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赏花的志趣,都藏在这7种仪式里
2022/10/18 8:25:06 玉姐的生活美学

     (本文玉姐朗读,点击即可收听)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花卉的巅峰之作,剧中无处不在的花卉,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生活场面。

     林黛玉进贾府,看到王夫人的起居室是这样的: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由此可见,王夫人房里的瓶花,珍贵讲究,造型唯美;新鲜的时令花卉,足见贾府生活的奢华富贵。

     植物花卉贯穿人物生活的衣食住行。一个摆设一个装饰,不同的人物搭配不同的瓶花,插入各式的花枝,烘托的是人物性格、态度、精神或是命运。

     我国是东方插花的起源国,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美的艺术鉴赏,需要寻根溯源,在经典传承中汲取养分,创新发展。

     今天,从古代的赏花中摘取一些有趣的话题,无论是否插花爱好者,都可以给当下的生活带来片刻驻足观赏,惬意的美好。

    

    

     01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插花。

     古代传统瓶花技艺,丰富多彩,始于六朝,兴盛于唐宋,明清时代沿续发展。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插花于瓶,必令中儌,其枝梗之有画意者,随手插入,自然合意,不则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

     可见,中国古代的插花追求自然,在手法上注重意境美,环保简约。瓶花的固定方式,在花枝与瓶之间找到平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法。如:“壹字撒”、“十字撒”和“Y字撒”。

     第一次实践这种插花技法,依靠一枝的力量,借用一个切口或绳子缠绕,就可以将整个花枝完美地固定,没有多余的成分,更不会破坏花束的造型和设计,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

     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建的传世工艺“榫卯结构”,将各个组件完美地咬合,撑起整个建筑,屹立千年不倒。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叹为观止。

    

    

    

     02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

     这是插花造型的考究,在沈复眼中,好的插花一定是不同的形态,先是横斜观看找到最好的姿态,然后再修剪成理想的样子,以枝叶稀少而瘦骨为美。

     可见,插花是个性化的作品展现,相同的花材花器,因喜好、鉴赏、审美不同而迥异。

     好的插花作品在满足情感表达的同时,能够带给观赏者对作品的联想,达到愉悦身心和视觉享受。这其中包括造型的优美、花色的调和以及构图的精巧,突出作品的内涵美和意境美。

     要达到这种境界,对于环境和观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是任何艺术作品的欣赏硬件,有怎样的环境与氛围,就会代入什么样的插花作品,环境与花束形成和谐之美,这与服装的场合穿搭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插花的环境,沈复对此颇有研究,现在看来仍有现实的意义。他认为:

     环境布置不在于装潢修饰,徒烦费工,而在于巧妙安排;

     桌上摆设,视桌之大小,一桌?3?瓶至?7?瓶止,多则眉目不分,如同市井卖花,毫无艺术可言;

     几架垫座,要有高有低,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若同一高低,或一律前低后高,中高两低,像成排列队,过于呆板;

     要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周回曲折,有所变化,视觉才有新鲜感,不易疲劳。

     对欣赏者的要求,则是从文化修养和想象力来界定。

     如果以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美的心态去品味插花,才能够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与美感,激发内心的感慨。

     想象力更多依靠个人审美和素养积淀,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正如金圣叹所说:

     “人看花,人消融到花里边去。花看人,花消融到人里边来。”

    

    

    

     03

     赏花、聊花,自古以来就是风雅之事。

     据古书记载,中国古代的赏花以天然花木为素材,有7种不同的呈现方式:

     曲赏、图赏、酒赏、香赏、谭赏、茗赏、琴赏,每一种鉴赏都对应着一种状态,逞其志趣,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摘要如下:

     (?1?)?曲赏 赏花咏歌,为唐代所好。《花九锡》中“翻曲、新诗(咏)”就是一例。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让视觉和听觉充分享受,相得益彰。

     (?2?)?图赏 书画自古不分家。书画讲求笔墨情趣与文人灵性之美,用书画衬托生意盎然的插花,雅趣交融。宋代极为流行,所配插花以素雅为宜,忌色彩浓烈,以花传情,借花明志。

     (?3?)?酒赏 多为宫廷、富贵所为。酒可激情,可爽神,借酒赏花,意气风发,陶醉花间,别有神会。最为著名的要数李白的诗歌《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香赏 焚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的说法。宋代是我国插花发展的极盛期,香赏十分流行,称为民间四艺。

     (?5?)?琴赏 琴是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讲求琴与花相配。文人花可以用七弦等乐器,宫廷花则用管弦交响,在不同的韵律中领略个中美意。

     (?6?)?谭赏 就是谈论品花。这里的“谭”做谈论的意思,品花重在品论花木形态之美,插作结构与心得体会。理智的赏花,可提高创作与鉴赏水平。

     (?7?)?茗赏 即:品茗赏花,如同品茶一样赏花,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

     明代文人袁宏道推崇:“茗赏者上也,谭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景象:茶性简朴,可爽神醒思,手持杯茗,静观插花之美,体验无心。

     - END -作者 | 我是玉姐

     我是玉姐,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走进【玉姐的生活美学】

     精于收纳整理,田园插花,形象设计

     线下线上培训,网络课程,沙龙面对面

    

    
玉姐”生活美学,优雅于心“

     ▼今日推荐

    

     更多走心原创美文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玉姐的生活美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玉姐的生活美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