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的迎风流泪,治疗关键在“调肺”
2021/4/13 8:0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小编导读:说起中医对于眼部疾病的治疗,“从肝论治”一般是临床首选。但在经方名家陈亦人先生看来,五脏之中并非只有肝与眼密切相关,很多眼病其实是被肺脏病变累及。其中的道理何在?临床中如何应用这一观点治疗眼病?今天的文章或许会为大家带来全新的思路。

     因肝之经脉上连目系,开窍于目,肝与目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自古至今,多将目疾责之于肝。实则责之肝郁、肝火、肝阳上亢、肝风、肝经郁滞,虚则责之肝肾阴虚、肝血不足等。从而采用疏肝、清肝、平肝、息肝风、化肝瘀、滋肝阴、养肝血等法,对确属肝经病变者,有较好疗效,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若单纯强调目疾属肝,从肝论治,则又局限了中医之基本理论,不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指出了眼疾与五脏六腑关系休戚,脏腑之病变常在目睛上有所反映,而目睛之疾,也多可追溯到具体的脏腑。正因如此,自唐宋以来,眼疾之诊断多分五轮、八廓,此法虽过于机械,但将脏腑与眼疾联系起来,确有进步意义。

    

     就眼疾而论,与肺脏亦密切相关,肺之病变,多累及于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肺朝百脉,而诸脉皆属于目,通过血脉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肺主治节,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其呼吸,将全身血脉之血进行气体交换,吐故纳新;而肺气又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正常情况下肺呼吸正常有序,血液得以净化,携带新鲜清气,在肺气推动下布散周身,眼目亦得所养。

     反之,若肺失治节,呼吸欠畅,则眼目失养,气不推血,眼络瘀滞。若风寒暑湿燥火侵袭肺脏,肺失宣发肃降,也常致眼疾,对此李杲《十书》谓:“发热恶热而渴但目赤者,病脏也。手太阴肺不足,不能管理阳气也。”

     其二,眼之功能有赖脏腑精气濡养,如《内经》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肺藏魄,魄能助目视物定形,《内经》云:“并精出入谓之魄。”张隐庵说:“魄乃阳精所生。”《灵枢·大惑论》说:“精散则视歧,视歧则见两物也。”综上所述,肺所藏之魄确与目睛之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其三,肺主白睛,又曰气轮,脏腑经脉,皆为所制。已故眼科名家陈达夫教授曾明确指出:“目病虽多由肝,常统于肺。”主张“临证处方,有时须把肺脏照应着。”如上所述,目疾与肺关系密切,治疗时应从肺着手,辨清寒热虚实,肺病与他病之孰轻孰重,从而分别治之,常收佳效。

    

     如曾治章某,女,44岁,1995年12月21日初诊。双目流泪,迎风加剧4年。患者于4年前始出现上述症状,屡经诊治其效不彰,异常痛苦,特来诊。

     询知每到冬季上症加剧,梦多,饮食及二便正常,舌脉正常。阳明脉走目内眦,手太阴经脉走眉头陷中,此与阳明、太阴脉络瘀滞有关。治拟通清阳,开太阴,参以和络。

     处方:粉葛根15g,炙麻黄6g,光杏仁10g,桂枝6g,炙甘草6g,白芍12g,桃仁10g,泽泻15g,卷柏15g,细辛3g。7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28日复诊:服上药后流泪减少,目珠有胀感,遂于上方加炒枳实10g,又服7剂。

     1996年1月4日三诊:流泪续减,但仍梦多,原方加夜交藤

     15g,续服7剂。

     1月21日四诊:流泪减少,寐佳,继进前方7剂。

     3月29日五诊:服上药后流泪止,睡眠安,自动停药后,流泪又作,查舌质殷红,蕴热之象著,前法增入清气凉营之品,用首诊方去桂枝,加生石膏30g,细生地15g。是方共服50余剂,流泪全止。

     该患除流泪外,余症无多,前医曾从肝治,疗效不显,据经脉循行及冬季加剧,断为肺经寒束,经脉瘀滞,肺不宣发,津液不布,阳明络瘀,经道不通之证。

     故以麻黄汤宣肺开郁,加细辛通阳畅络,以开手太阴肺经之脉,促其宣散布津;以葛根通阳和络,开阳明经道;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解肌舒经;佐桃仁、卷柏活血化瘀;泽泻通利水道,促肺肃降,使津液布散、下排,给邪以出路。

     药后即效,并随症略有加减,以应病机,连服三十余剂而诸症止,但未能续服巩固,以致复发,且舌质殷红,蕴热之象已露,故去桂枝加生石膏30g,以宣清肺热,除气分郁毒;加生地黄以凉血解毒,活血开瘀。连服五十余剂,终获佳效。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悦读中医,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