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有一道“坎”,这批人最容易倒下,大家都看看吧~
2023/4/4 7:5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最近几天,我国北方地区暖阳高照,但这种温暖的状态即将被一股较强冷空气打断。

     虽然南方地区的降温程度会相对弱一些,但连日的阴雨缠绵,大家仍需做好保暖工作。

    

    

     降温带来四道坎

     第一道坎在“血管”

     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对我们的心脑血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据统计,每年春季“倒春寒”时节,都是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疾病的高发期。

     ? 对策

     中老人要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另外,如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则必须高度警惕中风。

     第二道坎在“肺”

     冷空气的刺激会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稍不留神就会感冒发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也易被诱发。

     ? 对策

     本身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人、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以及一些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外出或到人群密集场所要正确戴口罩。

     外出运动时合理增加衣服,避免汗出迎风,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第三道坎在“关节”

     冷空气带着雨雪而来,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关节不好的人,此时最容易出现骨关节炎反复发作。

     ? 对策

     做好膝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护踝,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温经通络散寒,预防骨关节疾病。

     第四道坎在“肠胃”

     忽冷忽热对肠胃伤害很大,拉肚子、胃胀不适……都是常见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疾病。

     ? 对策

     本身有胃病的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饮食上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倒春寒”怎么办

     1.揉降压沟

     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血压高的人,按着这里会有跳动的感觉。

     按摩方法:以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从上而下掐揉耳后降压沟。

    

     2.吃点葱姜蒜

     号称“厨房三宝”的姜、葱、蒜都属于药食同源的食材,常用于防治感冒。姜、葱、蒜具有辛热发散的药性,可辅助人体阳气除邪气、祛寒湿,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贴个暖宝宝

     平素手脚冰冷的人可以在尾骨上贴个暖宝宝。此处有督脉的起始穴——长强穴,人体阳气由此生发。

     注意此处的保暖,不仅可以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更流畅,而且能使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4.热水泡脚

     经常用热水泡脚,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5.多喝温水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有助于预防春季常见病。

     尤其是对于患有痛风的朋友来说,由于低温会降低尿酸盐的溶解度,降温后我们的手脚关节受凉,会使尿酸盐沉积,从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多喝温水可以帮助尿酸盐排泄,预防疾病发生。

    

     特约审稿:阳文

     宣威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主治医师,2015年7月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同年到宣威市中医医院工作。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对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昏迷等。

     擅长:糖尿病相关疾病、甲亢相关疾病、甲减相关疾病、甲状腺炎、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痛风、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