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事件,扯上“境外势力”才被重视?
2022/5/29 22:08:46 雨中红莲

    

     打开朋友圈,我还以为穿越到了五十多年前,一堆人鼓噪着,什么“境外势力”、“反华势力”、“文化侵略”......

     是的,他们说的就是前两天在全网发酵的教材插画事件。

     今天再来谈三点看法。

     01

     反思我们的美育教育。

     我看到一个新闻,某官媒的记者拿着小学教材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小学生,中学生和家长,问教材插画好不好看。

     有人说好看,有人说难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个随机采访的样本太少,但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审美出了问题。

     大家还记得清华110周年校庆日,有几个女学生跳了一支辣舞,在网上被刷爆的事吗?

     个人觉得,舞跳的也不好,金色服装和流苏、搭配黑皮鞋很难看。

     这个事,我当时谈过很多方面的问题,但现在只说一点,那就是学生的审美出了问题。

     这些清华的学生,和其他知名大学的学生一样,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国内名校的背景,将使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若干年后他们会走上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然后他们会在很多事情上拍板。

     不然的话,你觉得下面这些巨丑无比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

    

    

    

     店铺招牌黑底白字整齐划一,配上下面的小白花,这就是领导的口味。

    

     孩子们看的电视剧是这样的。

    

     教材的封面也是这样的。

    

     好好的安岳古佛,然后被整成了这样。

    

     美育,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词语。

     简单说,就是培养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

     它有用吗?

     起码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它既不能让孩子顺利通过中考大关、高考独木桥,也不能让孩子靠它打工挣钱贷款买房,确实没啥用。

     但它很重要。

     学绘画,学跳舞,学弹琴是不是美育?是的。

     学了这些,很多孩子以后可以中考降分进艺体特色高中,大学考艺术院校,这个有用。

     但美育并不局限于此。

     美育还包括教育者善用道德之美、智慧之美、力量之美、劳动之美、教育之美激发孩子们对于自然、科学、社会、教育之美的好奇、惊叹、欣赏、想象,从而获得学习、探索的内在动机、热情与动力。

     美育的内涵,席勒将其界定为“自由”。

     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人性解放的自由,是通过审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走向人性之完整。

     这种自由观不局限于精神领域,而更侧重于现实人生,追求一种人性完整、政治解放的人生自由,是一种人生美学之路

     大家都知道整个近代西方文明的地位,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引领了整个人类。我们现在学习的数理化,我们使用的所有现代科技的东西,都是西方文明的成果

     而引起这场人类文明变革最重要的就是文艺复兴,这是一场思想文化艺术领域的解放运动

     为何称之为解放?

     因为之前一直被禁锢,被宗教神学天主教会禁锢。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了欧洲,成为唯一正统意识形态,认为侍奉上帝是人活在世上的唯一意义,不许有别的思想,否则就是异端,异端就要被消灭,从思想到肉体的消灭。

     文艺复兴就是要复兴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倡导人文主义,宣扬个性解放,崇尚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人生幸福,强调人性,以人为本。

     正是人的思想被解放出来,才有了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才有了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

     关于“自由”,回顾一下张教授那年毕业典礼上振聋发聩的演说,这段不知被反复XX了多少次:

     所以,美育的本质内涵,就是激发自由之美,创造之美,人生之美!

     02

     反思教材审定的规则。

     教材插画出事后,网友很快就扒出了这背后复杂的利益纠葛。

     插图和版式设计是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完成,封面设计则是由吕旻和郑文娟完成。

    

     而这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压根就没有工商注册。

     吴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吕敬人既是他读书时候的老师,又是他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

     上图中的封面设计是吕旻,是吕敬人的儿子。

     吕敬人和吕旻,共同拥有一家图文设计公司。

     这个吕家,算是在文化界根深蒂固,相当有实力,网上说吕家从解放前到现在的历史就不谈了,没啥必要。

     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自喻。

     这是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大工程,也是关乎到每个普通民众家庭的大事。

     教材的选文和配图如此重要的事,肯定需要重重的筛选和评审。这里面一定有一个非常公开透明和严谨的机制。

     但事实并非如此。

     此次人教版数学插画问题出来之后,童话大王郑渊洁一针见血地说:

     “这么严肃的涉及未来的小学教材,怎么会出现这种插图?他有他的圈子,儿童文学作家的圈子中,朋友的作品,一篇不落全会选进来,一人一篇。

     很多年前就遇到过这个事情,很多编写人员找到我,说轮到我了,我说你不用轮到我,我的书还卖的出去。

     就是这样的情况在编写我们的教材,迟早会出问题。我觉得大家关注以后是很好的事情,他们应该会重视然后调整,然后把真正好的作品当教材,来培育我们的后代。”

     结合郑渊洁的话,让人意外的是,如此大事其实就和我们常见的工程招标一样,充满着权力的恶臭。

     文化界的强人们,靠着关系拿到订单,老子交给儿子,儿子再分包下去,层层转包,最后到了临时工吴勇手里。

     临时工们拿着低俗当创新,用无耻当个性,最后交差了事。

     整个所谓“审核”链条上的专家们,都充当了权力的摆设,至于是不是合伙分钱,忙着数钞票,我不知道。但是谁都没把这事当回事,这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网络爆料,翻船了。

     所以,这样的事,不仅仅出现在教材中。这几天网友们集体深扒,各种儿童读物,类似的问题一箩筐。

    

     重点不是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专家参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道德,我相信规则。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德才兼备遇到领导一支笔,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就算这次事件搞臭了吴勇,搞垮了吕家又怎么样?

     换个领导换批人,一样的搞工程转包,层层分赃。无非是换一个张勇,刘勇来承包罢了。

     当然,话说回来,我还是非常乐于看到吴勇和人社这帮人倒霉,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03

     反思教育的本质。

     教材对一个民族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日本狂揽诺奖背后的黑历史”(可点击回顾),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以前写过教材中的“扁鹊”,“四大发明与李约瑟”等文章,一篇都没存活下来。

     在我们教材中,对于很多问题都形成了定论,但是却没教会学生去思辨。比如,秦消灭分封建制,建立君主砖制,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华民族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什么?很多类似的问题,站在君王角度和百姓角度,站在个人角度和民族角度,答案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思辨过程,其实才是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过程。

     而恰恰历史上无数的悲剧已经证明,缺乏独立思想的人多了,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灾害。

     当然,现行教材中的问题,根本不能深谈,大家懂的。

     最近教材的话题连续数日上了热搜,并且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个人觉得是好事。

     黄灯老师在她写的《我的二本学生》中说:

     “现在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它拼命去鼓吹一种假装的东西,但它就是不教小孩观察身边的东西,不会思考。”“大学里的学生,你就觉得他们的生命被掏空了,就像一个空心人来到你身边,带着塑料的气味和电子产品的气味。从小引导他们的就是单一化(应试)的标准,那个对他们伤害特别大”。

     我们真的需要思考,我们这代人,需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样的教科书?希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是只教他们标准答案,还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

     今天,我们要追究的,不仅仅是教材插画的问题。

     今天,我们要警惕的是,我们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防失联关注红莲观潮

     抗战中为何几个日本兵就能管理一个镇子?

     突击队上街罚款了,魔都繁华要回来了!

     谁欲打倒莫言

     丹东入户消杀政策引发担忧,网友感谢上海人的依法维权入室消杀:一种被悲观和惶恐包围着的触目惊心看到大规模违法行为,理解你不敢制止,但请别支持

     宁波战狼快递员,扔掉客户快件,只因是进口货?上海街头已被小猫小狗占据!

     新华社“点赞”泽连斯基,俄粉懵圈

     全网愤怒!上海一福利院欲送未死老人火化,装进裹尸袋人还在动北京一小区群里的“添狗”这个四月,绿的让人心慌!上海在搞颜色革命了?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留言请理性讲技巧未关注,不上墙?阅读原文支持本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雨中红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