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妆束》为你打开:全景式隋唐女性时尚之美
2022/4/17 19:16:47 玉姐的生活美学

     (点击上方音乐,阅读更美好)

     作者 / 玉兰花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清平调》,经邓丽君、王菲二位歌后演绎成为经典。歌中描述的是杨贵妃雍容华贵的美貌。

    

     杨贵妃

     现代女性,化妆装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适宜的装饰不仅成为社交礼仪,打造IP形象,也将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但是,你是否知道,妆束在我国的发展史?在最为繁荣的唐代,女性又是如何装扮自己的呢?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横空出世。该书由左丘萌撰文,末春绘图,历时3年合作完成。它讲述了上溯至隋,下及五代,包含绮罗(衣) ,琳琅(饰),粉黛(妆容),髻寰(发式)四个方面的内容。

     全景式史料写法,呈现历史也剖析生活,以丰富的手绘复图,带给你生动直观的阅读体验。

    

    全景式妆束秀

     深入挖掘历史,忠于史书记载,以考古为基础,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当时真实的女性妆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书中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来自:

     一是历史文献、出土文物、考古资料以及敦煌石窟;

     二是选自世界各地的美术展、博物馆的藏品;

     三是作者手绘的女子妆束复原图。

    

     考证分述各类妆束的名称,款式和组合搭配,以及一衣一饰背后的故事,一应琐细,真实可信,有穿越历史时空之感。

     妆奁,就是今天的化妆套盒。

     关于妆奁的讲述,作者从开元六年出土的一套完整妆具(一面银背铜镜,各式小盒,两件鎏金银质小盂)开始。

     阅读中你会惊喜不断:

     唐代女性的漆制木妆奁,已有两层构造,上层装木梳及贴面的花钿;下层装铜镜,银盒,粉盒等。

     盒字又同“合”,在古代这种盛有脂粉香膏的方寸之物,成为男女间的信物相赠。更有在银盒底部镌刻“二人同心”字样 ,诉说着绵绵的情意。

    

     章节构思极为巧妙自然。

     为了增加史料的真实性,以出土案例谈起,根据墓志铭,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的身份地位,然后“复原形象”;在此基础上,配有小常识的知识讲解,丰富拓展更多的相关知识。

     穿插的彩色手绘,增加了时尚度,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认知,让古老的妆束焕发青春的活力。

     大量诗词的引用,恰到好处,从文人墨客的笔端再现了鲜活的历史场景,变得诗情画意。

     书中所述妆束,单独看,各有详实的出处,引人入胜的故事,吟唱于优美的诗词;

     整体看,以时间为序,以出土文物为原点,点点滴滴串成一幅完整的隋唐妆束画卷。

    

     李静训妆束复原图

    

    趣味性

     一般来说,阅读纯史料书籍比较枯燥,但是这本书会带给你前所未闻的乐趣。

     比如说,唐代女性的化妆步骤分为七步傅粉,匀红,画眉,注唇,贴花子,绘斜红,施面靥。

    

     重点说明了贴花子,绘斜红,施面靥这三个消失了的化妆,其演变过程,朝代的背景,其中的故事等。

     讲到施面靥,唐代诗人元稹的《春六十韵》说:“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面靥,并不是常说的酒窝,而是一种在嘴角两侧涂绘颜料或粘贴花片形成的假靥。

     它又叫“的”,是一种女性实用标记。或遇月事不方便,便在脸上点上红色圆点,起到一种暗示作用。

     传说这种化妆的兴起,是三国时期,因醉酒误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颊,经太医治愈之后,留下赤点却显得娇妍。所以,纷纷效仿以丹红胭脂点颊。

     “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余泪迹,知著脸边来。”同样是元稹的《鱼中素》,记录了绘斜红的样子,又得到另一个传说:斜红始于三国时期,一个叫做美人薛夜来初入魏宫,曹丕隔着屏风看她,脸上伤处的瘀血艳丽如朝霞将散,这就是其后的“晓霞妆”。

     从初唐到晚唐,随着时代变迁,斜红的样式也得到不同的演变。

     作者为我们打开的隋唐妆束画卷,从服装到配饰,从发型到妆容,再到公主的嫁衣,与诗词相伴,与趣味的知识相关,与精彩故事相通。读来妙趣横生,爱不释手。

    

    唐朝女性斜红试样

    

    带给我们的启发

     关于妆束,取自唐人小说《游仙窟》:“妍华天性足,由来能妆束”,是用来形容美人的句子。能妆束也就是时尚的意思。

     而如今,时尚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的缩影。站在时尚之门,看时尚的演变,以史为鉴,反观自我。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继承。

     妆容方面,唐代的七个步骤,我们简化了彩妆的部分,与快节奏的生活匹配。延展出皮肤的保养和护理;

     着装方面,没有了礼制的束缚,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定位自己的穿衣风格,更加体现个人风采;

     配饰和发型方面,更加与现代风格吻合,多了些简约时尚,少了些繁杂夸张。让配饰与发型、服装搭配更加协调,具有整体美感。

     二、注重细节的搭配

     唐代的服装在色彩和面料运用上,已特别注重细节的搭配。如唐代盛装所穿的翟衣,“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就是最好的写照。

     对于衣裙要求相连同色,衣料用不同色彩的“织成”,不同于日常女服流行的上短衫,下长裙的式样。

     现代女性的腰带不仅仅用于束腰,还是提高腰线,拉升腿部线条的最佳单品。

     唐代女性在翟衣外面以大带束腰,而且颜色选用与翟衣同色。在腰际的两侧还配上玉佩,以示走路端庄的姿态,以体现尊贵的身份。

    

     太平公主妆束复原图

     三、美是一种和谐

     现代形象美学包含服装、配饰、发型、妆容、肢体形象五个方面,单纯一个方面的美,不能称其美。

     关于这一点,唐代女性从绮罗(服装)、琳琅(配饰)、髻寰(发型)、粉黛(妆容)四个方面展现,在材质,色彩,款式,风格、等级上区别划分。

     这种美的平衡认识观,是对美的独特见解,一种审美和赞赏力。仅此服饰之美的侧面,窥见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在当时世界,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严谨求实的精神

     在出书的三年时间里,两位作者全心身投入,目标明确,心无旁骛。

     插画作者末春,绘制的每位人物,都会严格依据文字作者左丘萌提供的文学作品、同期的壁画雕塑、出土的文物照片等资料进行重构,并给她们设定合理的场景。

     反复抠细节“每画完一张,要似乎感觉到是真实存在的”方可罢休。

     这种繁杂,细致,漫长的工作,最终汇成全新的唐代妆束。其背后凝结着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艺德。

     《中国妆束》是唐代文化的缩影,是对珍贵文化遗产的发掘与整理。这种优秀文化的传播,看似微小,却精神可嘉,意义非常。

    

    忘不了第一次捧读《中国妆束》

     外包装淡金色山水画配以唐代女性形象,内衬粉红色的扉页,美学格调完美统一。

     精美的线装设计,形似百科全书,方便随时查阅。

     大量彩色手绘、出土实物图片、世界各地的展馆图片,与诗词的意境交相辉映,将隋唐时代的妆束和生活画卷,栩栩如生地呈现……

    

     本书读来轻松,不失趣味,亦可作为美学普及读物时常翻阅。它有关历史,但不苦涩;有关美学,却蕴含深意。

     如果跟随作者的笔端,透过妆束看生活,从其中的典故中得到启发,或是感悟诗词的优美,抑或从史料中获得思考,甚至重新定位时尚,管理自我形象,都是开卷有益之事。

     -- END -

     作者 | 玉姐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我是玉姐,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走进【玉姐的生活美学】。

    

    
玉姐”生活美学,优雅于心“

     写作爱好者:一位10年资深人力资源师的生活记录。职场成长,人生感悟,影视点评,管理思想......都是点滴生活的原创。

     生活美学设计:专注于形象设计,穿搭指导,衣橱管理,田园插花。线下线上培训,网络课程,沙龙面对面。

     ▼今日推荐

    

     更多走心原创美文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玉姐的生活美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玉姐的生活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