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稻盛和夫: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却是认知种下的果
2022/9/1 12:26:26 玉姐的生活美学

     (本文由玉姐朗读,点击上方即可收听)

     《教父》里有句经典的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一秒钟看清和半辈子看不清,听起来就差距遥远,根源却是认知的不同。面对同一件事,认知水平低的人停留在表象,认知高的人则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简单讲,认知水平就是认识、感知外界事物,获取更多知识,总结经验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本文讲述的是稻盛和夫的亲身经历,这些有趣、真实的故事,更容易了解认知,用心体会,一定有启发和帮助。

     01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目标,目标的制定和执行,包含着不同的思维认知。

     制定目标时,我们过于着眼于实际能力和水平,仅仅依靠现有的条件。一旦目标过大,或许就会想:因为我没有学过,不懂得相关知识,肯定做不了,就会选择能力之内的目标来完成。

     稻盛和夫恰恰相反,设立的是“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将来进行时。他想:

     “因为我没有学过,所以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

     但是,我有干劲,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

     而且就从这一瞬间开始,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术;

     将来秘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开花结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长。”

     从将来进行时的角度来制定目标,就是先承认现实,倒逼自己开始学习,树立信心,持久地努力,最终达到超越自己的能力。这也是成长型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布朗在认知天性的研究中,提出“创造合意困难”。就是说:合适的困难,也是创造学习的机会。好的绩效考核也蕴含这一原则。不费力就达成的业绩往往没有动力和创新,高于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让员工跳一跳够得到,才是好的绩效管理。

     02

     松下幸之助的演讲中,提出了“水库式经营”的理念。就是运用好水库的两个功能,雨天蓄水,干旱浇灌。

     会上,有人向松下幸之助提问:企业经营如何做到这种余裕,能否给出具体的办法。松下幸之助想了想,说:“不,你不想可不行啊。”

     此言一出,场下议论纷纷:做到余裕当然好,你不教我方法,我怎么能够做到?真是不痛不痒地回答。

     但就是这样一个回答,却让稻盛和夫像电击一样震撼。他的脑海延伸出这样的理解:

     “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

     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

     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同样的一个问题,认知不同,导致不同的思考,引发不同的行动。积极思考,寻找办法,才是最优的方案,别人终究无法代替自己,走得更为长远的,始终依靠亲身实践与探索。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律。”

     03

     创办京瓷时,为了承接松下公司的订单,不行也说“行,我们行”。苦苦钻研,做到研发成功率100%才放手。

     面对不断降低的价格,供货商们认为要求苛刻,无法完成,选择退出。稻盛和夫转念一想,公司刚刚起步,腰、腿正需要锻炼。

     于是,松下的要求二话不说,照单全收。绞尽脑汁,积极应对,想办法节减成本,最终成为松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松下积累的创新和磨炼,让京瓷轻松打入欧美市场。稻盛和夫感慨地说:“人都是在反反复复的失败和错误中成长的、发展的。”

     职场如商业战场,总有抱怨和不期而遇的困境,如何正确看待,这是职场人的心态和修养,归根到底是认知左右着想法,驱使着行动。

     找出路,而不是站着吆喝,发牢骚,积怨气。俯下身来,扎实工作,钻研创新,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04

     稻盛和夫的职业成长,或多或少投射在我们身上。想法决定出路,如果试着稻盛和夫的想法和理解来应对,再棘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既然认知不同决定行为方式。那么,如何提升认知?怎能正确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呢?

     1)大量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阅读使人变得智慧,理性,广博,充实,有价值。

     林语堂撰写的美文:《读书是一件雅事》,说出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思想反省的境界,读书的目的、风味与嗜好,将读书的“雅”写得妙趣横生。

     人们常说:读书与不读书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其实,在阅读中,熏陶和修炼的正是认知水平。通过阅读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进而改变行为,最终改变命运。

    

     全民阅读的时代,各种电子载体宽度和广度无限,但经典永不过时,切忌在低俗、无用的书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阅读的多元化同样重要。随着交叉学科的关联,如果知识面过于单一,也就局限了自己的能力,相互知识不兼容,长远发展受阻。

     只阅读不思考,书本知识不能落地转化为实践,顶多是个书童。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将自己产品化,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2)联机学习

     罗振宇在谈到CEO脱不花时,说她有个很巧妙的学习方法,联机学习。对于不了解的事情,与朋友聊聊天,吃个饭,很快就学到了。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有一首诗:“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万物互联,联机学习,也就是让自己置身于外部环境,走出去,主动联接,找资源,求合作,实现共赢。

     而在团队里,成员的专业能力和合作意识不可或缺。协同能力,是整体部署的需要,是立足社会必备的基本素养,更是展开联机学习,向身边优秀靠近的最好途径。

     3)寻找导师

     人一生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指引。导师,需要自己有目标地去寻找,主动与导师沟通,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

    

     《向前一步》的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说:

     “只有在双方都感到这是一种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联结时,才能建立最强有力的指导关系。

     而事实上不是:“找个导师你就能变得优秀,而是脱颖而出,你才会得到一位好导师。”

     可见,导师并不是找到就完事,而是一种主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进,如果找到一位好导师,而事事依赖导师,反而失去了导师的意义。

     导师,在关键的时候指点迷津,必要时提供帮助,指引方向和支持,甚至一种精神的力量。但不要忘记,自己永远是人生的摆渡人。

     05

     稻盛和夫说:“世间万物始于心,终于心。”

     心,是内心极度的渴望,是自我认知,知行合一。它需要学习实践,深度地思考,才有正确的行动。

     面对工作,稻盛和夫剖析自己的认知历程,将工作视为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转变为工作是万病的良药,读来情真意切,豁然开朗。

    

     “心不唤物,物不至”,愿我们在他的智慧感召下,提高认知,成为洞察本质的人,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 END -

     作者 | 我是玉姐

     我是玉姐,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走进【玉姐的生活美学】。

     专注于形象设计,日式收纳整理,田园插花;

     线下线上培训,网络课程,沙龙面对面。

    

    
玉姐”生活美学,优雅于心“

     ▼今日推荐

    

     更多走心原创美文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玉姐的生活美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玉姐的生活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