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痛风都和谁最亲
2018/4/28 7:30:00 云南中医

    

    

     忙碌的生活方式、紧张的工作压力几乎是当今人们生活的常态,除了节假日,人们很少有时间聚会、游玩。这样一来,节假日便成为人们聚会,大吃海喝的黄金时段。节日文化就是吃的文化,也是痛风的高发季节。节假日期间风湿病科接诊较多的病人就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为什么每逢节假日痛风都要来相亲?五一快到了,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痛风都和谁最亲。

    

     痛风都和谁最亲

     既往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痛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痛风常被认为是一种中老年病,近乎不会发生在青少年患者。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痛风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中学生也常有痛风发生。

     北京协和医院收集了近4年来32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痛风患者人群更加年轻化,青年患者所占比例达54%,甚至超过了中老年患者。这些年轻的痛风患者多具有社会活动频繁、工作压力大、生活欠规律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特征。其发作的诱因也更加多样,通常体型肥胖,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高,血清尿酸水平往往也较高。一项基于中国北方患者的调查表明,劳累(11.4%)、运动(9.0%)、畜肉(16.4)、海鲜(10.6%)、白酒(15.5%)、啤酒(15.3%)是常见的诱因,这一调查结果与临床上来就诊的很多痛风患者的发病诱因是相符的。

    

     节假日正是这些高危因素的聚集点,如果你是上述的痛风易感人群,节假日又不注意节制饮食,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疲劳熬夜,那痛风就要和你相亲约会了。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直接相关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以晶体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近年来发现痛风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关系密切,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听起来有些不可理解,你就且当它是一个关节痛起来要你命的病好了。

    

     痛风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痛风初期多与湿邪有关。谈到“湿”,临床上很多患者都会很疑惑,门诊上常常会有患者问:“医生,我天天在办公室上班,回家也不做家务,并没有接触水湿,我这湿是哪来的?怎么就得痛风了?”

    

     中医讲脾主运化水湿,若先天脾气虚弱,后天不注重调理,那么体内的水湿浊邪就很难排出去。当今人们忙碌的生活,连吃饭都得赶,快速进食,食物咀嚼不充分,本身就无形中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大量进食肥甘厚味、酒肉等,“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运化失常,致湿浊内生;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大量进食各种寒凉食物,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吃着冰淇淋,喝着冰镇饮料,饭店里点的都是冰镇啤酒,各种凉菜等寒凉食物,均易损伤脾胃,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湿邪内生,如果是易患人群那血尿酸可能在攀升了,成为痛风易患的基础。

    

     痛风的预防

     1.多运动:“脾主肌肉四肢”,运动可以强筋健骨,促进脾的运化,加强水湿代谢。

     2.多喝水:每天的排尿量控制在2000ml左右,可适当喝一些苏打水,但不建议饮浓茶,饮料等。

    

     3.少吃肉:不建议大家完全不吃肉,因为很多动物蛋白和动物脂肪是用其他食品代替不了的,也是人体所必须的,但一定要控制好量。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各种肉汤是需要严格禁忌的。

     4.禁止饮酒:特别是啤酒,如果实在想喝,可适当喝点红酒。

     5.多吃素:蔬菜嘌呤含量较低,平时可多吃,所有豆类都要少吃或者不吃。多吃水果,各种水果都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让身体起到偏碱的积极作用,这一季节,正是樱桃成熟季,可吃樱桃。

     6.劳逸结合:注意睡眠,放松心态,乐观面对。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生化基础,已成为继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之后的第四高,直接关系到痛风的发病与否。节假日期间的“饮食文化”、不良习俗是尿酸升高的“催化剂”,痛风发作的“导火索”,为了不被痛风悠上,成为痛风家族的一员,年轻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防范痛风于未然。

     作者简介

    

     汤小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任风湿病二科主任。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擅长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兼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医学专著及教材9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奖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