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来袭,这个方好用
2020/7/24 6:3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夏天,是一个湿热为患的季节,若不小心感受湿热之邪,感觉胸闷、心烦、乏力、身重、食欲减退……怎么办?这时候千万不要大意,不要以为这是夏天天气热造成的正常的情况。治疗暑热夹湿的外感病证,这个方的作用不可小觑。

     暑湿,为暑热夹湿的外感病证之一。主要表现为胸脘痞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等。如暑湿困阻中焦,则见壮热烦渴、汗多尿少、胸痞身重;如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大便稀溏、小便短赤等。

     治法总以清暑化湿、解肌退热、和胃养阴、润肺生津为要。不可概用发散,更不可一味滋补迭进。清暑益气、养阴滋燥方为大法。

     藿香、厚朴各12g,薏苡仁18g,白术12g,苍术9g,沙参、麦冬各18g,桔梗、黄芩各12g,党参(西洋参更佳)18g,佩兰、滑石各12g,甘草6g。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润燥。主治暑湿伤阴,暑伤元气,或暑湿化热,燥热伤肺等症。暑邪为患,伤于阴暑者十之八九,伤于阳暑者十不一二。临证最多见的,大都是过度贪图阴凉,伤于阴暑。症见发热不高,肢体困倦,渴而不思饮。不像中暑,大汗壮热,烦渴引饮。故用药多为祛暑化湿和胃、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方中藿香、厚朴、佩兰、二术芳香化湿,解肌和胃;薏苡仁、黄芩、滑石渗湿利水,清热泻火;沙参、麦冬、桔梗、甘草养阴生津,凉血解毒;党参益气扶正,滋养脾肺。

     加减:因过度贪图阴凉,伤于阴暑,肌热无汗,倦怠痞闷者,去麦冬、沙参,加香薷、苍术适量,解表发汗,以促暑湿之邪化解。伤于阳暑,壮热汗出,脉象洪大者,去藿、朴、二术、佩兰,加石膏30~120g,淡竹叶18g,粳米30g,以清暑解热、益肺养阴。

     暑伤元气,心悸倦怠者,去芳香耗散之味,如厚朴、苍术、佩兰等,加黄芪、龙眼肉、朱砂、茯苓适量,以益气养血、清心宁神。

     暑湿困脾,倦怠乏力,口淡食少,或便溏,或尿少淋沥,缠绵时日者,原方白术量加至15g,另加生姜3片,大米15g,红枣5枚。余随症。

     此方用于夏秋季节暑湿侵袭,发热或不发热,胸脘痞闷,四肢倦怠,渴而不思饮,饥而懒食,或心悸眩晕,身体重着等,屡获速效。若能对证加减,其效更佳。

     案例一

     夏某,男,37岁。2010年7月23日诊。

     自诉感冒已半月,起初因天气太热,便在山沟水潭中泡洗多时,当时很爽,翌日即感身体不适,肌肉发烫,全身无力,西医治疗十余日,胸闷体倦反比原来重,饮食无味,精神不振。视患者面色萎黄,似蒙垢尘,唇舌之色暗淡,舌苔白厚微腻,脉象濡细微滑。此系始伤阴暑,失于化解,一味解热消炎不变,致使暑湿之邪由表入里,肺脾受累,故见胸脘痞闷,食减神疲。

     治法:芳香化湿,益脾和胃。

     用本方2剂。

     7月26日2诊。自诉2剂药尽剂,病去大半,饮食知味,身体骤感轻松。见患者面色已有光泽,舌苔退去过半,脉转缓滑,病去之象。原方再服2剂。1周后随访,病已痊愈,劳作如常。

    

     案例二

     张某,男,51岁。1999年8月16日诊。

     自诉入夏以来,曾多次露天淋雨,当时并无明显不适,以后渐感全身无力,胸腹痞满,食欲减退。近复因冷浴,随之肌肉发热,四肢酸困,口渴不思饮水,腹饥不愿进食,肢体倦怠,劳作无力。视患者行动迟缓,面色黄垢,隐隐暗红,舌质暗灰,舌苔白厚微腻;脉来轻取浮滑微兼弦象,沉取细迟而滑,近似濡而稍大。思此人素禀体健,勤劳有加。入夏以来频频淋雨,反复感受湿邪,伤于阴暑可知。病轻能扛,未加治之,复因冷浴,重感新邪,此时正气已不如初,故肌肉发热,四肢酸困。

     治法当以芳香化湿、清暑益气为要。

     用本方加大米15g,大枣3枚,生姜3片,3剂。

     8月21日二诊。自诉病已去大半,全身已感轻松。唯觉心气不足,容易出汗。此是暑湿已解,气阴待调。原方藿香、厚朴、薏苡仁量减半,去苍术、佩兰,党参量加至30g,另加五味子6g,2剂。共服药5剂,其病若失,劳作如初。

     案例三

     黎某,男,33岁。1999年9月16日诊。

     自诉常在野外劳作,日晒雨淋是家常事。从夏末秋初以来,总觉得一天比一天疲倦,瞌睡也多,但睡不踏实,总是心烦。近半月渴不欲饮,咽喉肿痛,干咳无痰,偶咯血丝,胸前刺痛。观察患者面色失润,情绪烦躁,声音干涩,近似沙哑,舌质暗红,舌苔薄黄乏津,脉象细数,寸部尤甚。综上所见,患者体质尚可,平时小恙无碍劳作,但频受外邪袭扰,久则必然正气受损,况暑湿之邪,黏滞难去,久则化热,加之复感秋燥,肺阴不免耗损,故燥气耗伤肺阴可断。

     治法当以清暑化湿、润燥养阴为要。

     用本方去苍术、藿、朴,薏苡仁量减半,3剂。

     9月20日二诊。自诉全身已觉轻松,食欲稍振,食量略加,干咳、胸痛未见明显减轻。此为暑湿之困已解,燥热伤阴待除。原方去藿、朴、佩兰芳香辛散之昧,加瓜蒌皮15g,炙枇杷叶30g,川贝母12g,金银花18g,牡丹皮15g,白茅根30g,以清热凉血、润肺止咳。3剂。数日后得悉:3剂药尽剂,诸症悉除,恢复劳作。

    

     按语:近30年来,气候变化较快,四时感冒总是寒少热多,真寒证百无一二,而里热外寒者最为常见。加之今人所食肥厚,懒于运动,故用清热解毒方治外感,比比皆是。但所兼之邪,不可不辨。

     如春多伤风,需辨其风寒、风热;夏季多湿,当别其阴暑、阳暑等。我用此加减以治四时感冒,即所谓基本方也。但能辨别六淫之所兼,用之非但容易掌握,而且得心应手,可谓繁忙医者之一小小裨益。较之唯用一方如九味羌活饮,或葛根解肌汤,或银翘散等,而包揽四时感冒者,则为小进一步。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悦读中医,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陈思思 排版 | 马柔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