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无边界,雷军有核心
2019/9/25 15:05:51卢泓言 卢泓言
![](/asp/image.asp?m=0&w=gh_a5ea23745f9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zQA07qfQ8IxyBxAy8RJ3V3iaEiayhFBAlVdzL5bfR77ncicaBPFyXTlAmcN5R7VVxMrGeFe55OapScpoD8Ga0d28g/640?wx_fmt=jpeg)
今天小米的同学给我看了一个蛮有趣的数据。已经有300万人,每人有5件以上的设备接入小米物联网平台,不包括手机和电脑。比去年增长78%。
对于小米而言。手机是第一场,物联网是第二场。没有第二场,小米就没有新的爆发点。而这300万人证实了这不再是个概念,而是一个看得见摸的着的支点。
不少人认为华为在目前是中国手机商的天花板。你看小米这一年在国内的增速远不及国外。我的创业者朋友张胄掌握的情况,华为手机在中国的份额走近50%,当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历史高点也没过50%。
华为32年积累下的技术比如芯片和操作系统,这是它独有的时间厚度和积淀。再被美国封杀是可遇不可求的核爆级的营销运动。买华为基本等于爱国。虽然任正非不鼓励这种情绪,虽然这种情绪难免物极必反伤到华为,但它眼下确实存在。
当后端的技术和前端的品牌双双冒头,国内份额节节攀高,32年的华为就成了国内手机商的天花板。以前在商学院学过一个“微笑曲线”。技术和品牌是附加值最高的两端。这正是今天的华为。
![](/asp/image.asp?m=0&w=gh_a5ea23745f9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zQA07qfQ8IxyBxAy8RJ3V3iaEiayhFBAlVMhh3LgXAbgAG5PjcoIAw0WNJvUBACrHtibkJ8qfd0nnbYYlRgDT5aqw/640?wx_fmt=jpeg)
正题是,如何突破天花板。
今天只谈小米。因为它已经有了突破路径。
2010年,小米手机是独一无二的。但今天,小米真正独一无二的是生态链。其他的创新在一年之内基本会被对手消化掉,比如刚刚发布的要卖两万块的环绕屏概念机。可100多家生态链企业不是三五年能出得来的。
大陆已经有500多个小米之家,坪效仅次于苹果,另外授权店1300多家。小米之家占据的用户心智是一系列的靠谱的高性价比。
而在后面支撑的是小米投资孵化270多家企业,其中100多家是生态链企业,总收入接近300亿,有两家已经上市。
它们对于小米的现实的价值是,小米物联网平台链接设备数已经逼近2亿台,不包括手机和电脑。
我特地去找了下排前十的东东,并不陌生:手环、智能摄像头、空气净化器、智能灯具、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体重秤、传感器(包括比如温湿度计、烟雾报警器等)。
大概,小米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和270家投资企业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今天唯一成熟的物联网生态。张胄在他的文章里说:在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这两个领域同时占据用户心智的,小米是唯一。
华为被美国封杀的直接原因是5G。很多人同意“5G是为物联网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当一个地域里大量设备同时上网,无论是4G还是wifi都会有掉线。而物联网带来的接入设备数将会是手机的百倍量级。所以当5G商用扑面而来,落脚点在于,物联网设备会如鱼得水。
而100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准备就绪。
我自己家里算是个原始社会。没有wifi,除了一台连上4G的手机,没有任何智能家居。所以我很好奇那些连了至少5件小米设备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我在一个创业群里找到了两个人,一个用米家app连了15个设备,一个连了40个设备。这两个都是创业者。
所以我对这300万人的粗浅画像是:中产+科技范儿。一是有钱,一是敢尝试,对生活有点小追求,25到35岁之间。他们已经习惯对“小爱音箱”说话来关灯开灯。或者下班时提前把家里空调打开。或者在米家app中设置自动联动,比如温度计到达某一数字时,空调自动打开。传感器检测到有人经过时自动开灯。
对于这群人。智能家居已经是一个落地生根的东西。一旦用上就很难再倒回去。小米生态链已经被信赖,小米之家里的东西都可以买。
王兴和雷军,殊途同归。王兴讲“food + platform”,雷军做的是“手机+生态链”。王兴以吃起家,雷军从手机切入。吃是线下服务这个大赛道里最高频的,是大本营。手机是互联网的最核心载体,是集大成者。美团从吃入手做成平台,扩展到吃喝玩乐。小米把手机实战经验复制到生态链,通吃物联网。美团战饿了么、战点评、战携程。小米做电视、做手环、做智能音箱。两家都是当仁不让的1+N。
如果不从food扩展到platform,今天收了饿了么的20年阿里就是美团的天花板。如果不从手机做到生态链,今天的32年华为就是小米的天花板。
一个小米的朋友告诉我,这100多家生态链企业是怎么来的。
第一步,首先是相信小米模式在不同行业是通用的。然后去各个行业寻找像小米的公司。
现在回头看,被这些小米生态链企业验证可通用的小米模式包括4点:用户出发,产品驱动,走量少利,互联网成长速度。
王兴讲:太多人关心边界,而不关注核心。美团的核心是一个O2O调度系统。而上面4点小米模式就是雷军的核心。凡是这个核心能实操有效的,就在我的边界之内。核心是万有引力,我的内力有多深,我的边界就有多广。
第二步,找到之后,定义两家的关系。就两条。我们是兄弟不是上下级。小米不控股并且帮助生态链公司拥有绝对控制。
第三步,建立投资模型,产品模型,销售运营模型。
比如产品模型。就是用谁的品牌,谁来定义,谁主导哪些部分。比如对于那些小米涉入比较深的企业,小米会主导产品定义、ID、结构、项目管理、质量、包材、量产。而即使如此,小米也只是帮忙,不会控股。
这三步下来,就保证了出来的产品大体靠谱,才有了小米之家的坪效仅次于苹果。于是有了那300万铁杆,以及用来操控这些产品的小米物联网平台和小爱同学的普及和不断打磨。
核心决定边界。而有效边界会反作用于核心。用户越多,商户越多,相关业务线越广,美团越有效率。生态链越丰满,小米的协同体验就越有价值。我的创业者朋友赵思铭说:一个基于MIUI的生态、统一的账户和使用体验,将是小米的核心优势。
对于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争夺。华为是一种,做一个开放的系统出来争取大家接入。小米是一种,已经有了最大集群的生态链产品接入,相互联动,然后形成一种事实标准。
接下来就是利用诸多物联网设备收集到的全天候、深入生活细节的大数据,这些数据是之前单纯的互联网所不能收集的,然后用人工智能计算,成就所谓AIoT,这不仅仅是绕过华为,也是突破BAT数据垄断的路径。
我问这位小米的朋友,你们早在2013年就开始做生态链的初心是什么?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初心的重要。当初还万难看到华为异军突起,国际形势陡变。而一个怎样的初心却在不经意间成为6年后破局的重器。
当时小米走通了互联网模式,认为这一套可以各行业通用。不过搞硬件隔行如隔山,不像美团外卖送啥都快,小米自己必须聚焦。这是一对矛盾。而投资孵化生态链企业就是解决方案。
不过这位朋友说。初心里肯定有解决问题的成分,但雷军作为投资人的爱好和身份是关键。因为投资本身就是施肥和培养的角色,雷军早已习惯了这个角色,是他引以为荣、挥洒天性的一件事。
想起来,雷军无疑是创业者里最好的投资人。2000年前就投资并孵化了后来卖给亚马逊的卓越网。做卓越网的陈年后来几次创业都是雷军持续投资。后来又有李学凌的yy,傅盛的猎豹,何小鹏的uc,孙陶然的拉卡拉,迅雷,老虎证券,积木盒子等等。
经过这些战例,雷军从“非熟人不投”的天使投资,这是他的副业,一步踏进“非我族类不投”的战略投资,这是小米的主业。
小米是作为创业者的作品。小米生态是作为投资人+创业者的复合作品。
我跟这位小米的朋友最后达成了一致:投资和孵化对于雷军而言是一种人格的释放和养成,而企业是创始人人格的外现。
打赏
![](/asp/image.asp?m=0&w=gh_a5ea23745f9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zQA07qfQ8IzXYg0crFmYBGRb7Sicmn4WcuXA0eNm2RiaXzP9ibiaeRHntdN1g1dibVrfszo9Xk9hjyLDHBicNoiboyUyw/640?wx_fmt=jpe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