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饭可能会变更胖!想变瘦?记得离“胖友”远点
2018/2/26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孤独的美食家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作者丨圆圆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总一个人吃饭?你可能会变更胖
过完年,一想到上班就想抓狂有木有?
忙了一天,好饿有木有?
更悲催的是,连吃饭都找不到伴。。。

只能一个人看着我五郎叔狂吃狂吃狂吃下饭了……

停!注意了,一个人吃饭,可能会变更胖哦。
最近,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独自吃晚饭的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概率会明显上升,女生更为明显。
这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880名12-13岁的日本青少年,其中包括470名男生和410名女生。通过调查问卷,依据是否独自吃完饭将孩子们再分别分为两组。为了简化结果,研究者们“肥胖”纳入了“超重”的范畴。在亚组中,超重与非超重组除了身高体重以外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在两个性别组内,研究者们用卡方检验得到了如下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对男生还是女生来说,独自吃饭都会增加超重的风险。而对女孩来说,危险度(OR)竟达到了惊人的2.68!

文中也分析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1、如果没有长辈监督,孩子们可能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特别是油炸的或者是甜食。
2、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男孩子的晚饭大多是妈妈准备的,即使是一个人吃饭,妈妈也会给他们准备好营养均衡的晚饭;而女孩子们大多要自己准备晚饭,所以更容易以一些方便食品或是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充饥。(和各位需要自己做饭或是点外卖的朋友很像呀,有没有!)
3、和与家人共进晚餐的女生相比,一个人吃晚饭的女孩更容易吃到十分饱(55% vs. 33%),所以也可能吃得更多。看来老祖宗说的没错呀!吃饭要吃七分饱,不然容易变胖佬呀。
所以,朋友们,为了您和孩子的体重着想,请拒绝做一个孤独的美食家~
参考文献:
[1]Shirasawa et al. BMC Pediatrics (2018) 18:36 https://doi.org/10.1186/s12887-018-1041-y
[2]Sugiyama S, Okuda M, Sasaki S, Breakfast habits among adolescent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aily energy and fish,vegetable, and fruit intake: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012;17(5):408–14
[3]Kusano-Tsunoh A, Nakatsuka H, Satoh H, Shimizu H, Sato S, Ito I, Fukao A, Hisamichi S. Effects of family-togetherness on the food selection by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mily-togetherness means better food. Tohoku J Exp Med. 2001;194(2):121–7.

想变瘦,离胖朋友远点哦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肥胖可能是可以“传染的”。如果你的密友是个胖纸,那么你对肥胖的接受度可能会变高,吃垃圾食品时候的负罪感也会大大降低。
不过,这些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比如“同质性”,即有相同饮食偏好和生活习惯的人更可能成为朋友,也更可能选择居住在环境类似的社区,所以不能排除个人选择对体重的影响;其次是“共同环境学说”,即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人群更可能受到相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个新的网红快餐店,一个新的健身房都会明显影响一个群体的体重。
针对这些问题,南加大的两位科学家开展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JAMA上。这个前瞻性研究通过一年的随访发现,如果住在一个更“胖”的社区内(人群肥胖率更高),那么你和你的孩子变胖的风险更大。
与以往的观察性研究相比,此次研究采取了实验性的研究方式,以“军区少年环境、锻炼及营养计划”(M-TEEN)纳入的1314个家庭作为样本。这种设计巧妙地避开了个人选择和共同环境导致的偏移。首先,军人们是按照军队指令搬迁到某一军事基地,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由此可以排除个人选择的影响。此外,几乎所有的军事基地都有相同的医疗、教育和公共设施,因此基本可以消除“共同环境”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报告,孩子的报告以及对部分孩子直接的体格测量,研究者们发现,随着社区肥胖率(county obesity rate, COR)的升高,家长和孩子的BMI、肥胖率都会有明显的增加。
如下图所示,COR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家长的BMI平均上升0.08,肥胖的概率增加5%(即约为原来的1.05);对孩子来说,相应的数据似乎说服力不够。但考虑到数据来源是受研究者们主动报告的,也许直接测量的458名孩子的结果信度更高:超重率上升5%,肥胖率上升5%。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肥胖社区居住时间对于体重改变的影响程度,研究者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亚组分析。
根据住在军事基地的时间是否长于两年,受试对象被分为两组。理论上,居住时间越长,受试家庭受到社区氛围的影响应该越大。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对孩子来说。

如上图所示,家长的肥胖率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意义;不过对孩子们来说,情况大不相同。COR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居住时间较长一组孩子的BMI平均增加0.03,超重的概率上升6%,与短时居住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
事实上,即使同为驻扎在军事基地的军人家庭,也会因为与基地的远近不同而与周围社区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为了使研究设计更缜密,研究者控制了公用环境设施的多寡这一因素,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校正。结果发现,社区肥胖率的增加对成人的肥胖率以及儿童的超重率影响最大。

通过精密的设计和分析,研究者得到了肯定的结论:在排除个人选择、共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个体的肥胖率、超重率与社区人群整体肥胖率(COR)的增高是明显正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因为孩子年龄尚小,周围人群对于肥胖的态度或是不恰当饮食习惯更容易影响到他们,肥胖同龄人的镜面效应可能也更加明显。
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保持健康的体重,搬家之前可能需要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个“胖”社区啦。毕竟,谁也不想被“传染”上肥胖呀。
参考文献:
[1]Christakis NA, Fowler JH. The spread of obesity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over 32 years. N Engl J Med. 2007;357(4):370-379
[2]Ethan Cohen-Colea, Jason M.Fletcher. Is obesity contagious? Social networks v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obesity epidemic.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7 (2008) 1382–1387
[3]Powell K, Wilcox J, Clonan A, et al.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adults: a scoping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2015;15:996
[4]Salvy SJ, de la Haye K, Bowker JC, Hermans RCJ. Influence of peers and friends on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eating and activity behaviors.Physiol Behav. 2012;106(3):369-378.
[5]Datar A, Nicosia N. Association of Exposure to Communities With Higher Ratios of Obesity with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Parents and Children[J]. JAMA pediatrics, 2018.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