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医学子的读研体悟
2020/9/9 6:3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我是云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9月的到来,荣升研三。现想将个人读研两年体悟分享给新进同学。

     初入校园,即陌生又兴奋,正如古代拜师学艺,投身名门大派一样,期盼学有所成,将来在“江湖”也能闯出“名气”。但师门易入,心法难悟。其实,读研的生活,就是“科、教、研”一体的生活,但又与大家所熟知的“科、教、研”一体教育模式略有不同。

    

     研究生的“科”

     作为一名临床专硕,“科”代表了两层含义:其一、代表临床科室规培轮转,规培轮转不是简单的“收患者、写病程、送出院”,它是一个独立接诊患者,诊治疾病的思辨过程;是一种临床关系的处理,如:与患者的沟通、同学的配合、带教老师的交流等,为以后临床工作准备。

     其二、代表跟诊导师门诊,中医学习不是单纯的抄写导师方子,其核心应是一种“悟”,每个导师都有个人的诊疗思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方”就是“树叶”,“中医思维”就是“树根”,一味的收集树叶,起初几年或许会应对一二,但“树叶”总归不是“种子”,再多也是“无源之水、总会枯竭”。

     研究生的“研”

     “研究生”也许对比本科的不同,就是其“研究”的能力。个人认为中医的“科研”应立足中医经典理论,以临床诊疗为引导,以患者为导向,多提出“为什么”,比如:临床中医某方治疗某病为什么有效,其中医理论依据是什么,我应通过什么方法总结研究。

     随着时间的积累,脑中问号,则通过“论文”与“课题”的形式表达。“论文”其实就是“小八股”,但如何利用论文的形式表达“新颖”的学术观点与认识则显得很“珍贵”。长期论文的书写,可以为“科研课题”的申报奠定基础,也是个人科研问题最终的转化。

     研究生的“教”

     研究生的“教”,表现在“学”与“授”两个方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研究生,首先是一名学生,谦虚好学,总结他人之长,才能不断进步。向努力的人学习、向不放弃的人学习、向进步的人学习。

    

     “授”是懂得分享、懂得交流、懂得合作,把自己所学、所悟以交流合作的形式“授”以“踏实努力之人”,共同配合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如一个想法、一篇论文、一项课题等。

     研究生的“伙伴”

     读研是个人“格局”的提升,能力的“提高”,人脉的“积累”。读研让人明白“成就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每个人都有进入中医宝库的机会,帮助他人寻找属于他的宝物,也是种锻炼。

     每篇“论文”的书写,背后都是反复的修改,而发表之路的苦苦等待,则是对“心性”的磨砺。“课题”申报的日夜准备,团队成员分工的配合,以及那“没到最后,竭尽全力”的不放弃,都是一种锻炼。体会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亮的探索,是一种人生成长。

     “人脉”是在共同做事、为同一个目标的奋斗中形成的,它是在“做事”之中形成的。

     最后个人参与和完成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课题8项,参与校级活动7项,望小文能对新进同学有一定借鉴意义,中医药的振兴在于我们“追光”的一代。

     作者简介

    

     王明凯:现就读于云南省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8级研究生,中西医临床外科专业。现第一作者发表文章7篇,第二、三作者发表文章8篇,会议论文三篇,参与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一项,获校世界读书日活动二等奖,校青春正当时活动三等奖,校抗疫征文优秀奖 。

     指导老师

    

     王丽芬: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发表文章12篇,主持云南省卫建委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厅级课题各2项,参编教材2部等,擅长中西医皮肤病的相关治疗。

     责任编辑、排版丨马春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