辱。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司马懿父子继承了曹操的方案。但后果跟曹操父子差不多。司马炎建晋朝没多久,就是八王之乱。国力一下就下去了。你篡人家的江山,我为何篡不得。

     这是个潘多拉魔盒。图一时之快打开了,后患无穷。有人说曹操是个杰出政治家。我觉得言过其实。说是权谋家更合适。

     反过来看诸葛亮。他的解决方案跟曹操正好背道而驰。曹操输得越惨,就自然证明诸葛亮的方案才是可以自成循环的。汉室虽然灭亡了。诸葛亮在“事”上输了,但在“理”上赢了。只有恪守本分,才能让天下强人存敬畏之心。不至于驱虎灭狼,皇权更替,苦的还是百姓。

     诸葛亮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虽然没做成。曹操做的是一件必然失败的事。虽然一时成功了。

     但是诸葛亮的解决方案里可能有一个bug。即使你尽忠职守,可如果皇帝不行,还不是苦到百姓吗,还不是会天下大乱吗。比如诸葛亮辅佐的刘禅。此人就是不行。诸葛亮一死,刘禅根本撑不起蜀国。

     诸葛亮的方案虽然是道理上可行。但在现实里也是行不通的。你哪朝哪代都不能保证每一代皇帝都是明君。不过这就小看了诸葛亮。诸葛亮这个杰出政治家,是有解决方案的。

     诸葛亮在世时即在政,为什么迟迟不还政给刘禅?原因之一是,诸葛亮想恢复西汉初年的规矩。政事由三公处理,皇帝是个橡皮图章。拥有权和管理权分开。这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一直要复兴汉室。汉初的“三公”体制可以克服“强人取而代之”而暴乱连绵的缺点。皇帝就是皇帝,你不要想着取代。否则天下人得而诛之。

     “三公”体制也克服了“皇帝的儿子没出息”的问题。皇帝的儿子没出息是必定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就不要想着掌权,安心做橡皮图章。通过选拔体系去第一线找出强人来做三公,由他们来管国家。宰相取于州郡,猛将发于卒武。

     三公体制类似于今天的君主立宪。同时解决了拥有者没有能力而管理者想要篡位两个问题。国家一直有强人来管,而强人不要篡位,因为你如果废除了三公体制,那么你的后代也会很惨,得万世骂名。比如曹操。

     这是诸葛亮可能比伊吕更牛的原因。伊吕是暴力铲除暴君,开一新朝代。诸葛亮是辅佐前朝旧主,想的是既能安定天下,又能恪守臣子本分。难度不一样。伊吕是革命者,诸葛亮是改良者,给的是更具有延续性的方案。伊吕是胜利者。知其可为而为之。诸葛亮是失败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诸葛亮最被后世美化,并非偶然。因为他同时满足了皇帝、士大夫、民众的需求。皇帝需要贤臣忠臣。老百姓需要治乱的清官。士大夫需要杰出代表,所谓杰出不是能平一时之乱,而是给能延续的解决方案。

     诸葛亮为什么要“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他必须给出态度和方案。不能让态度和方案被淹没在一时的成败之中。

     现实越是昏乱。理想越是孤独,越是宝贵。

     这就解释了诸葛亮的一生。他必须辅佐刘备,这个汉室之后。这是他的方案的基础。如果他去辅佐曹操或者孙权。他就会成为荀彧。

     荀彧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可是荀彧辅佐曹操是想借曹操平定天下,然后还政于汉室。可是曹操没有还政于汉室而是取而代之。最后荀彧郁郁而终。他看错了人。

     所以诸葛亮必须选择刘备。他是汉室后代里相对最强的那个人。

     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远远大于刘备成就诸葛亮。在诸葛亮之前,刘备是有理想,但无蓝图,无谋略。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到处投靠人,受气包。

     「隆中对」就是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蓝图。并且之后半生追随,为刘备提供实现蓝图需要的谋略。所以诸葛亮才是导演“三国鼎立”的那个人,才是兼具“理想/蓝图/谋略”的那个人。

     刘备称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顾诸葛亮的反对,去打孙吴。诸葛亮反对这件事,首先是因为这件事太傻逼。蜀吴两个弱国相互削弱,两败俱伤之后只能被最强大的魏灭掉。

     而最本质的原因,是这违背了诸葛亮的“解决方案”。诸葛亮的解决方案是要干掉“挟天子而令诸侯,再取而代之”的那个人,曹魏。而不是要干掉跟曹魏分庭抗礼、削弱曹魏的孙吴。

     这一点说明,刘备是没有诸葛亮那种“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的。刘备用诸葛亮是想成一时霸业。诸葛亮用刘备是要建立万世安定的解决方案。

     然后刘备傻逼死在伐吴的路上。置蜀国于存亡之危。

     从诸葛亮作为一个理想者的角度。后期的刘备是个敌人,至少也是一个陌路人。刘备托孤时给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行,你就取而代之。不管有几分真心,这基于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没有诸葛亮,蜀国撑不下去。

     这证明了刘备跟曹操是一路人。不知道当时诸葛亮心里是什么滋味。「隆中对」是要复兴汉室、剿灭逆贼。可是打着这个招牌的刘备最终却在心里认为“强人取而代之”是合理的,或者不可避免的。真是荒谬。刘备骨子里的流氓气在临死之时彻底暴露了。一个完整的loser。

     在三国里,曹、孙、刘、司马都是一路人。虽然表面上竞争。但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一样的。三国里有一个人是最孤独的。这个人是诸葛亮。他的解决方案跟所有人不一样。最后用“知其不可为而为”来高调的摆明自己的态度和方案。

     三国归晋以及晋朝的短命,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仅次于“完美”的结局。那证明你们的解决方案都是错误的。你们一时的成功难掩之后的失败。

     理想者在现实面前死亡。可是他的理想永远照耀。

     苍天不负诸葛亮。

     打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