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发脾气?当心脾胃病找上门
2020/11/10 8:0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作者:王国庆(开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您是否经常有这种感觉“被气饱了”、“心情不好,不想吃饭”等等,这是为啥?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通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故肝与情志活动关系尤为密切,而肝与脾胃又密切相关。

    

     肝与脾胃同属中焦

     就中焦的生理特性而言,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但是饮食的消化吸收是与肝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胆汁来源于肝脏,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形成之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加以贮藏,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中焦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肝脏通过调畅情志而调节气机,与脾胃同居中焦共同完成此枢纽作用。

     肝与脾胃生理上相互依赖

     肝属木,有疏泄条达之功,脾胃属土,有运化升清之用,木植土,土赖木疏,木赖土荣,两者相辅相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清阳,升肝肾之阴精,以济心肺,助气机上升以致其下降太过,胃降浊阴,降心肺之阳气以和肝肾,助气机下降以致其上升太过,脾胃升降有序气机才能平衡。而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调畅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促进脾胃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有序进行,正此外胆汁有助于脾胃的消化,也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有序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肝与脾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以及肝。从五行学说来看,脾与肝有着正常的相克关系,所谓木克土,脾土属阴,必得肝之条达活泼之性加以疏泄才不致阴凝板滞,从而气机才能正常升降,饮食才能正常运化。相克太过和不及都是异常表现,相克太过称为木乘土,肝气横逆,或脾土本虚,疏泄太过,克犯脾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不仅表现有肝气横逆之证如头痛眩晕,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及脾则表现为脘腹胀痛,厌食,便溏等脾虚之候,及胃则表现为纳呆,嗳气,吞酸,呕吐等胃失和降之证。

     肝气横逆可影响到脾,肝气郁结同样可以施之影响,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则易使脾胃之气呆滞,升降不能正常进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出现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愉善太息,并腹胀腹痛,纳呆,大便不调等表现,称之为木不疏土,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此外,肝气升发太过可致气火上逆,肝气郁结之久也可化火,灼伤胃络可以表现为吐血,影响脾之统血而致各种出血表现。

    

     常见症状

     肝胃不和:脘腹满闷胀痛,攻窜胸胁,嗳气频作,泛酸呕吐,精神抑郁,胸闷善太息。食欲不振,苔薄白,脉弦等。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用方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中烦躁易怒,嘈杂易饥,泛酸烧心,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数。

     常用方有化肝煎、左金丸加减。

     肝胃阴虚: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咽干口燥,口苦唇红,时而干呕嗳气,便秘不行,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薄,脉弦细数。

     治宜养阴柔肝,和胃止痛,常用方有一贯煎、沙参麦冬汤、芍药甘草汤、益胃汤加减。

     肝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遇寒痛倍增,空腹痛甚,食后痛减,泛吐清水,手足不温,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迟或紧。

     治宜温肝暖胃,理气止痛,常用方有理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加减。

     肝气乘脾:肠鸣、腹痛、腹胀,泻后痛减,胸胁胀闷,烦躁易怒,嗳气则舒,食少作饱,肢倦乏力,苔白,脉弦滑。

     治宜疏肝理脾,缓急止痛,方用痛泻要方加减。

     肝郁脾虚:性情抑郁,胁肋胀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倦怠懒言,便溏泄泻,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而虚。

     治宜舒肝解郁,健脾和营,常用方有逍遥散、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我们改变不了,后天得自己好好养护。所以说,为了脾胃的健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吧!

     责任编辑丨陈思思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