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核战争的概率在激增
2022/10/2 19:47:52 雨中红莲

    

     这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昨日乌军实现对军事重镇红利曼的控制,俄方在顿涅茨克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尽管俄方尚有僵持而战之力,但若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进行补充,拼资源消耗,定无法抵挡发达西方世界的倾力相助。然而,征兵的过程不尽人意,9月26日,一名男子向伊尔库茨克州的一个军事登记和入伍办公室开枪,造成征兵负责人死亡。数千人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举行反动员游行。更多人走向了与俄接壤的国家边界,或坐上飞机,来逃避征兵令。

    这些纷乱恐怕都在俄的意料之中,否则动员行为也不至于开展的如此之晚。到现在,前线因受挫而战意低落的情形下,仓促而来的新兵能提供多少战斗力,还很难说。目前,只有远东地区(主要是通古斯人种)的征兵行动相对比较顺利,这些人多处于贫穷和闭塞的生活状态下。而近欧的俄罗斯年轻人,不少有在欧洲生活的经历,更熟用互联网,因此较难动员。

     1

     动员成败与否,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冲突已从“特别军事行动”,自动升级为战争。这意味着双方在外交层面的选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以及更高的风险和责任。这正是我对战争升级为核战的担忧所在。从一战经验来看,主战者将战争升级的条件主要有两点:1.外交失去弹性。2.无法承担战败责任。一战爆发前就是这样的状态,各国通过军事同盟的方式,将欧洲的多极秩序变成了两级秩序。协约或同盟国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担心自己盟友战败后,自己将成为孤立的存在,而不得不卷入战争。

    因此,在俄国进行总动员仅两天后,德、法两个冲突的非直接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宣布了动员,随后一战爆发。在欧洲走向两极化之前的俾斯麦、迪斯雷里时代,英国和德国还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来吓阻战争。可随着势力分布从多极走向两级化,调停的力量就不复存在了。这一幕在今天是多么熟悉,乌克兰如同巴尔干火药桶,将两大军事集团卷入。今天虽没有萨拉热窝式的黑天鹅事件,却依然无法改写走向战争的命运。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美、德、法进行了调解,甚至愿意给予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的承诺。然而这里有个技术性问题无解——即使集北约之力,也无法吓退俄方的战意。

     究其原因在于,核武器的出现,让国家之间的武力对比不再取决于绝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更取决于谁更有胆量动用核威慑,甚至核战争。所以,19世纪英、德可以靠领先整个欧洲的工业实力来维持和平的局面,现在的美国和欧洲是无法复制的。何况,民主转型后的国家更容易绥靖,这些都是俄敢于发难的底气所在。

     当然,西方的行为和情报部门也给主战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误判往往是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包括奥巴马时代对克里米亚的绥靖、以及对乌克兰抵抗水平的低估。综上所述,俄乌战争的爆发,蕴含着一个长期存在却容易被人忽略的常识:一旦拥核国家肯将核武作为战争筹码,世界不存在一种能够吓阻其发动战争的力量。另外,今天的国际秩序已不再由纯粹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相同价值取向的国家更加密切地绑定,甚至愿意一同走向战争,这加剧了两极对立。当媾和行为意味着对国际法和共同价值观的背弃,外交空间变得毫无弹性可言。当没有第三方势力有能在其中斡旋调解,取代谈判桌上的只能是铁与血。战争期间的双方口径,进一步杀死了外交层面的可能性,俄方宣布将会动用核武保卫自己的土地,并在占领的四个州进行了合并公投。乌方予以回应的方式是要求加入北约,并表示不会和普做任何谈判。美方发言人也强硬表态,如果让核威胁得逞,那么下一次还将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俄方,如果核威慑都不能取得外交妥协,那么俄的国际地位将荡然无存。

     2

     据我所见,自二战以来,即使是冷战时代,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内,大国之间的关系走到如此僵化的地步。核战的谈判空间甚至小于古巴导弹危机、珍宝岛事件。第二点在于有能力停止战争的人,却无法承担战败的责任,导致其必须加码战争一路走到黑。沙俄的尼古拉二世和奥匈的卡尔一世在帝国内的统治合法性已岌岌可危,都面临着“不打胜仗就下台的窘境”,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当下,超过80%的民意支持泽连斯基收复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失地,泽也表示即使进入核战争也不会退缩。俄方的情况也差不多,各派势力蠢蠢欲动,除了战争胜利,没有其他方法能延续合法性。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俄乌从开始的区域冲突,演变为国际间的两级冲突,最后很有可能升级为核冲突。俄方通过谈及美国于日本投下的原子弹和北溪二号事件,来为核武使用寻求合理性如果只是恐吓而非真心有使用核武的打算,话根本不需要说到这种程度。可悲的是,尽管避免核战争是全体人类共同的愿望,但它却在走向爆发的边缘。

    究其原因在于战争、国家的复杂性,充斥着各种权责不对等的环节。发动战争的人不需要承担战争的全部后果,而当承担的后果超过一个人能承担的最大限度,人就会有不计代价争取获胜概率的冲动。这样的制度设计,所带来的结果确实违背了人类的共同期望,但却在每个环节符合理性计算,偶然中总是蕴含着一些必然因素。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地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今天已经有反制核武技术,核武的发射难度变得越来越高。另外,我们也不能排除官僚阶层对核战争的恐惧而在内部通过黑天鹅事件阻止核战。自核武出现,人类一方面增加了战争的成本,另一方面却注定要迎来底线被突破的那天。我想,没人会希望那一天到来,如果真的走到那样极端的一步,就不是俄乌战争、俄美战争,而是全人类的战争。

     防失联 关注红莲观潮

     俄之败相,乌之反攻号角

     炸毁欧洲能源命脉:凶手可能除了美俄,还有他……别动核武!美对俄发出严厉警告

     俄增兵30万难以反败为胜,欧洲一旦熬过寒冬,俄乌冲突将迎大结局威力巨大的捧杀:美国参议院全票赞成,称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

     大忽悠真敢说:“我有一计,可安天下”孤注一掷的“王炸”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留言请理性讲技巧未关注,不上墙?阅读原文支持本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雨中红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