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附辛合白虎汤,寒温一统治发热
2021/4/23 7:5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小编导读: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更是临床上的危重症,而反复高热让许多人无所适从。笔者遇16岁少年反复发热,经辨证,巧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白虎汤加减,寒温一统治发热获得良效,喜不自禁,整理成案以飨读者。

     指导老师:欧阳晓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内科主任)

     2020年11月11日 19:00 网诊

     马某,男,16岁。反复发热6天。

    

     现病史

     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伴恶寒、乏力、困倦,双下肢泛发暗红色皮疹,于当地医院住院,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缓解,11月11日邀余网诊。微信网诊症见:反复发热,体温38°C~39°C,着衣重裹,双下肢泛发暗红色皮疹,无汗出,无头痛,无肌肉酸、僵痛,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口苦,二便调,纳眠稍差;患者姐姐代诉:当地天气很缓和,但他却用被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中医四诊

     望:神志清楚,疲倦面容,形体适中,自动体位。舌质鲜红,苔薄黄,舌面可见鲜红色芒刺。

     闻:因网诊限制无法闻诊。

     切:因网诊限制无法切诊。

     专科检查:无。

     辅助检查:暂无。

    

    2020年11月11日一诊舌象

    

     病因病机分析

     太少两感,邪入阳明,正邪纷争,发为本病。

    

     诊断中医诊断-发热,太少两感证。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因)。

    

     治法

     温经解表,清热凉血。

    

     方药

     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白虎汤加减。

     麻黄15g、制附片30g、细辛6g、石膏60g、炒知母20g、炒稻芽30g、水牛角30g。2剂,水煎服。

     服药方法:共2剂,制附片另包先煎1小时,以口尝不麻为度,余药用热水泡药半小时;待制附片煎好后,纳入余药同煎,小火煮开5-10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100-150mL,每日3次,1剂1天。

    

     调护

     避风寒,忌生冷饮食。

    

     二诊

     2020年11月12日。患者姐姐代诉:前晚服药一次,患者感头痛,但能入睡。12日晨起床,顿觉诸症大减,双下肢皮疹消退,体温37.2°C;舌淡红,苔白,无明显芒刺。嘱继服药一次,其姐微信告之,患者未再发热,于14日办理出院,一周后微信随访未复发。

    

    2020年11月12日二诊舌象

    

     按语

     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体温≥37.3°C称为发热,西医学根据发热的病因将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种,根据发热临床表现,发热类型又分为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类型。治疗发热多采用物理治疗、解热镇痛、消除病因等方法。

     中医内科学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包括: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内伤发热包括痰阻发热、血瘀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等。

     中医内科学辨治发热证目繁多,从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入手,可执简驭繁。六经辨证,首辨阴阳;《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在仲景时代并无体温计,因此发热或无热多指患者的自我感觉,而非体温计测得,此案患者体温虽高,但自我感觉恶寒重,且厚衣裹被,病发于阴。

     次寻病机、方证:患者伴乏力、困倦,《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少阴病有寒化、热化之分,此案患者无热恶寒,以无汗出、乏力、困倦等为主症,又有舌质红、舌有芒刺、体温居高不下等热象及标症,属少阴寒化证,当治以温经解表,清热凉血之法;选取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白虎汤加减,方中麻黄解太阳之表,开腠理玄府;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制附子合表里内外,外护太阳之刚气,内固少阴之肾根,引麻黄入少阴,以出太阳内陷之邪,则温经解表不致亡阳,从里达表,由阴出阳,诚合已故云南四大名医戴丽三前辈“转阳开门”之法。

     白虎汤方中,石膏生津透热,知母滋阴润燥,虎为金兽,以石膏、知母之辛寒,肃清肺金,实为母病泻子之理,则阳明热得解;粳米、甘草缓中护胃,载药于上,逗留阳明。本案以炒稻芽代粳米,稻芽升肝阳,既健脾和中,又助诸药分消表里邪气,复中焦斡旋;患者为少年男性,病势呈正邪纷争之势,说明其身正气尚足,故去甘草以防其恋邪之弊。

     近代名医张锡纯谓石膏:“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道出石膏退热之良效,其用石膏退热轻证必至两许,重证必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其言,《神农本草经》载石膏:“味辛,微寒”而非大寒,部分医家受石膏大寒之说的误导,不敢放胆用之,何能有大效?

     跟师侍诊时,导师欧阳晓勇教授常言,石膏退热快,知母退热持久,为退热绝配,应用比例需遵3:1之比方效佳。山西名医靳文清老言:“治热不用酸寒,犹救火不用水也”热过之处,其阴必伤,治热辅以酸寒,则津液内守,阴阳合和;患者双下肢泛发皮疹,舌见芒刺,故加水牛角凉血解毒,既合“治热不用酸寒,犹救火不用水也”之旨,又防邪陷血分、变症丛生。诸药合用,共奏温经解表,清热凉血之功,标本兼治,寒温一统,重剂起沉疴。

    

    体会

     一、“天气很暖和,他却用被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这样的描述在很多医家的医案里都有记载,没想到现实中刚好遇到,实为平时读书、读医案积累的运气;

     二、患者服药后感头疼实为服药后的暝眩反应,《尚书·说命篇上》有:“若药不暝眩,厥疾弗瘳”一说,次日,患者顿觉诸症大减,是为佐证;

     三、一周后随访未复发,验证石膏、知母为退热效捷、持久绝配药对之说;

     四、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白虎汤本为寒热对立之剂,但同用却能效如桴鼓,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审机用药之神奇;

     五、导师欧阳晓勇教授虽以治疗皮肤病为主,但导师喜研经典,理宗内难,法崇伤寒,门诊常有不少疑难病患前来求诊,长期发热前来诊治得愈者时常可见,导师常从六经辨证结合卫气营血辨证角度入手,临证履获佳效;此案仅为笔者践行导师经验案例之一,为窥其学验之一斑,乐为分享。

    

     本文作者:黄南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研究生3班在读,中医外科学皮肤病方向,师承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内科主任欧阳晓勇教授。

     擅长:痤疮、荨麻疹、湿疹、斑秃、银屑病,内科、妇科、儿科部分常见病,如:发热、咳嗽、痛经等。

    

     扫码咨询

     责任编辑丨陈思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