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职场人的5点建议,说到心坎上
2022/4/20 17:41:47 玉姐的生活美学

     (点击上方音乐,阅读更美好)

     作者 / 玉姐

     身边的两位大学生,择业经历是这样的:

     一位毕业后考研没有成功,择业时,又因为专业偏冷,未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好在她及时调整思路,最终就职于一家科技型企业,边工作边继续考研;

     另一位同学通过校招,幸运地被华为录用,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

    

     入职关口,是每个人面临的“坎”。坎前是选择,坎后是发展。

     有的人,入职前三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专业度、人脉、综合能力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有的人却萎缩不前,始终未能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在激烈的竞争中,前人的经验和箴言,让我们避免一些过错,少走一些弯路,增加一些信心。

     今天,与你分享职场的5点建议,相信对初入职场的你有所启示,掌握打开职场的正确方式,快速成长。

    

    埋头苦干,忽视自己的贡献

     初入职场,一腔热血投入到工作,无疑会受到更多的赏识和青睐。

     有的年轻人,甚至认为“工作成果足以替我说话”,不需要推广自己。甚至也不愿意、不习惯在别人面前说明自己,因为这让他们感到不好意思,提及自己的功劳是在吹牛。

     而当自己埋头耕耘的成果,没有得到认可,或是被他人夺走着,又陷入极度的心理不平衡,工作热情受到打击。

     事实上,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不等于机会就会自动送上门,你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或是机会,主动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电梯里的即兴演讲”就是这样一个推介自己的案例。一个跨国公司的领导从中东回到公司,与一位职员在电梯里相遇。

     上司寒暄问起职员的工作。这位职员用三句话说出了自己在哪个部门,从事什么工作,希望达到的工作目标。

     上司听完,表示愿意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机会来自电梯,或是其它任何地方,就看你是否认真把握,牢牢抓住。

     或许,当下一次机会敲响你的大门,学会用三句话说明情况,在较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优势和贡献表达出来。

    

    

    专业还是综合能力?

     职场新人,将专业所学与职场对接,发挥专业特长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其实,在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就将人才分为:专业人才和管理类人才进行意向培训。

     入职初期,正是你客观了解、评价自己的关键期,走专业技术的道路,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或者是从事管理的岗位。

     无论哪种岗位,职场都是协同合作的组织,不可能单一的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

     工作的团队,依靠的是协调,配合,合作精神。

     陷入精益求精的工作,忽略了整体工作目标和愿景,会导致付出越多,出错越多;工作越投入,或许成为流水线的零件部,其它的能力渐渐被淡化。

     长此以往,你就会因为技术单一,太过于“精”,反而被卡死在专业这件事,别的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一家生产市政灯具的高新企业,研发部门对新录用的大学生们进行了6个月的部门轮岗。

     经历了工厂、销售,研发的基层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更接地气,专业研发能力与市场客户接轨。

     学生们也通过参与运营的过程,清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定一个人的能力,从来不是单一的评判专业技能,而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你未来职业的晋升空间。

     而评判职场晋升的四个要素是:专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个人口碑和魅力;你在公司的地位。

     所以,在具备专业技能的情况下,拓展你的综合能力,才是你腾飞的资本。

    

    好的人缘是互惠互利

     生活中,一个人80%的烦恼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的。

     通常,专业技术人员或是科班出身的人,不屑于利用人际关系,认为这样不道德,为交朋友而交朋友是世俗的事。

     组织里,不通畅的人际关系不仅阻碍自己的发展,造成内部不和谐,也会耽误同事,下属以及公司的发展。

     阿基米德曾提出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就是杠杆原理。

     其实,人际关系就是你在职场当中的支点。把握好人际关系的杠杆,学会使用其中的原则,将有助于你的职业成长。

     几点建议:

     1) 与自身价值观,使命感相同的人为伍;

     2) 建立平等互惠的思想。给别人制造帮助的小机会,加深彼此之间的友情;

     3) 与能力胜过自己的人同行。

     显然,借力这种资源,你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机会,在融洽的关系中,收获快乐、成长与发展,个人品牌和口碑也会在持续不断地沟通中建立。

    

    坚持职业生涯主线

     先说说洛克菲勒年轻时求职的经历。

     洛克菲勒出身贫苦之家,身为长子,一心梦想成为富人,帮助解救家境。他勤奋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立志进入大的知名企业。寻找工作屡遭失败,但越是艰难越是坚持。

     6周后,他收到休伊特-塔特尔公司的录取通知。欣喜之余,他把9月26日定为比自己生日都重要的“重生日”。

     他争分夺秒、竭尽全力,三年后辞职,创建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开始为自己工作的历史。

     从此,他走上了亿万富翁的掘金之路,并成为全球首个亿万富翁,至今这个家族仍然续写着财富的传奇。

    

     洛克菲勒的成功,与他年轻时清晰的人生方向密切相关:

     十几岁时,立志要拯救家人摆脱贫;求职时,寻找知名企业得以磨炼;辞职创业为自己工作,尽早实现梦想。

     入职的你,是否想过职业生涯的方向?对你来说,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真正的梦想是什么?

     方向和目标一旦确定,你就需要在初入职场的三年里努力践行,或调整,或突破,进入到循环上升的空间。

     有时,疲于应付眼前的事务,使你无法从深度和广度来思考职业生涯的总体发展。这种状态,看似没有停滞努力,事实却在倒退。因为你没有将宝贵的三年,放入整体的职业生涯予以规划。

     等回过头来,毕业的新人就在身边:“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美国心理学家萨莉.海格森说:“人们向上走的路径,不是一条梯子,而是一条横梯,它可以不停地更换。”

     也就是说,你将专业技能的优势放在职业生涯的全局来思考,在攀登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垂直向上,它可能横向发展。

     关键是:找到自己适合的,喜爱的,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清理感性的烦恼

     职场招聘有个新词:招聘成年人。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成年人与小孩的区别:成长人不受情绪支配,小孩没有长大,受情绪左右,易生烦恼。

     而情绪不稳定的人,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还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情绪有过激反应的人,多具有感性的烦恼。一方面来源于你的关注点过多,过散,或是同一时间关注多个事情,导致精力分散,专注力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可以试着屏蔽干扰你的“雷达”,做到静心专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慢慢变得理性思考来处理问题。

     有时,烦恼的根源来自于你的所思所想,这就需要调理自己思考的角度和出发点。这方面,日本的哲学企业家稻盛和夫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他创办京瓷时,成为松下的供货商。但随着市场的加剧,松下的采购价格不断下降,很多供货商气愤,抱怨,争吵,最终退出了市场。

     稻盛和夫却照单全收,把精力全部放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诚然,感性的烦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用心做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走出困境。

     此时的你,如果同样经受诸多的感性烦恼,请理性地分析,学会分辨和清理,转变你的思维和视野,心态自然豁然开朗。

    

     华为在新员工入职的欢迎辞里说:

     “你要十分认真地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你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每一级台阶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不要蹉跎了岁月。”

    

     职场是一段新的旅程。

     尽管之前的你,有多么的优秀,做出多少成绩,都需要与往事干杯,好好跟过去的成绩道别,以空杯的心态来迎接新工作的挑战。

     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出发,成为更好的自己。

     或许,步入职场的你,不得不打破已有的舒适区,接受未知的环境和考验,但你仍然要大步向前,拥抱它,带上你的热情、态度、技能、才华和好习惯。

     感谢曾经的你,期待明天更好!

     - END -

     作者 | 玉姐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我是玉姐,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走进【玉姐的生活美学】。

    

    
玉姐”生活美学,优雅于心“

     写作爱好者:一位10年资深人力资源师的生活记录。职场成长,人生感悟,影视点评,管理思想......都是点滴生活的原创。

     生活美学设计:专注于形象设计,穿搭指导,衣橱管理,田园插花。线下线上培训,网络课程,沙龙面对面。

     ▼今日推荐

    

     更多走心原创美文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玉姐的生活美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玉姐的生活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