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难?不,减肥不难,难的是对抗饥饿感!
2018/2/11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瘦子不是饿出来的,胖子绝对是吃出来的......
作者丨医心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说到减肥,对很多人而言,真的是一项很难坚持的终身事业。“管住嘴,迈开腿”这么个减肥定律一直在坊间流传着,不过也只是一直流传着,很难有人做到。俗话说得好,瘦子不是饿出来的,胖子绝对是吃出来的,可面对“吃”这件事,做到“摇头”咋就是那么难呢,来来来,看科学家们咋解释的。
体重虽然减了,但吃的欲望仍在“熊熊燃烧”
挪威的科学家们的一项小样本研究表明:减肥之所以困难,是由于当体重真正减轻后,人们必须忍受饥饿感,而且不幸的是这种饥饿感可能伴随终身。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内分泌与代谢生理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纳入了34名严重肥胖的患者,研究开始时他们的平均体重为125公斤,他们均接受了为期2年包括饮食和运动的减重计划,2年期间他们平均减去了11公斤的体重。然而,在减重的同时,这些患者体内的饥饿激素水平也随之增加了,并且在此期间持续的高水平!更糟糕的是,这些患者的饥饿感也随之增加,并且一直存在着。
长期忍受饥饿感,多么痛的领悟
这些患者在研究开始时通过餐前给自己饥饿感评分(1-100分,最高分为100分),平均分为53分,在研究结束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估,这些患者获得的饥饿感平均分为73分。这意味着,通过生活方式减重,患者增肥的欲望却随之增加,想要维持体重,必需长期忍受饥饿感!

太凄惨,同重不同命
之前的一些研究证实,在减重后,随着饥饿感的增加,机体利用热量也会更加高效,这意味着这些人想要保持相同的体重需要摄入比常人更少的热量。举例说明下吧,想要维持相同的体重,一个一直8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和一个减重后为80公斤体重的人相比较,注意哦,第二个人要比第一个人每天要少摄入400多卡的热量,400多卡是什么概念,不多不多,2碗米饭那么多!
是不是很惨,别人轻轻松松搞定的事情,减重后的这些人需要每天少吃2碗大米饭,对于吃货而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肥胖者和临床医生的终身事业,减肥没有捷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审美已经从唐朝的以“丰满”为美进化为以“瘦”为美,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审美的变化,更多的是因为多数研究证实瘦下来会更健康。因此催生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为了美,为了健康,很多人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例如当下流行又简单的减肥方式“扣吐”法,饭后用手刺激咽喉,通过自身的呕吐反应将吃下去的饭再吐出来,虽然享受了食物之美味,也许短期内可以瘦下来,危害嘛,小则伤胃,大至误吸致命,即便冒这么大风险也未能阻挡熊熊燃烧的“吃”欲啊,看来减肥没有捷径,控制“吃”欲是终身需坚持的事业!
同样,对于作为临床医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肥胖视为慢性疾病,它应该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需要长期随访,而不是简单地给患者一些建议和帮助后,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了。其实,早在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协会(ACE)发布的《2016 AACE/ACE肥胖指南》中,早已将慢性病诊治分级概念引入到肥胖的诊疗框架中,意在强调肥胖症的严重性和规范性,倡导多学科协作,个体化、针对性的进行超重/肥胖的管理和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Silvia R Coutinho, etal ,Impact of weight loss achieved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intervention on appetit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besity 23 JAN 2018 https://doi.org/10.1152/ajpendo.00322.2017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