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出生仅4小时的复杂先心病患儿终于活下来了
2018/1/26 医学界儿科频道

两大技术即便单个开展都存在很高难度,两者结合而且是在新生儿中使用,更是极具挑战。
通讯员丨刘桢
来源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大血管错位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出生仅4小时的患儿同同(化名)不仅患有此种凶险的疾病,更出现了循环衰竭的情况,生命还未开展就将面临结束。
日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团队攻坚克难,不仅为出生仅4小时的同同成功实施了大血管错位根治手术,更成功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技术帮助患儿顺利康复。

照片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提供
26日,同同顺利出院,创下该技术国内最小年龄纪录。
2017年圣诞夜,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圣诞宝宝就立刻被转运至儿中心。由于先天性的主动脉和肺动脉连接错位,孩子情况非常危急。如不及时手术,患儿就将面临死亡威胁。心胸外科王顺民主任医生当机立断、抓住时机,为这位出生仅4小时的婴儿实施了大血管错位的根治手术。
虽然手术十分顺利,但由于同同基础条件太差,年龄又非常小,术后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心脏跳动越来越弱……心胸外科和体外循环团队适时启用了ECMO,监护团队同时应用CRRT来平衡孩子的进出液量。由于措施及时,孩子的肾功能逐渐恢复。在CRRT运转了40小时后,顺利撤离。与此同时,孩子的自体心功能也慢慢好转,终于在ECMO支持96小时后,成功脱离,并在11天后顺利撤离呼吸机,20天转出监护室。
转入普通病房后,患儿康复顺利于1月26日出院。
儿中心体外循环科主任王伟教授表示,ECMO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救治危重病人的最后手段之一,用于危重的心脏或肺衰竭病人救治,作用相当于人工心肺;CRRT技术则相当于人工肾脏。两大技术即便单个开展都存在很高难度,两者结合而且是在新生儿中使用,更是极具挑战。

照片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提供
儿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儿童心脏中心之一,这类极危重病人的成功救治正是依托心脏外科、重症监护、体外循环专业,并在心脏彩超、放射、营养、神经等各专业的鼎力支持下实现的。高水准的护理团队也是完善ECMO患儿救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至今,儿中心已累计开展ECMO技术逾百例,成功率接近50%,与国际同类急救成功率接轨。随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产后转运、手术、ECMO急救、监护各环节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日趋成熟,进一步完善了危急重症的救治手段,并辐射到周边省市。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中心也将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共同守护我国儿童的健康,为一个个年幼的生命助力!
延伸阅读:
ECMO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是体外循环(CPB)技术范围的扩大和延伸。
ECMO的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在泵的推动下可回到静脉(VV通路),也可回到动脉(VA通路)。前者主要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后者因血泵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既可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脏支持。
当患者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对常规治疗无效时,ECMO可以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康复获得宝贵时间。同样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泵可以代替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CRRT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一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治疗方式的总称。目前全世界有30%的患者在实施CRRT治疗。
CRRT是一种以更符合机体生理特性的方式,在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根据液体溶质过滤的原理,并可结合透析作用或液体置换,来调节及维持患者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及游离状态的溶质等平衡,清除部分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替代部分肾脏功能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超滤作用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以对流的方式清除中、小分子溶质,利用吸附作用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CRRT具有自限性(平均动脉压下降,超滤会自动下降)、持续性(可24小时连续治疗)、稳定性(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甚小)、简便性(可在床边进行,不用搬动病人)等血液透析无可比拟的优势。
CRRT已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高分解代谢的或伴脑水肿的急慢性肾衰的治疗,近年来更扩展到常见危重疾病的急救,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中最重要的支持措施之一。CRRT可用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慢性心衰、肝性脑病、药物及毒物中毒等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