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俄罗斯的燃气,欧洲就过不了冬了?
2022/10/13 19:45:44 雨中红莲
离开了俄气,欧洲就过不了冬了?
“欧洲史上最冷寒冬”、“德国人抢购中国电热毯”等等在中文互联网传得沸沸扬扬。
俄罗斯正在赢得“能源战”?事实并非如此。
01欧洲能不能过冬,先看储备情况。
中文互联网是奇迹之地,时不时冒出匪夷所思的消息。
比如,德国总理朔尔茨在9月份表示有望完成天然气储备增加8%的目标,国内网媒解读为德国天然气储备仅达到8%,得出了“德国过不了冬”的结论。
评论区里一片鲜花掌声。
其实,这个8%指的是指月度任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么大的“误解”,似乎中国很多网民已经失去了对现实的接受能力,活在了想象的世界里。
真实的世界是早在一个月前,欧洲的天然气储备量已经达标了。
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组织(GIE)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欧盟整体天然气储备水平已达到81%,其中德国85%、法国92%,欧盟已提前达成在11月1号前填满80%地下天然气储量的目标。
此前德国定下的目标为:储气量在9月1日前达到75%,10月1日前达到85%,11月1日前达到95%。显然,“狂买电热毯”的德国早已储备达标了。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目前欧盟的天然气储备水平已经达到了85%以上,德国达到了88%。中国研究机构对此的判断大致相同。欧洲天然气储备没有燃眉之急。
这里顺便说一下“电热毯传奇”。我向业内人士和德国朋友打听了一下。取暖用品每年都会在冬季前都能走俏一波,今年确实更加热乎了,但也没有到“爆买”“断货”的程度。
有气没气,和电热毯有啥关系?电热毯又不是摩擦发热,也得通电才行。
如果缺气缺到断电的地步,电热毯有啥用?今年四川限电,空调因此热卖了吗?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道理,这边居然当真了。
欧洲家庭囤木柴、煤炭过冬的传闻也类似。烧木柴、煤炭的家庭取暖设备在欧洲有一定的保有量,尤其是一些林区、山区的小镇。某宝上就有这类进口设备出售,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但是动辄上万的价格不太美好,只有“别墅党”可以考虑。
02言归正传,时下的欧洲,气是不缺的,但是会很贵。
确实有不少德国人吐槽“今年过冬得靠烧柴的”,但那是吐槽电价上涨。
德国人觉悟低,没有“喜迎电价上涨”的大公无私。但是,电价也没有像中文互联网上传播的“涨价三倍”那么夸张。
以本受俄气断供影响最大的德国为例,民用电价涨幅为50%到100%,每度电从20欧分涨到了30欧分。
涨幅不同,主要是因为电力结构不同,以石油为主的电源涨价幅度低,以天然气为主的则涨幅较高。
无论是50%还是100%,都是不小的涨幅,但是这远没有到“过不了冬”的不可承受。
2021年以来德国逐渐走出疫情阴影,失业率持续降低,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均值接近税前5000欧元,就算实得4000欧元,每度电涨三五毛,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年年难过年年过,今年更难一点,也得过。
欧美舆论缺少正能量是常态。大可不必把德国人“过不了冬”的吐槽当真。
抑制能源价格上涨,德国政府还有余力。比如大幅减税,德国政府已经把电价的增值税从19%降低到了9%,并且正在考虑最终降至0。
天然气增值税也采取了减税、免税的措施,以缓解居民承受的涨价压力。
总体而言,“离开俄气,欧洲过不了冬”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经济代价确实不小,民怨肯定会有,央视等主流媒体会有充分的报道。但是,“过不了冬”肯定是不可能的。
能不能找出几个喝醉酒躺马路上冻死的,那就看记者的水平了。
反正俄罗斯每年都有不少这样的事件,但也没人说俄罗斯“过不了冬”。
03欧洲这个冬天不见得很冷,却会很贵。但俄罗斯在这场“能源战争”中也不是赢家。
中文互联网上有一种滑稽的说法,俄乌冲突拖得越久,对俄越有利。
理由是随着能源价格上涨,俄罗斯会获得更多的能源收益。这种说法,只能说是无知得离谱。
真实的世界是,价格上涨部分无法弥补俄罗斯失去天然气销售量的经济损失。
9月9日,俄财政部发布了8月份的预算报告。报告透露,8 月份俄财政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取得的收入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不仅低于战前的2月份,还处于 2021 年 6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8月份,俄财政仅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征收到 6719 亿卢布的收入,比 7 月减少了13%,比去年 8 月份减少了3.4%。与4月份 1.797 万亿卢布的能源收入对比,陡降6成。
无论中文互联网的挺俄人士怀有怎样的美好愿望,俄财政部都不会同意“越拖越有利”的判断。
毕竟俄财政部要面对严酷的现实:一边是天然气和石油收入断崖式下跌,另一边还要面对军费激增的账单。中国键盘侠的信心满满,于事无补。
不过,俄罗斯的选择确实不多。市场受限、销量下降的趋势已经难以挽回,也只能寄望天然气价格上涨回点血了,至少要避免量价齐跌的最坏局面。俄方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8月份欧洲天然气储备基本完成目标已成定局,天然气价格大幅回落。9月5日,俄罗斯正式宣布北溪1号停止对欧输气,此后中俄天然气管道也宣布“检修”。
但是,这些减供保价的举措没能稳住天然气价格。直到9月26日北溪1号、2号输气管道出现三处泄漏,全球天然气期货价格才有了20%的显著回升。
北溪工程的泄漏是人为破坏的结果,这也引发了“真凶是谁”的争议?
俄美互相指责,各持一词。中文互联网主流认为是美国搞破坏,理由是美方为了向欧洲更多卖气。看似不无道理,但是说服力并不充分。
北溪此前已经停止向欧输气,破坏行为并不会为美国带来多少新的市场增量。
美国天然气和石油经历了几个月的高速增长,产能均已经接近极限,为了国内的“保供”甚至在寻求限制出口。天然气价格大幅上升,也不符合白宫的政治利益。美国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政治压力对已经让白宫很头疼了。
所以,美国不会为了“多卖气”而破坏北溪工程。更何况欧洲全世界“找气”,非洲和东南亚被寄予厚望,而不是美国。
说美国是为了彻底切断俄欧之间的能源联系破坏北溪的输油管道,也很难令人信服。北溪1号的修建只用了1年时间,修复几处破损又能花多大功夫?美国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搞个恶作剧?
俄方也并非如自己宣称的那样“不会从中受益”,因为天然气价格上涨,至少可以让亚洲买家的“杀价”变得更为困难。
就目前的信息看,欧洲主流意见是怀疑俄方,而不是美方,也有一定的依据。
谁是真凶,可以仁者见仁。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俄方的能源供给极不可靠,会加强欧洲国家寻求天然气供应替代的长期决心。
不过,克林姆林宫目前既无心、也无力考虑“长期”吧。
全球天然气市场的“长期”并不站在克林姆林宫这边。
天然气是全球分布的资源,技术门槛不高。俄方的储量优势、产能优势并非不可替代。
由于价格飙升,俄“特别军事行动”后,大量投资涌入了全球天然气生产。
高盛预计,明年全球天然气的非俄产量将会翻倍,这对俄罗斯而言肯定不是好消息。
供应替代在石油市场已经发生,俄油被挤出市场已成定局。天然气的替代过程会多一些波折,但结果不会有什么不同。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战”,正让欧盟面对史上最贵的冬天,俄罗斯又会面对怎样的未来呢?
结语“能源战争”的启示
当然,欧洲这次确实受到了能源危机的重创,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欧洲人不合理的能源供应结构,叠加错误的能源政策,导致了今天的困境。
俄乌冲突之前,欧盟天然气供应45%来自俄罗斯。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如此失衡的能源供应比例是极不正常、极不安全的。
长期奉行华而不实的“绿色能源”政策,造成了这一恶果。
排斥抑制石油、煤炭、核电等供应更多元的能源,大量资源投入成本高、应用高度受限的太阳能、风能,导致其能源体系更为脆弱。
结果俄气、俄油供给出现缺口,“新能源”的骨感暴露无疑。“清洁环保”,或许是的。“安全”,肯定不是。
这场没有硝烟的“能源战争”和乌克兰战场一样,给人诸多启示。
欧盟的能源政策无疑是失败的,他们高估了俄罗斯的经济理性,也高估了自身马基雅维利政治的能力。
而俄罗斯则高估了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油有气并不意味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稳固。
欧盟和克林姆林宫的能源游戏接近终点,你侬我侬的开局,始乱终弃的结尾。
防失联 关注红莲观潮
西南财大错失诺奖得主,引全网群嘲!
乌克兰: 不会惧怕,绝不投降!
寒!今年全军覆没?
俄乌战争两种结果:乌克兰胜利,或者全世界失败!
拷问海天味业
俄之败相,乌之反攻号角炸毁欧洲能源命脉:凶手可能除了美俄,还有他……别动核武!美对俄发出严厉警告
俄增兵30万难以反败为胜,欧洲一旦熬过寒冬,俄乌冲突将迎大结局威力巨大的捧杀:美国参议院全票赞成,称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留言请理性讲技巧未关注,不上墙?阅读原文支持本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雨中红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