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掏心窝的写作干货,你一定受用
2022/8/11 11:59:39 玉姐的生活美学
作者 / 玉姐
最近,看到日本匠人秋山利辉讲述他的木工炼成记,很是惊叹!他独特的匠人理念,带领弟子潜心修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工工匠,刷新了我对匠人精神的认知。 比如:在培养匠人精神时,他提到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报的人。一个学习手艺的工匠与写作有何沾边? 他却说: “一个工匠绝不能只会干活,你得有文化,能够给客户写简报,给你的领导写简报。做一个能够用书面、文字、电话,与别人良好沟通的人。”
写作,在秋山利辉眼里,是可以更好地沟通,传达作品,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培养。 想想也是。 
开车,以前是职业,如今是人人具有的技能。 写作,曾是文字工作者的工作。现在是人人可以习得的技能,在各行各业广泛运用。不仅如此,它还是训练思维,磨炼意志,心灵对话,疗愈心情的生活方式。 我是中途开始写作,见证自己成长的文学爱好者。今天,就以新自媒体亲历的过程,以笔会友,说说锻炼写作的那些事。 希望这些掏心掏肺的干货,给迈向写作的你以启迪,或同行的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入场准备
现在,网上软件的普及,为写作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新媒体写作,各种视频的脚本创作,广告文案,企业宣传,个人IP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文体,你都需要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以新媒体写作为例,有以下心得: 1)知彼
就是了解新媒体写作的方法,调性,风格。这是因为各个公众号都有自己的撰文风格,服务于特定的阅读群体。 比如:《水木读会荟》面对的清华学子,其文章大多是反映大学生成长、社会观点,前沿科技等;同样是面对清华学子的《水木国学堂》,“国学堂”三个字,就大致区分了它的国学主线,以宏扬中国文化的撰文为主。 试想,如果你撰写的是学生成长的文章,放在读书荟适合,国学堂可能就不会发布,这就是调性。2)知己
知道自己擅长哪方面的文章,自己熟悉的领域和专业,这样写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一个人的经历、喜好不同,在撰写文章时,如果讲述曾经的经验和成长,给别人带来指导和启迪,才是文章真正的价值,显示文字的力量。 所以,找准自己喜欢的类型,进入擅长的赛道很重要。比如鸡汤类,文艺类,文学类,育儿类,职场类……深入进去,反复精读,理清思路,撰写不断,就会快速起跑。 相反,如果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话题,很快就会言语枯竭,没有思路,或是缺乏新意,自然出不了爆文。

3)导师指引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在谈到刻意练习的方法时,提到应该寻找一位好导师。 她说: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示范正确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并且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可以帮你更加迅速地取得进步。 回想自己走上写作的道路,正得益于“导师”的指导。 初涉新媒体文章,自我感觉文笔尚可,平常也喜欢写写文章愉悦自己,投稿却屡投屡空。那年十一假期,我闭关14天的写作课程开始了。每天听网课,线下逼迫自己写。深入进去,才知道新媒体的不同写法和路径。 经过不断地练习,渐渐有了方法,抓住了写作要领。从自己擅长的影评开始,文章得到大号的刊发,喜悦和信心俱增。 之后,又结合自己的专业,拓宽写作内容,尝试不同公众号的调性和写作要求,走上了新媒体创作的道路。

过程熔炼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之后,你可能在某些话题比较擅长,比如:育儿、职场、成长、两性、教育等…… 从早到晚沉浸在写作的美好氛围里。但是,信息时代的媒体写作,必须在题材,写法上不断有新的创新和思路,有新闻的视角和敏锐性。 在已习惯的内容和形式里,需要跳出舒适区,不断地探索新的可能。当一时寻找不到出路时,又会陷入迷茫与彷徨。 我也曾处于这种停滞阶段。在影评、职场方面有许多想法,我手写我心,就很顺手。
但是,想改写一些育儿的文章,苦于没有故事和素材,调性的把握不甚熟练。 这时就需要心态平和,免除争功进利的思想,更不可有抄袭、洗稿的行为。将写作看作是“德艺双馨”的追求。 如若你把这种标准当成写作的理想境界,陶冶情操的方式,就会成为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作者。 有这样的思想,写作之路会更加宽广,长远。写作也会成你的密友,陪伴一生。 
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三个步骤:输入,思考,输出。 1)输入 就是多读多看,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话题,题材,故事,金句,古诗,名言……这些素材在适合的语境出现,能够迅速提升文章的含金量。 为什么有的文章阅读量不高,从开头就吸引不了读者?就是缺少了这些素材,没有闪亮登场的机会。 所以,平时做好储备,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常常使用软件进行笔记,随时记录使用时随时调用。 大量阅读公众号文章也是输入,其最佳的方法是对文章进行拆解,分析构造,逻辑层次和递进关系。 从而,很轻松地掌握文章的精髓,做到活学活用。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公众号文章都深入研读。这样的话,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抓住重点。精选适合自己写作风格和调性的公众号,关注就好。 公众号每天有更新。运用碎片的时间专注阅读,收藏、研读、仿写,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2)思考 读书时,高分作文的评判都是:文章立意新,结构好,主题突出。 好的立意和结构正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别人未见的视角,新颖的写作思路。有时候,同一个热点,因写作角度和水平不同,文章的质量千差万别。 如何历练独到的思考? 首要的是积累广博的知识,让自己驾驭不同的文体和调性的能力,就容易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不容忽视的是,与写作爱好者互动学习,避免闭门造车。新媒体写作,重在一个“新”字。
交流所获的写作方法,技能,甚至市场动向,在提笔时,脑海中就有了方向,话题更接地气,容易得到大号的青睐,迎得不俗的阅读量。 才思泉涌,是好奇心和敏锐度的体现,文章的触角是社会关切热点,就会自带流量。所以,日常养成边学习边收集整理的习惯,为思考蓄能。 
3)输出 写作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笔耕不辍,方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或许你是写作小白,还在摸索上路;或许长时间伏案,仍然石沉大海;或许,你已上路,但苦于提升。 无论怎样,请坚持下去,不要放弃。随着你撰写的累积,你就越有写作的欲望。 写作对你而言,不再是痛苦,而是享受。一篇优秀的文章能够治愈和感动他人,价值正在于此。 好文章是改出来。不要害怕修改,一遍遍的修改,才会萌生新的想法和思路,才有美文出炉。“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所以,不要吝啬修改文章,修改是好文章的必经之路。

练习,练习,还是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研究世界诸多成功人士时,发现:杰出并非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写作亦然。我们常常用“爬格子”来形容写作的艰辛,是因为没有刻意的练习,就不可能持续撰写出高质量的美文。刻意练习对于写作尤为重要:一是运用“Top Gun”方式,即:将写作当作待发的稿件,按照文稿的要求进行专一练习,直到发稿。 新媒体写作,有别于散文,公文,总结等文体。初写时,我们容易将写作当作心情故事,或是一般性散文来写,屡屡得不到上稿回复,陷入迷茫之中。 其实,此类文章的本质 ,是给大家带来启迪,精神的觉醒。更多是一点鸡汤,一些文艺,加上故事和金句的提亮,让阅读体验更好,传达文章的用意。 二是坚持“三F原则”。就:专注、反馈、纠正。 具体来说:专注就是有明确的投向目标,文体形式,具体栏目,并定制练习达标。 反馈是基于退稿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与优秀的稿件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和努力方向。
纠正,是对查漏补缺的强化练习,也是专项练习,最终达到相应能力的提升和固化。 
三是保持动机。事实上,能够让你坚持练习的,是动机。你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的理由。
练习中,我们或许遭遇写作瓶颈、投稿无望,没有灵感等困扰,但只要有写作的强烈愿望,明确的动机,自我的认同,加之社会资源的支持,都是你继续前行的坚定力量。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说:“我这人,无论对什么,都务必形诸文字,否则就无法弄得水落石出。” 他33岁开始作家生涯。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终成世界著名作家,文学作品广为畅销。 他的身上,是写作的坚持与执着,忠于内心的想法,超人的刻意练习,以及丰硕成果背后所隐藏的“所谓努力,就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2022即将来临,如果你有意提笔,记录生活,培养写作的技能。请相信:只要开始练习,都是美好的开端。 无论你的写作基础、进展如何,能否成为专业写手,这些都不重要。学习在路上,就是改变,会有收获。 有人说:一个人会说话就会写作。 心安之处是写作。 人人都可以写作,视它为整理心灵,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将生活的点滴内化于心,成为滋养成长的养分。 如此,甚好!
- END -
我是玉姐,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走进【玉姐的生活美学】。
专注于形象设计,日式收纳整理,田园插花;
线下线上培训,网络课程,沙龙面对面。

玉姐”生活美学,优雅于心“
▼今日推荐

更多走心原创美文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玉姐的生活美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玉姐的生活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