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爆款告大厂抄袭,中层背锅命中注定
2022/8/16 18:23:58 卢泓言

     先讲一个“欢迎抄袭”的美丽故事,你大概率没听过,由于太过露骨,必须把名字都抹掉。

     18年一个创业公司出海东南亚,海外总部设在新加坡,一个高层跟我聊天。

     他们先是推出一款APP,火爆,国内一个大厂就跟进模仿了一款,大厂在国内是有用户优势的,但到海外就没了,自然打不过,然后就有了第二招,要投资,而小厂正打算大展拳脚一番,不想被招安,所以假装跟大厂谈了好长时间,最后给拒了,于是大厂就来了第三招,走法务。

     这个小厂的创始人以前在大厂干过,大厂就告这个创始人偷窃商业机密,于是法务人员拜访了小厂在上海的总部,创始人被禁止出境,这下就尴尬了,军心也被影响了。

     听到这里,我就试探着问,在大厂干了多年,带走一些产品和技术的积累,也是难免吧?

     这个朋友就反问我,这个APP是我们先推出来的,他们又打不过,你说到底是谁抄谁?

     这下我就问,你们是不是想找媒体写文章呼吁一下?他就说,千万别,我们不想曝光。

     这下我就不懂了,他就说,大厂那么多部门,不是铁板一块,很多事都是某部门某总经理干的,高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最怕的就是叫醒了高层,强力干预,逼着这帮人去认真研究用户。你要知道,大厂之所以成为大厂,总有些独当一面、开疆扩土的强人,但中层不一样,上百个部门和总经理,多数是在打天下时候的小弟,做执行出身,一旦这些人掌管一个部门,擅长的就是模仿,而没有开疆扩土的能力。

     我就问,所以你们想熬过去?他就讲,只要这样的中层干一天,我们就能大展拳脚一天,你想,先抄,再砸钱投资,最后走法务搞我们,这些人还有斗志吗?我们烧高香想保佑他们继续在位。

     我就讲,战国时期,两国交兵之前,一国会派人带大量金银到对方国家暗中上下走动,帮助那些徒有其名的人拜将领军,你们干的也差不多。

     之所以想起这件陈年旧事,因为前几天一个哥们又来找我聊天了。

     一点资讯在年初推了一款元宇宙熟人社交app,啫喱,说白了就是想做3D的微信,特点有两个,第一个是朋友数限定在50人之内,一定要私密社交,这打的是现在的微信已经成了半私密半公开的混合社交场所,朋友上限到了5000人。

     第二个,既然是3D社交,那人的3D形象就是关键,他们说花了上百人两年的时间去打磨,用户可以给虚拟形象选脸型、发型、心情、换装,这一套认证了专利,结果出来一个月就上了appstore社交榜第一,超过了微信,因此还拿了一笔大钱。

     可他们没料到会这么火,用户量比预想大了100倍,服务器被拉爆了,只能下线,从头做技术架构,又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到现在还没上线。

     但前不久,一家大厂也推出了3D形象的功能,叫“仔仔”,在人物脸型和身形、服装等等底层模块上“抄袭”啫喱,十天前一点资讯发去了律师函,还没有回应。

     朋友甩过来一张图

    

    ?

     我就说,虽然骨架、调性确实一样,但毕竟把人的方向调了调,衣服和桌子换了换,我这个外行真不敢确定算不算抄袭。

     朋友就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里面功夫很深,每个3D形象都要在真实与虚拟之间搞平衡,既要有现实出处,又要有不真实的美好,平淡中有惊喜,既“克制”又“脱俗”。每个细节的光影,就连衣服褶皱都在3D世界还原,达到这样要求的设计师不到1%。

     再感受一张,换个衣服颜色可能只要一分钟,但那个整体给人的感受,说是积年累月才打磨出来的。

    ?

     这个朋友就讲,想不到在反垄断高压的今天,大厂还抄,诡异得很。

     我就安慰他,我真不觉得这是大厂高层推动的主流行为,而且我敢断定就是部门中层私自做的。

     这家大厂出身就是举创新的大旗,用算法横扫了信息流和短视频,又以短视频横扫了新闻、娱乐、电商、甚至于团购。整体上,这家公司一直是照着创始人所说的“向前看”,是近年来不多的带给行业新意,加剧竞争的大鲶鱼。

     再说,这家大厂所推出的3D形象,并不是做熟人社交,也并非自己的主要产品,而是一个相对边缘的试探性的业务,真没必要为这个背上抄袭的罪名。

     我就建议朋友,不要闹僵,不要一捅破天,而是留有余地,把对方捧起来,只把板子打在具体做事情的部门身上,也给对方一个台阶,只要这个东西能下线,目的达到就行了。

     这位朋友就讲,如果他们不下线,我们是一定要死战到底的,大厂的用户多,很多人先用了他们,后用我们,会以为是我们抄袭,这就断掉了我们的生路,所以不得不死战,没的选。

     像这样的故事,这几年听的太多,然后得出了一个“大厂中层五连杀”的结论,说出来,大家看一看是不是有道理。

     第一杀,kpi,也就是关键业绩指标。在大厂不定kpi是不行的,否则几万人怎么管,只能放羊,而一旦定了kpi,部门头头就被这个东西绑架了,他们一定会做直接影响kpi的,紧急而短期有效的事情,没有时间顾及那些对kpi影响不大的,长期但是又重要的事情。

     之前采访京东数科的一个技术VP,他就讲kpi是创新的死敌,而他的做法是,手下的团队无论多大多小,让大部分人比如80%去背kpi,留出比如20%的人不背任何kpi,就自己折腾,这样才可能搞出点创新,但大量的部门头头是没胆量做这个事情的,完成kpi,拿到奖金,对上面交代,也对下面的兄弟交代,这是他们眼里几乎唯一的大事。

     第二杀,资源。所谓大厂,就是钱多流量多,只要搞定这些东西,kpi就能完成。之前我在两家门户做过新闻,其实新闻做的好坏对业绩的影响,远远弱于在首页争取到一条链接,或者往微信这样的核心产品里塞进去一个入口所带来的效果,做好新闻费时费力,而抱大腿见效迅猛而持久,懂大厂内部的门道就行了。

     前几天有一篇很火爆,然后又被全网删除的文章,讲某家新闻门户的衰落,虽然细枝末节一大堆,但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这家门户从第一天就是靠核心产品灌流量灌出来的,创新意识和产品意识从来没成为这个部门的基因。其实反过来说,人家敢做门户也是看到其他家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没核心壁垒,这就是一个惨淡的现实而已,只拿任何一家门户说事都不合适,你看四大门户谁没有被今日头条和抖音打下去?

     像张小龙做微信那样,在微信没有获得自然健康增长之前,绝不动用其他产品做推广,能做到这个真的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在推出产品的一刹那就灌流量推,有增长再去要更多流量,不可能养出有效的创新。

     第三杀,周期进入拐点。大厂之所以成为大厂,它崛起一定是依靠一个独家绝活,而在很长时间里都可以用这个强大的创新去辐射其他领域,比如团购,从最初团购吃饭到后来团购一切,比如30分钟配送,从开始送外卖扩展到“万物到家”,再比如微信,可以嫁接一切,比如嫁接上一个博客系统就成为公众号,盖过一切创作平台,诸如此类,都是微信这样一个战略级创新,叠加不同功能,辐射几乎一切。

     这是强大而美好的时刻。

     但所有的种子能量都会用完,而大厂作为上市公司,又要持续增长,这就进入拐点,也就是从自上而下创新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腿,往往这个时候,基层无法涌现出真正的原创,就开始抄。

     近来的例子,就是几乎把所有大厂都卷入的网贷,社区团购等等。比如上面提到的抄袭啫喱,就是在该大厂的创新覆盖领域之外的边缘部门。

     第四杀,黑天鹅总是野生。一家大厂虽然什么花花草草都有,但毕竟是有围墙的花园,相对于大自然里的奇花异草,还是小巫见大巫。当大厂内部真的想要去创新的时候,他总是发现,这些东西在外部早就有了,所以照抄成为几乎唯一可走的路,东家抄一点,西家抄一点,包装成自己的,美其名曰借鉴多家,博采众长,最后出来一个四不像,(这里省略一万个产品的名字)。

     当这四杀集合到一起,基本上就把一个大厂中层锁定了,假装创新基本上是唯一可走的路,先剽窃,再灌入流量,完成kpi,皆大欢喜。而当这个事情成为现实主流,就开始劣币驱逐良币,那些善于在内部游走获取资源,对上“忠心耿耿”的人更容易活下来。而真正想搞创新的人,总是在高悬的kpi之剑下动弹不得,所以最好出走。

     这就是第五杀,执行人才留下来,创新人才流失,形成循环。

     归根结底,这还是大厂本身的问题,中层只是矛盾爆发点,而大厂的“大”,它的用户,它的钱,它的社会资源,比如跟法院的亲密关系,它的成熟的管理架构,严密的流程,就是它自身难以抵抗的重力。就算今天还在成长期的利用某种创新横扫一切的大厂强厂,在不久之后也难免面临这个问题。

     屠龙少年都会变成龙,要不,后来的屠龙少年又去屠谁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卢泓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