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傲慢和责任
2022/3/9 卢泓言
社会有分裂的迹象,也就是阶层之间的互不信任感。
18年,联想在5G投票中没投给华为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那时我周围大量的业内人都批评联想,认其德不配位。但今年,批评联想的舆论再起,我周围大量的业内人都站在了联想一边。如此反差的原因之一,我观察,可能是因为商业精英有意无意的陷入了唇亡齿寒的担忧,害怕联想成为舆论清算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仅仅是3年,社会舆论对于商业精英的人设变化太大了。
曾经马云被叫做马爸爸,王思聪被叫做老公,但现在B站的某些视频,打开弹幕,满屏幕飘过的都是“工人爷爷”、“挂路灯”、“镰刀斧头”。
一个创业的朋友讲,他公司里几个95后小孩,收入不差,大家私交也不错,但也能听到他们动不动把“资本”挂在嘴上。明星翻车,嗯,一定是资本搞的,房价过高,资本搞的,骑手小哥出事,资本搞的。看到年轻漂亮的姑娘开跑车,第一反应,这是被包养了; 看到年轻男人有钱,第一反应,这就是富二代。
精英圈对此当然不理解,认为民众没有辨别的能力和意识。年轻姑娘开跑车,有小三,可也有自食其力打拼出来的。自由市场造成不少人心的污染,但也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发展了经济。这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把锅都甩给“资本”的一刀切思维,精英很容易归结于一点,这是弱者的本能,原谅自己,归因他人。
如此,互不信任就成型了。但要解开这个结,不能首先寄希望于民众和弱者的觉悟,而需要首先寄希望于精英和强者的觉悟,原因很简单,看看谁更有能力和资源,看看谁身在高处,能有大局观,能力大责任就大。而强者和精英的觉悟,就是要真正的理解另一个人群,并且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和窘迫,而不是放手甚至对抗。
第一次看见孔子“先富后教”的说法,我特奇怪,大圣人居然把富足放在教育的前面,后来明白了,这只是现实而已。只有颜回可以饿着肚子还安贫乐道,现实里99%的人不可能做到。饥寒起盗心,不患寡而患不均。所谓造反有理,就是当饿着肚子,朝不保夕,造反就是道理。所以一个社会里,弱者就是强者的永远不可能脱离的重力,除非去火星,否则根本摆脱不了。其实即便去了火星,还是会有强弱的分化。弱者会嫉恨,强者会傲慢,大家都不是无辜的。
举个现实的例子,去年盖茨就在大声呼吁,欧美富国不能自顾自,要把疫苗低价甚至免费给亚非拉,否则他们活不了,反过来你也过不好。后来事实就是这样,印度出来一个变种,南非又出来一个更厉害的,搞得欧美措手不及,不可能封得住。
就连有边境线的国与国尚且如此,一个国家和社会内部,更是如此。共同发展和富足,是每一个社会的最大的政治。
要让精英和强者去主动帮助民众和弱者,前提是先溶解掉前者心里的傲慢,而这是不容易的。我聪明勤奋,你要么笨要么懒,强者通常就是这么想的。
关于精英的傲慢,再举一个例子。对于此次联想的舆论危机,有保护联想的人说,批联想会伤害我们的企业家精神。其实,当我们以一国之力把孟晚舟从加拿大营救出来,专机回国,官方和民间的极大的欢迎的热情,这就表示举国上下其实对企业家精神有一种强烈的赞誉和保护。
而把联想和企业家精神等同起来,跟改革开放等同起来,甚至跟曾经的黑猫白猫论等同起来,并不合适。脱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贴标签,当成护身符,这与其说是在帮忙,不如说在添乱。
这次批联想,批评的一方干了不少上纲上线的事,但守护的一方也做了一些上纲上线的事,意识不到自己做了跟对方一样的事,就是傲慢在作祟。
哈佛学者桑德尔写的《精英的傲慢》,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虽然是针对美国社会,但对于我们也同样适用。这里我引用和摘录几句:
现代社会承诺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同等机会下公平竞争,那么优胜者就应该获得奖赏。这是大多数现代社会认同的优绩至上主义的伦理核心,但也恰恰是造成今日社会分裂的根源。这种看似公平的成功观造成精英的傲慢和底层民众的怨恨,使成功者深信其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忘记帮助他们的时机和运气,轻视比自己不幸和缺乏资格的人。这一现状阻碍了社会流动,助长对立,最终导致民粹的兴起。
从下往上看,精英的傲慢令人难堪。没有人喜欢被人瞧不起,优绩至上的信念却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成功”。这类箴言是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人心,另一方面却令人反感。
优绩至上的观念祝贺成功者,却诋毁失败者,即使在失败者自己的眼中也是如此。对那些找不到工作或入不敷出的人来说,他们很难摆脱一种令人沮丧的想法:他们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他们纯粹是无能或没有努力追求成功。
不断强调要建立公平的优绩至上社会,社会地位要反映努力和天赋,这对我们解释人们何以成功或不成功的方式具有腐蚀性的影响。制度奖赏天赋及努力工作这一观念,鼓励赢家将他们的成功都视为靠自己取得的,把成功与否视为衡量的标准,而看不起那些比自己不幸的人。
精英的傲慢反映了他们倾向于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而不记得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时机和好运。登上顶峰的人自鸣得意地相信他们的成功是自己应得的报酬,而那些居于底层的人是咎由自取。人们容易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天才或者勤奋。可事实上是无数个运气的连接。如果你出生在另外一个国家,比如纳米比亚或者刚果,你还会有这个前途吗?
强烈感觉到我们的命运具有偶然性,有助于产生某种谦卑:“若非上帝的恩典,或者命运的安排,我也会遭受如此厄运。”但完全遵照优绩至上原则,会让人丧失对上天眷顾和恩宠的感受力。优绩至上观念削弱了我们将所有人视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同伴的能力。当我们思考自己的天赋和财富的偶然性时,我们能感受到与同伴休戚与共,但优绩至上的原则几乎没有为休戚与共的意识留下任何空间。这就是优绩至上成了一种不公正的原因。
打赏作者
![](/asp/image.asp?m=0&w=gh_a5ea23745f9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zQA07qfQ8IxialEI0BXRYdPDUfLTBclWFxpHKicJjU3OJcgFJ0m7Dyctvsf4lQdibQUdJBGt0skpe05RgYtyUuGOQ/640?wx_fmt=jpeg)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