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2018/2/22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最全总结!

     作者| 格地章

     来源 | 医学界骨科频道

     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骨组织微观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发于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

     分型

     根据病因分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和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

     病因

     1.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调节紊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的降钙素(PTH)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

     2.性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对破骨细胞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数量增加、凋亡减少,且寿命延长,骨吸收比骨形成更快,造成骨量丢失。

     3.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运动减少:适当的力学刺激有利于维持骨重建,修复骨骼微损伤,避免微损伤累积和骨折。

     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提高骨峰值:坚持体育锻炼、摄入足量的钙、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食用碳酸饮料和浓咖啡等。

     降低骨丢失率:补充雌激素、提高钙摄入量、应用骨吸收抑制剂等。

     避免跌倒和骨折。

     常用药物

    

     促进骨矿化药物(基本补充剂)

     1、钙剂

     临床常用钙制剂:无机钙: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有机钙:L-门冬氨酸钙等。

     钙是骨质矿化的主要原料,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骨钙与血钙不断地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摄取钙不足或需要量突然增加时,可引起一系列钙调节激素的水平变化,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动员骨中的储存钙释放出来,以调节机体的需要。

     临床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症,也用于妊娠、哺乳期和更年期妇女、老年人等。

     禁忌症: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洋地黄中毒者禁用。

    

     药物评价:

    

     附: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2、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天然维生素D,即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活性维生素D主要为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

     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常与钙剂合用,加速小肠对钙的转运,提高疗效。

     附: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10 ug/d);65岁及以上人群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15u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50ug/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 IU/d。

     促骨形成药物

     1、甲状旁腺素(PTH)

     甲状旁腺素对骨重建具有双重作用,小剂量时促进骨形成,而大剂量则抑制成骨细胞,同时动员骨钙入血,提高血钙浓度。

     适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也可用于假性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鉴别诊断:若静脉注射后患者尿磷增多,血钙升高,血中1,25-(OH)2-D3生成增多,可初步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2、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特立帕肽:一种合成的多肽激素,为人甲状旁腺素PTH的1-34氨基酸片段。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及性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

     3、他汀类药物

     降脂药,适合治疗血脂代谢异常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与钙和维生素D类药物共同使用。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适用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较低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需要与钙和维生素D类药物共同使用。

     抑制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双膦酸盐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目前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见下表:

     药品

     名称

     剂型

     临床

     应用

     推荐

     剂量

     服用/输注

     方法

     阿仑膦酸钠

     片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男性骨质疏松症。

     7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1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空腹服用,服药时饮白水200~300m,应采取立位或坐位至少30分钟,此期间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

     唑来膦酸

     注射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5mg/瓶,静脉滴注,每年1次。

     静脉滴注至少15分钟以上,使用前应充分水化。

     利塞膦酸钠

     片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3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空腹服用,服药时饮白水200~300m,应采取立位或坐位至少30分钟,此期间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

     伊班膦酸钠

     注射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mg/安瓿,2mg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

     静脉滴注药物前应充分水化,2mg加入25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2h以上,嘱患者多喝水。

     依替膦酸二钠

     片剂

     胶囊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增龄性骨质疏松症。

     0.2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

     两餐间服用,本品需间断、周期性服药,即服药两周,停药11周,然后再开始第2周期服药,停药期间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服药2h内,避免食用高钙食品、含矿物质的维生素、抗酸药。

     氯膦酸二钠

     胶囊剂

     CFDA批准用于各种类型骨质疏松症。

     200mg/粒,口服每次2或4粒,每日1或2次。

     空腹服用,服药1h内,避免进食牛奶、食物或含钙和其他二价阳离子的药物。

     2、降钙素

     鲑降钙素

     药理毒理: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盐溶解,阻止钙由骨释出,而骨骼对钙的摄取仍在进行,因而可降低血钙。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致高血钙症。

     用法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十二周为一疗程。第一周:每日1次,每次50~100 IU;第二周:隔日1次,每次50~100IU;第三周至第十二周:每周1次,每次50-100 IU。治疗期间根据病情,每日服钙元素0.5-1.0克,维生素D400单位;痉挛性低钙症会在钙离子降低时发生,若有此反应可补充钙制剂。

     禁忌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对降钙素有可疑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3、雌激素类

     尼尔雌醇、妊马雌酮、炔雌醇、替勃龙等。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防止骨质疏松效果明显。

     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雷诺昔芬:CFDA批准的适应症为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正在或既往患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视网膜静脉血栓者禁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魏明杰、杜智敏,《临床药理学》第2版

     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第3版

     朱依谆、殷明,《药理学》第7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