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专家先学会说人话
2022/5/26 21:13:58 雨中红莲
最近,“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成了热门话题,大家给专家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也想对这些奇葩专家提提建议,其实就是一句话:先学会说人话。
为什么咱们的很多专家经常挨骂?就是因为他们经常说假话、空话、鬼话、虚话甚至屁话,就是不会说人话!
他们在忽悠老百姓时,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说的比唱的都好听,爱锅口号一句比一句喊得响亮。自己多少遇到点事,就会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声,令人哭笑不得,嗤之以鼻。
比如说,曾经有这么一位不说人话的专家,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的一次公开演讲时曾经说:“花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点击观看视频
当时听到她说的这句话,简直把我惊呆了,她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从古到今,都流传这样一举成就,叫做“量入为出”,意思是有多大的锅,就烙多大的饼。如果我这个月收入高一些,自然敢花钱,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如果我收入很少,甚至入不敷出,把钱全部花完怎么办,以后不吃不喝了吗?
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的,也要“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担心完全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前不久,这位林女士就原形毕露,充分暴露出极其虚伪的无耻嘴脸。
比如在5月17日,她在网上发布消息说,自己上个月的某银行信用卡,仅仅消费了11.4元,银行方面还专门给她打电话问,“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言外之意,是怕她选择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消费。

然后她吐槽说:“人流停了,物流停了,所有的服务业消费都没有了,一个私行客户,月信用卡账单11.4元,多少商户活得下去……”
在另一段她发的微博中,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若干年后回望,这是多么荒诞的历史。

也许我心里有点阴暗,看到她说的这些,我竟然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反而产生了一丝快感。林女士,你不是说要“把钱花光,为国争光”吗?一个月消费11.4元,不符合你的一贯作风啊!再说了,即便是因为疫情,购物不方便,钱总是能花出去的吧?你可以在网上购物,也可以给小区的人买一些必需品,甚至可以采取最直接的爱国方式——把钱捐出去!
但是,这位林专家什么都没有做,反而像我等一样在网上吐槽,甚至说出“荒诞”这样充满负能量的词。对得起你的良心吗?对得起你说过的“把钱花光,为国争光”吗?
你我皆凡人,不用装外宾。并非是我对林专家过于苛责,我只是想对她说,你在体会到和我等百姓一样的辛酸后,要学会说人话。你说人话,受到不公大家自然会同情你,甚至帮助你;你不说人话,受到不公不但没人同情你,还会挨骂,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除了这位林专家,其他不说人话的专家还有很多,从说“死四千人等于一个没死,哈哈哈”的李毅,到说“收入两千元人民币比在国外收入3000美金更幸福”的陈平,再到金灿荣、李剑阁、于鸿君等人,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没有底线。更可恶的是,他们的言论就是以爱国为护身符、以偏激吸引眼球,已经达到高度的专业化、产业化。他们自己龟缩在安全的角落里,手里的镰刀却长长地伸向他们的目标韭菜,一茬茬地割。谁要对他们的行为有不同的声音与意见,他们就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扑向谁!
所谓专家,就是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因此被大家尊称为“专家”。但是由于很多从来不说人话,一个老鼠坏一锅粥,导致专家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记得流浪大师沈巍在社交媒体上红极一时,一时间“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这样的话也在网络疯传。这里所说的“小丑”其实就是在讽刺专家们。
在相当多的人的认知中,“专家”往往与“专业”无关,而几乎成了骗子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很多真正的专家,比如张文宏、孙立平等人,他们是用实力说话,真心实意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大家服务。如果是他们发表的言论,老百姓还会骂吗?
因此奉劝林采宜、陈平等专家,还是学会说人话,做个人吧!
丹东入户消杀政策引发担忧,网友感谢上海人的依法维权入室消杀:一种被悲观和惶恐包围着的触目惊心看到大规模违法行为,理解你不敢制止,但请别支持
宁波战狼快递员,扔掉客户快件,只因是进口货?上海街头已被小猫小狗占据!
新华社“点赞”泽连斯基,俄粉懵圈
全网愤怒!上海一福利院欲送未死老人火化,装进裹尸袋人还在动北京一小区群里的“添狗”这个四月,绿的让人心慌!上海在搞颜色革命了?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留言请理性讲技巧未关注,不上墙?阅读原文支持本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雨中红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