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中国,以及全球治权
2022/3/8 卢泓言

    

    ?

     2018年问了梁建章一个问题:未来二十年,最有决定性的塑造力量是在哪个领域?政治,科技,商业,学术,还是文化宗教?

     回答是:很多领域都有,但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科技、经济领域。

     当时我觉得不全对,但又找不到踏实的逻辑来修正。然后经过了这三年多,如此多的时局变化,现在我觉得答案是,在中国,当然是政治,在美国,是科技和商业。

     起决定作用的,肯定是棋手,而不是棋子。在中国,公权驾驭私权,公权设计规则,代表公权的就是政治。这背后,是“没有国哪有家”的文化背景,集体先于个人,责任重于自由。

     在欧美,私权驾驭公权,私权设计规则,代表私权的就是企业和资本,以及他们直接驾驭的商业和科技。这背后是“没有家哪有国”的文化意识,是个人先于集体,自由重于责任。

     中美之争的根本是制度之争,而具体而言就是公权和私权的驾驭力之争,落脚点是政治活力和企业活力的竞争。

     中科院的刘煜辉教授如此描述中国对全球治权的争夺:

     “过去300年,有两个资本主义帝国统领世界,背后对应的都是能源获取方式的变化。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把英国带入率先带入煤电时代,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福特发明了内燃机,把美国带入了油气时代,引领美国150年的治权。

     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中国要出来承载历史的重任,代表中国治权的基石一定是中国主导的一套新的能源体系。它不能绑定在过去美国的化石能源的基础上,所以毫无疑问指向的就是清洁能源,绿电。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背后谋求的是要通过30年的努力,去打造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是要树立一个道统,领导力背后凝聚的一定是个道统,正所谓师出有名。这个核心就是清洁能源,未来激烈争夺全球的治权的过程中,全球价值观都会统一到清洁能源这个点上,因为碳排放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作为一个未来的潜在领导者,一定要把碳的领导权、分配权拿到自己手上,建立一个代表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价值的分配体系,这就是道统。创造一个属于中国未来治权的新能源体系,来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体系,实际上完成的是治权更迭的奠基。

     现在中国开启了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宏大的改造工程。经济系统直接具象对标的就是三个革命。第一,能源革命,“双碳”,这是基石;未来5年在青海要建400GW的光电基地,相当于20个三峡的发电量。明年电动车要冲700万辆,渗透率直接上30%。绿电的生产,传输,消费,这三块技术中国可以独步天下。第二,农业革命,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第三,科技革命,自强自立,不能被别人卡脖子。

     无论是恒大也好,蚂蚁也好,刚性兑付也好,这两年都被打破了。这些东西背后具象对应的就是三个方向: 房地产,垄断资本,然后是刚性兑付,体制的顽疾。这三个东西今天来看摧枯拉朽,中央都在反垄断、节制资本无序扩张。还有教育的平权,医疗的集采,还有文娱领域颓废的纸醉金迷的治理整顿。

     像中国这样特质的经济体,它的背后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推动。经济周期转身背后,是摧枯拉朽的变革和无坚不摧的治国决心。”

     问题是,谁是最强的对手,谁是同样在清洁能源领域拥有强大能力的西方企业群?

     无独有偶,这就是马斯克,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强大的企业家。这应该不是偶然。他的几家公司在太阳能的储藏,传输,消费上完成了闭环,他代表的是西方的私权力量。中国是以顶层设计,一国之力,从上到下的激发市场,开展对绿电的竞争,马斯克是从下而上长出来的,在市场里整合资源,几乎凭一己之力,“使政府和工业界屈服于他的雄心壮志。”

    

    ?

     这个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的两个增量,一个是中国带来的制度增量,也就是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成为最具有成长性的国家制度,比曾经被认为要“终结历史”的欧美制度表现更有活力。

     另一个增量就是马斯克带来的技术增量,把清洁能源和太空科技带上一个层次。TIMES的评语是,“为生存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体现了科技巨头时代的可能性和危险、推动了社会最大胆和最具颠覆性的变革”。

     叫做“马斯克大帝”可能不合时宜,完全可以叫无冕之王。

     不同的是,中国的出发点是在以绿电的治权改造地球人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马斯克重在以太阳能让人类在火星存活成为可能。一个是守卫地球,一个是走出地球。

     出走,很像诺亚方舟。守卫,很像大禹治水。面对一场洪水,东方西方是不同的。

     守卫是来自于大陆文化,土地是安忍不动的,中国一直是这种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改朝换代,饱受侵略,但对这片土地不离不弃,不断吸纳,革新,就在原地生生不息。守卫中国,推演出去就是守卫地球。既然没有国哪有家,那么推开去,没有天下哪有国家。所谓“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非是传统的“天下大同”的现代表述。

     出走是来自于海洋文化,海洋是永远流动的,不会安定下来,欧美是这种文化的代表。当年大英帝国式微,一群人乘着五月花号抵达美洲,美国继承了英国的血脉和全球霸权。现在美国式微,马斯克和扎克伯格这些科技和商业精英,都想要在另一个空间继承血脉,一个是火星,一个是元宇宙。都说资本没有祖国,最善借腹生子。

     大陆文化是农耕文化,是定居的熟人文化,熟人之间是责任,是集体,于是衍生出公权力为大。而海洋文化是经商文化,是流动的生人文化,生人之间是自由,是个体,于是衍生出私权力为大。

     这两套文化和模式之间,是互为矛盾的。

     所以即使马斯克盛赞中国“是这个街区最靓的仔”,公开宣称“政府在本质上比任何个人都更有公益心,更负责任地管理资源,并有权确保全社会从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所产生的利润中受益。”但他的内心深处并不能认同这就是最好的方案,因为如果认同,就是否定自己。

     所以马斯克这句话更能表示他的优先级排序,“政府应该尽量让开道,应该尽量减少政府的作为,政府的支出效率比有竞争力的商业公司低很多。具有竞争力的私营公司与政府的效率之间可能存在数量级的差异。”

     而中国的有效实践却是,“对资本的野蛮扩张做出强力的管制,经济周期大转身的背后,是摧枯拉朽的变革和无坚不摧的治国决心。”

     在新冠暴发期间,中国做了严格的各种管制,成为抗疫最成功的国家。而马斯克在美国发表了淡化疫情的声明,为了保持他的工厂运行,他违反了当地的政府规定,并扩大了群众对疫苗安全的怀疑。他声称要保护自由。

     多么奇妙,两股南辕北辙的力量,居然同时成为塑造这个剧烈变化的人类世界的大力量。

     其实也并不奇妙,世界本就是这样,白天和黑夜同时存在,互生互长,矛和盾,对立但统一。就像“学习小组”公号2018年有一篇文章说:社会和组织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有矛盾就有斗争;要成伟大的事业,就要做艰难的斗争。

     当然公权和私权不是截然泾渭分明的,私权力的内心里,也可以有公与私的平衡。

     马斯克一方面毫不掩饰对自由的向往,他对未来的预见是:“从本质上讲,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源,不一定有老板的概念,我的意思不是说混乱,而是说你不在任何人的指责之下,所以你有自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同时他又非常明白的表达责任的价值,“我希望我们能记住,我们都是人类,让我们试着建立尽可能积极的关系,并为全人类的共同繁荣而努力。”

     这句话,其实像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其实就是中国政府对企业和资本的诉求,要有公益心,私欲和公心可以平衡。

     打赏作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