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这种肉最养血管!还能防痴呆!但4种情况别吃~
2023/4/9 8:3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鱼肉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肉类,具有低脂肪、高蛋白、易吸收的特点,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每周半斤鱼,死亡率下降

     此前,一项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等机构联合进行的、长达11年多的随访研究发现: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150g的人,每周食用鱼类200~300g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

     而这主要是因为,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

     此外,常吃鱼还能保护视力、提升脑力,降低痴呆的发生风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提高精子数量、预防结肠癌……好处多多!

    

     春季鱼正鲜

     春回大地,告别寒冬、潜伏在水中的鱼儿也纷纷外出觅食。

     此刻的鱼儿不仅肥嫩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是食用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以下几种淡水鱼,不要错过哦~

     1.草鱼:平肝祛风,暖胃温中

     草鱼性温味甘,入肝、胃经。其肉质嫩而不腻,可滋补开胃,对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者为滋养佳品。

     2.鲤鱼:补脾健胃,利水消肿

     鲤鱼性平味甘,入肺、肾经。鲤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质佳,特别是谷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丰富。

     鲤鱼的药用价值高,与冬瓜煮汤服食,可治肾炎水肿。

     3.桂鱼:益气补血、健脾和胃

     桂鱼也叫鳜鱼,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春季的桂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适宜儿童、年老体弱、脾胃不佳者食用。

     4.泥鳅:补中益气,除湿退黄

     泥鳅性平味甘,入肝、脾经。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促进精子形成,成年男子食后可强身健体。

     ? 小贴士

     清蒸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油脂的摄入,做出鱼肉的鲜味儿是最健康的吃法。

    

    

     四种鱼别吃

     1.未煮熟的鱼

     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除了要煮熟外,还要记得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过度油炸的鱼

     高温煎炸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不利于健康。

     4.含汞量高的鱼

     一般来讲,大型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含汞量更高,如长寿鱼、旗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大鲭鱼、马头鱼等,不建议经常食用。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