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喜气中别疏忽了孩子,儿科医生教您和孩子对话
2018/2/14 医学界儿科频道

    

     春节怎么让孩子少生病呢?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 徐灵敏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春节临近,大家都被这新春的节日喜气朗润着,春意盎然中当然更加关注儿童健康了。俗话说,春节是过给孩子的节日,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春节最大的心愿就是期盼着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近几日的儿科诊疗中,家长朋友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春节怎么让孩子少生病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匆忙的儿科临床中,在分配给每个孩子2-3分钟的时间里,我和爱子心切的家长朋友们的对话也难以超脱的几乎是千篇一律如下文。

     儿科医生:“是呀,春节走亲访友的,带着孩子也是必须的,认识亲戚朋友也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要注意多保护孩子呀!”

     家长:“怎样保护孩子呢?”

     儿科医生:“要多费心思了,特别是孩子近期又生病了,要让孩子吃好玩好穿好心情好。”

     家长:“怎样让孩子吃好玩好穿好心情好呢?”

     儿科医生:“依据孩子的需要呀,吃喝拉撒睡行都要依据孩子的需要,问您的孩子,孩子说了算数!”

     家长:“孩子这么小,只会哭,不会说,我怎么问他/她呢?”

     儿科医生:“哭也是孩子的语言呀,不仅会哭,还会笑呢,笑也是孩子的语言呀。”

     家长:“那么,我怎么能明白孩子这些用哭笑表达的语言呢?我第一次养孩子,没经验弄不懂呀!”

     儿科医生:“多和孩子说说话、多用心和孩子交流,您就会慢慢懂孩子了!”

     家长:“医生您越说我越糊涂了,我怎么能学会呢?”

     儿科医生:“也许可以请有经验的亲人帮您,我也尽快写个如何与孩子对话的科普文章教教您,您留意啊!”

     1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心和孩子对话

     养育孩子和儿科医生的成长一样是个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上各异,任何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均需充分考虑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同,对于吃喝拉撒睡行这些日常生活所需的观察和判断也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有点难度的技能。

     有一个简单的通用法则是和孩子的交流需要综合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行为语言。口头语言包括哭声、笑声及呼吸声,肢体行为语言包括脸色的变化、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眼睛眼神的变化、大便小便的变化等等。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都独具特色,但有经验的儿科医生都能读懂,用心的爸爸妈妈也能读懂。孩子的喜怒哀乐常常是溢于言表的,但有时候孩子会弱小到无法表达喜怒哀乐的程度,健康指标的阴晴圆缺需要用心去体察才可得到要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句话是儿科医生的法宝,也希望家长朋友们也能掌握这个法宝。无论儿科临床诊疗多么繁忙,不管孩子的七姑八姨如何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在专心听众家长描述时,会更加专心地看孩子、看孩子可爱的小脸,孩子的眼睛无论是闭着、睁着都是重要的临床信息。最开心的事情是:和孩子四目对视的瞬间,把孩子逗得开心地笑了,然后儿科医生更加开心地笑了,众家长也都开心得笑逐颜开!

     2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体格生长是指儿童的身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可以用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可以测量到的指标来评估,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是指感知、运动、语言、情感、思维、判断和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变化,是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物质基础的功能和能力方面的成长,各种功能和能力的成长也是连续的、有阶段性。同时,各种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异常也可能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了解儿童的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过程、避免过度忧虑、过度诊疗,有助于保障儿童健康。

     2.1运动的发育

     运动发育可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大类。

     2.1.1粗大运动 儿童粗大运动的发育与平衡功能紧密相连,是指维持人体平衡和移动的大运动能力:

     ①抬头 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②坐 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

     ③翻身 7个月是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或从俯卧位至仰卧位。

     ④爬 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

     ⑤站、走、跳 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个月时会独足跳。

     2.1.2精细运动

     主要是指双手的运动和行为能力:

     ①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可自行玩手。

     ②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

     ③8-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纸。

     ④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

     ⑤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

     ⑥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2.2视感知觉的发育

     即视力的发育,视力的发育过程为:

     ①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有对光反应,在安静清醒状态下可短暂注视物体,但只能看清15-20cm内的事物。

     ②新生儿期后视感知发育迅速,1个月后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③3-4个月时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

     ④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

     ⑤8-9个月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⑥18个月时可以区分各种形状。

     ⑦2岁时可区分垂直线与横线。

     ⑧5岁时已可区分各种颜色。

     ⑨6岁时视觉的深度和广度已充分发育。

     2.3听感知觉的发育

     即听力的发育,听感知发育和儿童的语言发育直接相关,听力障碍如果不能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内或之前得到确诊和干预,则可因聋致哑。听力的发育过程为:

     ①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能听到50~90 dB的声响及500~1000 Hz的音频。

     ②生后3-7日听觉已相当良好。

     ③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

     ④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

     ⑤13-16个月时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

     ⑥4岁时听觉发育已经完善。

     2.2.3味感知觉和嗅感知觉的发育

     ①味觉: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4-5月甚至对食物轻微的味道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此期应适时引入各类食物。②嗅觉: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已发育成熟,3-4月时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2.4皮肤感知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

     ①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的触觉已很灵敏,而前臂、大腿、躯干的触觉则较迟钝。

     ②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钝,2个月后逐渐改善。

     ③出生时温度觉就很灵敏,但对热的敏感度低于对冷的敏感度,注意防止烫伤。

     2.5语言的发育

     语言的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

     ①新生儿已会哭叫,以后逐渐咿呀发音。

     ②6月龄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③12月龄时能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没了”。

     ④18月龄时能用15~20个字,能指认和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⑤24月龄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

     ⑥3岁时能指认很多物品的名字,并说有2-3个字组成的短句。

     ⑦4岁时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2.6早期社会行为的发育

     ①2—3个月时小儿以笑、停止啼哭等行为,以眼神和发音表示认识父母。

     ②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反应性的大笑。

     ③7-8月的小儿可表现出认生、对发声玩具感兴趣等。

     ④9-12月时是认生的高峰。

     ⑤12-13个月时喜欢玩变戏法和躲猫猫游戏。

     ⑥18个月的儿童逐渐有自我控制能力,成人在附近时可独自玩很久。

     ⑦2岁时不再认生,易与父母分开。

     ⑧3岁后可与小朋友做游戏。

     3孩子需要用心呵护、紧密陪伴,时刻小心、不能懈怠

     了解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但保护孩子,更加重要的事情是用心呵护、紧密陪伴,时刻小心、不能懈怠! 哺养孩子,绝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还需要爱心、耐心、细心,更需要责任心。养个孩子确实不容易,稍不注意烫伤了怎么办?玩耍时不知道躲避怎么办?家长需要时刻提醒、教育、帮助!春节期间,更要特别强调要注意在家庭生活、日常细节中防范儿童意外伤害。因为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且往往与家人的疏于照看有关。防止儿童意外伤害,大家都是非常赞同的,但意想不到的伤害还像幽灵一样,不时窜出,制造令人唏嘘的悲剧。

     在此2018年春节将至的美好日子里,再次提醒大家强化宣传教育,注意日常防范儿童意外伤害非常重要。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幼稚可爱的儿童,不仅身体在长,小心思也在不断长,有时是您猜不透、想不到的。特别是1-3岁的婴幼儿,很多事情似懂非懂,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却非常强烈。有3岁的宝宝吃了奶奶的降压药,来到医院奶奶还在不停地说:“我告诉你了这个药你不能吃,你也答应了呀!”其实,正是奶奶的告知促使孩子吃了不该吃的药,对于好奇心强的孩子,您越阻挠他/她越想尝试;更何况他/她天天看着奶奶这么认真的吃这个,为什么不让他/她吃?!对于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她远离危险,把危险的东西放到他/她够不着摸不到的地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儿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